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有感

2022-05-30华子涵

小读者之友 2022年11期
关键词:架桥浮桥渡河

华子涵

红色记忆: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出发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大气磅礴,令人震撼。该馆位于于都县城的东面,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2022年8月20日,我和家人一起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我深受感动,接受了一次思想与心灵的庄严洗礼,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1933年10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纠集重兵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困难重重,被迫走上了长征之路。当时,红军和各类机关、直属单位共8万多人,分散在赣南地区,集结后目标太大,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选择哪个地点作为集结地很重要。于都多为丘陵地带,山水相接,粮食充足,民风淳朴,群众基础好,对于部队休整、补给、隐蔽都非常有利。于都最终被确定为集结地。

1934年10月,红军在于都集结后,在转移路线、军事力量、壮大红军队伍、补给弹药物资、筹集粮款等方面进行了部署。红军要从于都转移,要过的第一道“坎”是于都河。于都河宽600余米,水流湍急,共有东门等8个渡口,河面无桥梁,红军要渡河就必须架设浮桥。当时,一位老乡听说红军需要木材架桥,就急匆匆地跑到自己田里去拆瓜棚里的木头。当时瓜还很青,没有熟,可老乡说:“红军为了百姓连命都不要了,这点瓜算什么!”他带领一家老小,把家里的床板、门板都拆了,还煮了一锅南瓜汤给红军喝。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位老大爷要把自己的寿材捐出去,战士们不收。战士们于心不忍,劝慰道:“大爷,我们另外想办法找木材,您的寿材我们不能要啊!”老大爺一听,急了,皱着眉头说:“你们打起仗来那么危险都要往前冲,我们拿出几块板子来,又有什么关系!”老大爷说:“我以前给地主打长工,连饭都吃不饱,后来分了田地,我一家老小才吃饱饭,红军对我们有大恩哩!”

架设浮桥需要用船只作为支撑,再在上面架设木板,所以需要大量的船只和船工。据记载,共有800多只船只参加,沿河所有船工自愿赶来,听从工兵的安排。为了隐蔽转移意图,防止国民党军飞机的侦察、轰炸,架桥工作一律在晚上进行。一到晚上,于都河畔就亮起了火把,把河水照得通红。火光下,于都人民有的搬运木材,有的送茶水,有的送饭菜,有的协助架桥,一干就是一个通宵,经过4个通宵的奋战,军民联手在滔滔于都河上架起了5座浮桥。1934年10月18日傍晚,于都河畔,残阳如血,红旗猎猎,红军队伍从于都东门浮桥渡河。当地人民回忆:红军夜渡于都河时,红军列着整齐的队列,群众从四面赶来,有的给战士送布鞋,有的送斗笠,还有的在河边吹起了唢呐、唱起了歌。8万多红军从10月份开始在于都集结、休整、渡河,于都30多万人民守口如瓶,没有走漏半点风声。直到11月,国民党军才恍然大悟,而那时,红军的主力部队已离开苏区。周恩来发自内心地赞扬:“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逝去的是硝烟,不灭的是精神。”我们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也会继承并发扬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架桥浮桥渡河
家乡的那座浮桥
预制胶拼架桥法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践
众猴渡河
开路先锋舟桥部队
善为『竹筏』巧『渡河』——谈过渡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架桥以后
家校携手为孩子铺路架桥
四渡河大桥:划过天际的最美“彩虹”
贾人渡河
连续刚架桥在城市景观桥中的应用及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