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上“做戏”他用画笔演绎人生智慧

2022-05-30薛晔

中国收藏 2022年11期
关键词:贺友直山乡巨变

薛晔

他是一位来自民间的艺术家。他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连环画家之一。上海滩的百年风云变幻、石库门弄堂里的家长里短,都在他的笔下鲜活演绎。2022年,是他诞辰百年。他就是著名连环画家、被誉为﹃线描大师﹄的贺友直。

讲述百年上海故事

剃头、扦脚、收旧货、画铅照、卖刨凝花,这些或耳熟能详,或久已尘封在旧上海历史中的老行当,通过贺友直生动的画面、幽默的文风,以白描的手法得以再现。在他创作的《三百六十行》中,一幅幅旧上海底层市民的生活百态图鲜活地呈现于观者眼前,给曾在旧上海生活过的人们带来几许怀旧的慰藉。此作创作于19 9 7年至2 0 01年,是贺友直绘画中的珍品,也是集艺术、史料为一体的藏品。

平民出身的贺友直用自己独有的历史记忆和内心感知,把2 0世纪上半叶上海的各行业人物瞬间的表情,用手中的毛笔极其生动地描绘和记录下来,并又用口语化的文字描写为绘画内容增添了背景素材,自写自画,颇见功力。

晚年的贺友直,依然笔耕不辍,继续用画笔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

我们来看《堂倌》一幅:

“嗳格来哉,堂里要白鸡、白肉,八宝辣酱要轻辣,炒圈子要煸草头底,再加一只糟钵斗——”

“后来格听好,咸肉豆腐,白饭两碗。”

“迭位张老板关照,椒盐排骨要跟糖醋,炒鳝糊要重油,要道地点格末哉——”这吃客是熟人,闲话间作了暗示,厨上配菜、掌勺的听得懂,菜定会是量足味浓。

一个人要照应几只台子,要招待好这边坐下,那边起身的吃客;对这个要添饭,那个要加酒,另一个要热热菜,做到应对自如,不慌不乱。

“ 嗳——来哉,前头三位四元两角六——”

“后来一位正好五只角子。”

“再来四位总共是六元八角半——哦,格末谢谢侬哉!”这是给了小账的。

堂倌算账,全凭眼看心算,几只小盆,几只大盘,几只碗,几把壶,随看随算,比计算机还要快,吃客还未走到账台,报账的声音已经跟了上来。这就是当时堂倌的本事。

再看《冷阴哦卖冰哦》:

这是卖冰者的吆喝。这里的阴,不是阴阳的阴,也不是冷饮的饮(音),是陰冷的阴,冷阴,是冷得发阴的意思。卖的冰,是机制冰,是将整大块的冰敲成小块批发给小贩的。卖冰的小贩真是小,大都是十来岁的男孩,又大都是顶穷顶穷人家的孩子,只能做做这种几毛钱的本钱小生意。天热,冰溶化得快,不尽快卖掉,本钱即刻化水,看着他们提着废水果篮,在刮辣辣的毒日头下,在晒得发软了的柏油路上奔跑,汗爬雨淋,声嘶力竭的叫喊,其心里的焦急凄苦,是可想而知的。这种“饮料”的做法很简单。把冰块盛在碗里,加黄糖和醋即成。黄糖有色,醋是酸的,又甜又酸,有点像“郑福斋”的酸梅汤,这大概又是穷苦人在喝着时才会有的感觉。

近80年来,贺友直以深邃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用绘画艺术讲述了百年上海的精彩故事,见证了中国新旧社会的巨大变迁,记载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历程。

贺友直《三百六十行·堂倌》25.3厘米×27.7厘米上海历史博物馆藏

贺友直《三百六十行·冷阴哦卖冰哦》25.3厘米×27.7厘米上海历史博物馆藏

善于捕捉生活细节

贺友直十分善于在连环画上“做戏”,在生活中也喜欢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调节气氛。但是,无论在作品中,还是在生活里,他都在引导大家如何做一个真诚的人、有爱心的人和有趣的人。明明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待人,是贺友直在中国文化传统浸润中养成的道德观念。他一生中尽管遭遇过种种艰难困苦,总能够以强大的内心予以化解,将正面的、光明的一面呈现给大家。所以说,单纯朴素的白描线条既是贺友直连环画艺术的标志,也是他的艺术人格化的一个象征。

贺友直用他的艺术作品解答了“艺术为何”这个问题。他画的连环画、风俗画,抑或插图、漫画,出发点都是画给人民大众看的。他既不会“为艺术而艺术”,也不会为谋财而艺术。他到农村体验生活,再苦再累也乐在其中,只因为他从生活中寻觅到了连环画创作最需要的东西,他的“四小”(小动作、小孩儿、小道具、小动物)和“六字要诀”(记得牢,搭得拢)都是在这个“源泉”里获得的。

贺友直《小街世象》100厘米×50厘米 2001年作 私人收藏贺友直用自己擅长的白描手法展现了上海的一段小街,五方杂处,升斗小民,有故事,有情节,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冯其庸先生曾撰文说:“今观贺友直先生所作‘申江风情录(小街世象),则亦张氏上河图之亚也。”

从1949年创作第一部连环画《福贵》开始,贺友直先后创作了百余部长长短短的连环画,作品逾万幅。其中《火车上的战斗》获1957年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山乡巨变》《白光》分获全国第一、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一等奖,并有作品先后在法国、挪威、意大利、瑞士参加国际性连环画展,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连环画家,对20世纪中国连环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贺友直对于文学作品脚本的再度创造与阐释,他所“ 制造”的生活情节与生活细节,他对于写实形象的民族化线描与构图形式的探索,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而且构成了其连环画艺术的重要特征。他的作品不仅影响了从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而且成为那段岁月里最具有时代精神的一种艺术象征。

