APP下载

古人的十二时辰

2022-05-30鱼皮豆

小雪花·成长指南 2022年11期
关键词:铜壶日晷报时

鱼皮豆

雪花姐姐,古文里常出现的时辰是指什么呢?

那是古时使用的时间历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现在的二十四小时。

在现代,借助钟表等设备,我们可以很轻松地知道时间,但在古时,又是如何确定时间的呢?今天雪花姐姐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古人的十二时辰”,看他们是如何查看时间的吧?

圭表与日晷

最初古人对时间并没有概念,只是区分白天与黑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也是最原始、最模糊的确定时间的方法。西周时,古人开始使用圭(guī)表与日晷(guǐ)用来计时。圭表由垂直于地面的石柱和平放于地面的刻板所组成,通过太阳照射在石柱上的影子长度计算时间。由于圭表的长度以寸为单位,“一寸光阴”便由此得来。日晷与圭表原理相似,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光线位置的变化,晷针投在晷面上的影子也相应改变,就好似现代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指示出时间。

晨钟暮鼓

早在汉代,皇宫之内就设有钟鼓楼报时。唐代因为有宵禁制度,所以许多城镇主街都建有钟鼓楼,晨起(相当于现在早七时)撞钟报时,因此白天说“几点钟”;暮至(相当于现在晚七时)击鼓报时,故夜晚又称“几鼓天”。

漏刻

古人為了减少计算时间时对太阳的依赖,发明了漏刻。铜壶滴漏是明清时期比较先进的漏刻。铜壶滴漏的四只铜壶呈阶梯状排列摆放。上面三只铜壶侧面底部均有一个小孔,连接一节铜壶嘴,铜壶嘴伸向下一只铜壶,最底下的铜壶内竖放一箭形浮标。随着最上面铜壶内的水从铜壶嘴依次滴入最下面铜壶,浮标也不断升高,壶口对应浮标的刻度即为时间。《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中记载“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表明一昼夜为一百刻。后来因一百刻不能与十二时辰整除,最终定为一日九十六刻。一刻钟为十五分钟即由此而来。

此外,还有因冬天水易结冰而改用流沙驱动的沙钟计时、用喝茶的时间计时、用一炷(zhu)香燃尽的时间计时等,都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人的智慧。

同学们,时间是公平的,对于任何人来说每天都只有二十四个小时。古人为避免虚度年华想出了各种不同的计时方式,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时间,去努力拼搏,做有意义的事情呢?

看不够怎么办?扫扫二维码,“之乎者也”视频版在线看。

猜你喜欢

铜壶日晷报时
纸盘日晷
题天台山铜壶滴漏
简易日晷
一刻钟为什么是15分
报时猪
感应式报时闹钟
报时猫
铜壶:千锤百炼之美
艺无止境 寻根问祖——探寻一体铜壶锻造工艺
日晷的原理及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