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搭写作支架 发展写作能力
2022-05-30马虹霞
马虹霞
在第五届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中,笔者执教牛津译林版英语7B Unit7 Abilities Task,通过搭建情境支架,融合校园育人文化,实现学科育人;通过搭建内容支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搭建语言支架,内化主题语言;通过开展多元评价,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从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搭建情境支架,融合校园育人文化
本课时所在单元围绕“能力”主题展开,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能力,并学习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Task部分的写作范文是一封推荐信。
笔者依据单元主题语境,结合学校真实的德育活动“青春代言人”评选,设计了真实的写作任务,即写推荐信,请学生向校长推荐班级的“青春代言人”。笔者以往届“青春代言人”的英文获奖感言视频为导入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身边的榜样并讨论成为“青春代言人”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
笔者在导入部分将主题语境迁移到了学生的生活,从现实生活情境导入范文语篇,使得写作任务很好地与学校的育人文化融合在一起,也为本课的写作任务搭建起了真实的情境支架。真实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明确写作任务,调动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通过写作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二、搭建内容支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良好的写作思维和能力决定着写作的质量。笔者基于写作范文的内容,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细化到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具体到主题句和支撑点的逻辑关系上。当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时候,他们即使套用范文的结构,在论述具体内容的时候,往往也会产生逻辑错误。
笔者引导学生聚焦推荐信的主体部分,分析作者如何谋篇布局,思考如何实现推荐信的交际目的——即使读者相信被推荐人具备获得该奖项的品格和能力。笔者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给出的三个理由,并以第一个理由为例,让学生先找出主题句,然后对比笔者提供的两个版本的细节内容。通过对比,学生发现了原作品的细节支撑更为充足,内容组织更有逻辑性,即事实的陈述、例子的选择都是围绕主题句展开,所有的支撑句都发展或阐明了段落主题,有效地起到了支撑论点的作用。随后笔者出示了一张桌子的图片,形象地用桌面和桌腿的关系来类比主题句和支撐点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两者间的逻辑联系。笔者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分析其余两个理由的论述方法。
写作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探究和思考。笔者引领学生找出作者的创作思路,通过寻找—比较—提炼—评判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主题句和支撑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搭建语言支架,适切运用主题语言
写作离不开语言的运用,语言会直接影响写作意图的表达,进而影响到可读性。为了帮助学生运用适切的语言去表达思想,笔者把主题语言贯穿于整堂课。在导入环节,“青春代言人”的获奖感言多次提到关于人的性格和能力的词汇,而这些词汇就是主题语言。随后笔者把目标语言,如“I would like to recommend... for...” “He/she is a ...boy/girl”呈现在黑板上,鼓励学生用目标语言去谈论身边的“青春代言人”。学生得以练习主题语言,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范文分析环节,学生通过阅读范文,积累了更丰富的语言素材。最终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主题语言去写一封推荐信。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视频输入—口头输出—阅读输入—笔头输出,学生始终在主题语境下学习、理解、应用主题语言,进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此来达到语篇的交际目的。
四、 开展多元评价,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写作后的评价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这一综合性的评价模式,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写作行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评价的反拨作用。笔者根据在情境、内容和语言等方面搭建的支架,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得出写作的评价标准。笔者先以一名学生的初稿为例,进行集体评价,示范如何根据写作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初稿,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句和支撑点的逻辑关系。在评价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去评判作者采用的例子是否起到了支撑主题句的作用,如果没有,则提出改进建议。同时,笔者要求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学生们“互为读者”,对照检查评价列表对自己和同伴的初稿进行评价,借助评价列表进行及时的反思和修正。这一个完整的评价过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笔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通过搭建各种支架,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抓手”,也达成了丰富写作内容,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