贺友直、汪观清《市民的大世界》215厘米×200厘米 2012年作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1917年7月14日,上海历史上最大的娱乐天地“大世界”开张,占地15000平方米的“大世界”只用7个月便于当年完工开业,是华人冒险家黄楚九(1872年至1931年)开办的。“大世界”网罗了当时能够网罗的各种娱乐方式、戏曲歌舞、游艺杂耍,电影小吃等,天天人声鼎沸,名声传到江、浙一带,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游乐场”。

生活与传统一手抓

贺友直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秘诀在于一手抓生活,一手抓传统。他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和素材,从传统艺术中找到适合他的绘画语言。贺友直很早就从事连环画创作,但是直到创作《山乡巨变》时才对建立个人风格的重要性幡然醒悟。他将《清明上河图》《水浒叶子》等古代名画中的线描表现形式改造成为描绘现时代人物的绘画语言,从而把连环画艺术提升到独立于文字作品之外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高度。他在《山乡巨变》创作完成后总结出了三句话:“从生活中捕捉感觉,从传统中寻找艺术语言,在创作实践中发现自己。”

几十年来,人们对贺友直连环画艺术的成就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山乡巨变》这部大作上,殊不知贺友直自己认为,“ 我最得意的作品,不是《山乡巨变》,而是《朝阳沟》。”因为《山乡巨变》还是按照文字来“ 翻译”的,而《朝阳沟》之所以画得好,是他有意识地在文字要求外“再制造”了情节,强调了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技巧性更高,也更耐看。改革开放后,贺友直创作的《朝阳沟》《白光》《小二黑结婚》《皮九辣子》在全国连环画评奖和全国美展上接连获得大奖,形成了他连环画艺术上的又一个高峰。

《白光》是贺友直最早尝试运用水墨画形式来描绘的连环画作品,文字脚本就是鲁迅小说的原文,不作任何删减与编写。画家在作品中借助中国画水墨淋漓、虚实相济的笔墨技法营造出一种孤寂空灵的意境,建立起他新的艺术风格。《白光》在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中获得绘画一等奖。

贺友直曾说:“《白光》得了奖,其实即使画完这个作品,对于如何表现《白光》的虚幻,作品冷峻的悲凉气氛,没有把握住。画画无论是表现感觉的,还是情节性的,都應心中有数。”

贺友直《山乡巨变》(部分)每幅16.5厘米×23.5厘米 1961年至1963年作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1963年,连环画《山乡巨变》在我国首届连环画评奖中获得金奖,成为中国新时期连环画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标志着贺友直个人风格的形成。

自称“连环画的内行”

中国自古就论画品如人品,除了作画,贺友直的为人也是后学的楷模与典范。他心怀仁爱、深耕艺术。斯人虽已离去,然而他在世时的音容笑貌、举止风骨,仍历历在目,令人们无限追慕和深深缅怀。贺友直生前曾多次将其历年创作的连环画手稿捐赠给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

贺友直一生在艺术上获得过许多荣誉,也有许多头衔,他始终以平常心来看待,从不愿接受“大师”“泰斗”等称呼。他感恩地说:“我出身于贫苦家庭,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能吃上这口文艺饭,并且取得一定成就,完全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造就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是我显身手的舞台,我充分利用了这个舞台,才有了这项成就,若没有这个前提,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贺友直留下的遗产,除了看得见的数以万计的艺术作品,还有一笔看不见的精神财富,就是他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汉代张衡曾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贺友直深知自己的成绩来自勤奋,甘苦自知。因而有人戳到他这一点时,他顿时老泪盈眶。他始终说自己是“连环画的内行”,至多是个“画匠”,而拒绝“巨匠”这顶桂冠。他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和敬畏对于今天的艺术家,乃至各行各业的人来说都是学习的楷模。

贺友直《白光》(部分)每幅23.5厘米×19.5厘米 1980年作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贺友直一改惯用的线描手法,以水墨在略带冷黄的色纸上勾绘,无论人物刻画、环境描写、气氛烘染还是情节推进都与小说主题丝丝入扣,画面始终笼罩在阴郁压抑的悲剧氛围中,无一丝暖气。

链接

小人书 大智慧

前不久,“小人书 大智绘——贺友直诞辰百年纪念展”在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开幕。今年恰逢贺友直先生诞辰100周年,也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开馆10周年,此展除了从中华艺术宫馆藏贺友直专题收藏中甄选出原作包括草图在内的200余件作品之外,还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多个单位借了多件贺友直生前的代表作品来举办此次展览。

这些作品涵盖了贺友直各个时期的连环画创作,力图在宏观上呈现画家创作的整体风貌。通过展览和学术研讨会、纪念文集和画册等对其艺术人生进行回顾,把对他的研究推向更深层,使20世纪中国美术的优秀创作成果得到系统呈现。

本次展览注重展呈与学术的突破,不仅在展示作品正稿的同时呈现创作草图,还针对同一题材的多个版本进行对比展示。通过正稿与草稿之间的对比、通过同一题材不同版本之间的对比,了解贺友直艺术语言不断锤炼的过程。此外,展览还通过陈列贺友直连环画作品的早期出版物,来勾起一代人对童年时期的回忆。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20日。

猜你喜欢

贺友直山乡巨变
2022 在巨变的时代中
《从“直过”到“跨越”布朗山乡七十年影像志》
山乡的春天
中国画《山乡春早》
揭掉山乡的贫困封印
名家笔下的年味
辉煌巨变——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山乡巨变(三)
缅怀贺友直先生!
白光(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