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久麟自传》有鲜明的自传观

2022-05-30全展

博览群书 2022年12期
关键词:传记文学自传传记

全展

郭久麟教授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我们都在高校教写作课,而且都从事传记文学的研究。只是郭老师还比我多出一个身份,他是知名作家。郭老师为人真诚直率、热情豪爽,传记文学圈内的朋友常呼他为“郭大侠”,对此他笑嘻嘻地予以默认,并将其作为他的微信名。我在2007年曾写过一篇《论郭久麟的传记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毫不夸张地说,郭久麟集传记文学作家和研究家于一身,堪称当代传坛不可多得的双栖型传记文学家。”后来郭老师将拙文作为附录收入他的《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版),并将我的推荐词与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王维玲先生的推荐词一同放在封底广而告之。这部41万余字的史著先后两次印刷发行6000册,我也与有荣焉得意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次《文学朝圣之旅——郭久麟自传》(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22版)付梓,我想借此谈谈阅读书稿的点滴心得。

读《文学朝圣之旅——郭久麟自传》,很容易让人想起刘白羽的《心灵的历程》和王蒙的《王蒙自传》。都是百万字的鸿篇巨制,都是袒露心灵,有思想内涵、厚重历史和鲜活人物形象的优秀自传。作者坦言自己的自传观:

我的自传就是我生命的对象化,是我的人生、事业、追求、心灵和情感的回忆、记忆、归纳、总结、再现和超越,是我的人生和心灵的真实、生动而艺术的呈现,是我的自我价值的浓缩提炼和最后实现。

作者的写作目的十分明确,即“叙中国故事,塑民族英杰;诉家国情怀,扬民族精神”。读完全传,深感作者此言不虚。郭久麟以他充满激情的笔触,写下了这部他花时间最长,下功夫最大,倾注心血最多,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部自传佳作。

这部自传描写的传主所经历的生活长达77年,如果加上家族历史与传统的挖掘则跨度更大。从作者深厚的家学渊源、快乐的童年生活开始,中经求学生涯,直至迎来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经作者的精心结构、提炼加工,组织成为“上卷旅途漫漫”,“下卷硕果累累”,风格上那么完整而又和谐统一,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整部作品呈双重结构,即“人生自传”和“学术自传”,不仅内蕴丰富,引人入胜,而且跌宕起伏,诗意盎然。传记有对父母祖辈高风亮节、至爱亲属相濡以沫的眷念感怀,有对文学界、教育界、写作界、传记界的同事朋友专家学者给予的关爱教诲厚德载物的感恩之情;有自己几十年来的文学朝圣之旅的艰辛坎坷和心路历程,其中提到一段段曾经被不愉快的世事所困扰的经历,既坦率地为时代存照留下见证,也用自己特殊的奋进态度,写出了传主在困境里的坚韧与挣扎。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作者胸怀的博大宽广,灵魂里的哲思,生命里的歌哭,骨子里的忧郁,血液里的浪漫,或激扬,或低诉,或闲适,或欢欣,或伤痛,或愤慨,不拘一格。真是“满腹知心话,一生家国情。心血凝长篇,翘盼知心人”。

读《郭久麟自传》,我们完全可以充分感知作者是个“集成式的综合性作家”。郭久麟“用生命耕耘文学”,在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成就。文学创作可谓十八般武艺俱全,长篇小说、诗歌、散文、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影视文学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学研究则有《文学创作灵感论》《论贺敬之的诗》《散文知识与写作》《文心探秘》等论著,覆盖了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和文学史的全部。然而,他最为看重的还是他传记文学作家和研究家的身份。作者早在1976年起便致力于传记文学写作,1979年就以“当代传记文学作家”的身份列入《中国文学家辞典》之中,并立誓“为我热爱的传记文学奉献出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先后写过十部长篇传记文学及数十篇中短篇纪实文学作品:《陈毅青少年时期的故事》《罗世文传》《雁翼传》《柯岩传》《张俊彪传》《梁上泉评传》《袁隆平传》《当代西南企业与企业家》《耀眼的星座》,传主有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等,字数在300万字以上;他还在总结自己的传记文学创作心得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古今中外的传记文学,撰写了《传记文学写作论》《传记文学写作与鉴赏》《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等论著,字数在100万字以上,成为传记文学界少有的集创作与研究于一身的传记文学作家与研究家。

