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2022-05-30马骏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演讲词评分表演讲比赛

马骏

摘要

项目化学习是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在真实的情境中设计典型任务,整合课程资源,借助过程性评价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以单元为整体,整合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以情境为支点,构建言语活动的语境;以任务为驱动,发挥项目学习的综合效应;以评价为抓手,细化过程增值”,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 语文核心素养 演讲

项目化学习是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在真实的情境中设计典型任务,整合课程资源,借助过程性评价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模式。

那么,“活动·探究”单元的项目化学习的实施途径是什么样的?现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活动·探究——演讲”为例,进行探讨。

一、以目标为导向,指归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语文课程重在“语言文字运用”,具体来说:评价语文活动设计好不好,首先是看“语文味”足不足,其次才是思维、审美与创造等。

演讲是在公开场合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充分表达出来的语言交际活动,演讲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演讲单元分别指向不同的能力,“学习演讲词”指向“读”,分析演讲语言特点;“撰写演讲稿”注重“写”,细化演讲文体特征;“演讲比赛”侧重“讲”和“演”,关注 “演讲技巧”“口语表达”“临场应变”等多种能力,最终指向核心素养。

二、以单元为整体,整合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

项目化学习的特征之一就是整合,整合单元的篇章阅读,整合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资源。

演讲单元的教学应有“大单元”的意识,教师在分析篇章文本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将散的篇章加以整合,以单元思维取代单篇思维。

“学习演讲词”中提供了四篇风格各异的演讲词,教学时可以采用“1+X”的群文阅读教学形式加以整合,确定《最后一次讲演》为教读课型,其他三篇为自读课型,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1.教读《最后一次讲演》,分析闻一多先生“讲了什么,讲给谁听,为什么要讲”,明确演讲的对象,演讲的观点,演讲的思路,演讲的语言风格。

2.自读其他三篇演讲词,结合演讲者的背景,找到这三篇演讲词的特点。

3.自主选取演讲词的精彩段落,模拟演讲,体会好的演讲词特征。

4.自制表格,梳理四篇演讲词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并探究好的演讲词的评价标准。

采用“1+X”的群文阅读教学形式,学生既获得了演讲单元核心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种整合是在深入分析四篇演讲文本基础上的教学整合。

三、以情境为支点,构建言语活动的语境

演讲单元的项目学习实质是语言实践活动,这离不开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如“我的成长和我的梦想”演讲比赛的“大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学习演讲词”是多个文本的鉴赏,是言语的学习,属于学科认知情境;“演讲比赛”是社会生活情境,包括小组讨论、制定评分表、选手参赛、颁奖等。学写演讲稿、模拟演讲、临场演说,属于个人体验情境,学生在演讲活动中,始终具有演讲的现场感。

四、以任务为驱动,发挥项目学习的综合效应

项目化学习是“做中学”,需要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每个“任务”之间有逻辑关联,通过任务驱动,指向实际问题解决。

“我的成长和我的梦想”演讲比赛项目学习流程如下:

任务一 学习演讲词

1.阅读教材提供的四篇演讲词,学习演讲词特点。

2.以小组为单位,从演讲材料中任选两到三个段落,探究演讲词的风格,设计演讲词评分表。

3.模拟演讲、展示。

演讲词的学习,评分表的制定,模拟演讲,放大了任务学习的综合效应,学生通过“读”“说”,对演讲写作及表达有着直接的体验。

任务二 撰写演讲稿

1.阅读演讲词写作提示,了解演讲词特征。

2.撰写演讲稿。

3.小组交流,修改提升,教师点评并现场指导。

撰写演讲稿,用好教材提供的“支架”。

情境“支架”:将“我的成长和我的梦想”的大任务作为情境“支架”,演讲任务伴随学生演讲全过程。

写作“支架”:①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听众;②注意写好开头,吸引听众的关注;③明确表达观点,把思路展现出来;④精心设计结语,提升演讲的效果;⑤着力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任务三 举办演讲比赛

赛前准备:1.搜集演讲视频、音频资料,自己演练;2.小组选拔,选手参赛;3.推选主持人,设计现场比赛评分表。

现场比赛:1.选手临场发挥;2.评委打分,公布获奖名单;3.获奖学生感言,评委点评。

任务设计中,“群文阅读”是与演讲文本对话,“书写梦想”是与自己对话,“展示梦想”是与社会对话。通过“对话”,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五、以评价为抓手,细化过程增值

传统的语文学习评价,往往忽略形成性评价,项目化学习评价则伴随学习的全过程,形成性评价具有在发展过程中持续评价的功能,终结性评价则是对一个项目最终的总体评价,二者构成了评价的全部。

过程评价可通过设计评价量表,反馈出学生在项目中素养和能力的变化波动,细化过程增值。

1.自评单

自评单记录了学生已完成的情况以及需要达成的目标。教师发挥自评单过程评价的诊断功能,及时准确地记录学生的不足之处,细化过程中的素养评价。

2.演讲词评分表

“学习演讲词”,判断目标达成的依据是“演讲词评分表”。这个评分表也可作为标准,指导学生撰写、修改演讲稿。

演讲词评分表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星级评价 演讲

内容 紧扣主题,针对性强 ☆☆☆☆☆ 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见解独到 ☆☆☆☆☆ 材料真实、新颖、贴近大众生活 ☆☆☆☆☆ 写好开头,精心设计结语 ☆☆☆☆☆ 情感真实,文字富有感染力 ☆☆☆☆☆ ]

3.演讲比赛现场评分表

从表达交流的角度,指导学生关注演讲时的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现场效果。

演讲比赛现场评分表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星级评价 语言表达 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 情感真挚,富有激情,能根据演讲内容调整语速、语气 ☆☆☆☆☆ 表达准确,流畅,自然 ☆☆☆☆☆ 形象风度 仪态端庄,举止得体 ☆☆☆☆☆ 直面听众,适时眼神交流 ☆☆☆☆☆ 精神饱满,手势动作合适 ☆☆☆☆☆ 现场效果 应对自如、机智,现场气氛好 ☆☆☆☆☆ 具有感染力,有良好的演讲效果 ☆☆☆☆☆ ]

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增值评价,需要就每个具体任务来谈:在“学写演讲稿”中,对学生个体在过程中的表现,采用自评、组评、师评等形式,自评单、演讲词评分表和个人的演讲稿就是项目成果,是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评价的判断依据;在“演讲比赛”中,学生的演讲水平和赛后反思是终结性评价的成果,演讲项目评价是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的共同体,指向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指向学生语文素養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学校)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话语分析”(立项编号:D/2015/02/133)结题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演讲词评分表演讲比赛
难忘的小小营养师演讲比赛
“活动·探究”:实现演讲词的教学价值
注册中心举办“我为住建添光彩”演讲比赛
本年度谁是冠军
改良GRACE评分表在急诊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
我的青春我做主 本刊在湘潭县举办初中生演讲比赛
从图式理论角度分析演讲词的翻译
新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中起重机械的区别
修辞手法在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演讲词的运用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