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那抹红
2022-05-30吴京
吴京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井冈山下的三湾改编纪念馆。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那棵高耸入云的千年枫树,树上红叶正浓,周围郁郁葱葱的,右侧是一尊毛泽东主席的半身铜像,主席脸色深沉,两眼眺望前方。
爸爸看了看这四面环山的三湾村,指着那块开阔的水泥道说:“瞧,这就是三湾的枫树坪。95年前,著名的‘三湾改编就发生在这里。现在,我们去纪念馆听听讲解员的介绍。”
纪念馆里游人很多,讲解员是一位姐姐,她声音甜美,缓缓地说道:“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难万险来到这里,此时部队从五千余人锐减到不足一千人,部队生活极其困苦,总指挥卢德铭也在战斗中牺牲了,部队频频失利,军心涣散,官兵思想、情绪波动较大。”
讲解员顿了顿,声音高昂起来:“就在当晚,毛泽东在三湾村泰和祥杂货铺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会上,毛泽东分析了当前的革命形势,决定从政治上、思想上、纪律上整编这支部队。首先建立部队各级党的组织,班排有小组,‘支部建在连上,对部队进行了组织整顿,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还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实行军队官兵平等制度,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听着讲解员的娓娓述说,看着陈列室那一件件历经磨难的农具与武器、一幅幅血与肉的黑白照片,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在危急时刻,我们的毛主席高瞻远瞩,做出了正确的决策,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此时,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三湾改编》电影中的几个片段:在撤退道路上,毛主席看到士兵受了重伤,马上把自己的马让给士兵骑;士兵们饿了吃红薯,他也吃红薯;士兵们睡草棚,他也睡草棚……毛主席时时以身作则,做到官兵平等。
毛主席始终把农民放在第一位,他坚信革命要取得胜利,农民是第一主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三湾村,他要求官兵不准私闯民宅,不能动百姓的一针一线,他还带领官兵解决了当地百姓的喝水问题。他时时刻刻为百姓办实事,所以百姓们都拥护他,爱戴他。他做事果断,与官兵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的精神品质一直影响着永新这片红土地上的人。
人是要有精神的。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都需要一种民族精神。如今,红色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头可断,血可流,革命精神不能灭!”红色基因如同旗帜一般插在我心中,不管经历多少时间的冲刷,它永远不会褪色,它是我们学习的灵魂。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是這信念的继承者,在生活中,要从小事做起;在学习上,要努力认真,展现自我;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要坚持奋斗,为国争光。
参观了三个半小时后,我们走出了纪念馆,讲解员的话语还在我的耳边萦绕。抬头望,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更加苍翠挺拔,在绿色的背景下,那片枫叶红得更加鲜艳夺目,它如一面鲜艳的旗帜在三湾上空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