《郭久麟自传》延续并发展了他写当代作家传记的路数:围绕传主坎坷而宽广的人生道路,充分地展现形成传主独特性格人格的家族、家庭、社会乃至时代的深刻原因,并进而深入探讨传主与时代、社会的互动关系,从而凸现作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完成“這一个”传主的形象塑造。但在自传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又十分注重写传主的“交游”,穿插了大量他所接触的人与事的描写。自传写到的政军界、教育界、文艺界、传记界的著名人物,便有百余名之多,如同《沫若自传》“通过自己看出一个时代”一样,作者浓墨重彩为众多人物所写“小传”,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物画廊,其目的是想扩大自传的时代范畴和社会价值。作者写道:

写出我是怎样在时代熔炉的熔炼和民族传统的哺育及前辈同辈的关怀、支持、指导、帮助下成长起来的,我又是怎样以自己的创作、研究及教学来报答时代和人民。同时,通过我的回忆和书写,表现我的至爱亲人和文朋诗友的人生和成就,以表现我们几代人为新中国的文学和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同时,我还想通过我的成长,我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亲身阅历,来歌颂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品德和风格;歌颂和表现我们伟大祖国所走过的曲折而辉煌的道路,所取得的不朽的历史功勋。

这就使《郭久麟自传》不但具有深厚深邃广博的思想内容和时代价值,而且带上了浓郁的史诗化色彩,表现出史诗般的恢宏气势,史诗的立意构思,史诗的宏大的时间感、空间感和磅礴内容。《郭久麟自传》的史诗性构成不但有力地塑造了传主的典型形象,而且生动地展示了传主成长的典型环境,揭橥了围绕传主的几代人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进而表现了作者眼中的中国20世纪悲壮而辉煌的前进历程,大大扩充了自传的时代内涵、社会价值和审美意义。

《郭久麟自传》运用了小说的细节刻画、心理描写,散文的抒情联想,诗歌的意境创造,影视的蒙太奇等多种艺术手法,达到了历史与诗的结合,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的结合,主观(作者)与客观(现实)的融通,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作者力图用富于情感的、具体生动而流畅典雅的语言,创造文学的氛围,营造文学的意境,创造一种能够完美地表达内容、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文体。毫无疑问,《郭久麟自传》在文体上是很有一番创新与突破的。

读完全传,我又留有一定的惋惜和遗憾。

首先,《郭久麟自传》在叙述传主的“交游”、为众多人物书写“小传”上,笔墨似乎用得过多,以致在某种程度上冲淡分散了对传主形象的丰富展开与完美凸现。依法国著名自传诗学专家菲利浦·勒热讷的界定,自传是“一个真实的人以其自身的生活为素材用散文体写成的回顾性叙事,它强调的是他的个人生活,尤其是他的个性的历史”。很显然,自传应以写“个人生活”及其“个性的历史”为主。

其次,《郭久麟自传》以谱写他人生活见长,但在自传艺术张力方面,比起刘白羽、王蒙的自传来,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可喜的是,“郭大侠”在听取了我的上述意见后,竟硬是又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对自传进行了认真删改,特别是对第一乐章“我的家学渊源”、第十四乐章“散文创作与研究”、第十五乐章“诗歌创作与研究”作了较多删改,共删节了十多万字,使《郭久麟自传》内容更为紧凑,文字更为精炼。他这种从善如流、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提倡。

(作者系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荆楚理工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传记文学自传传记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58年前朱东润先生的预见
异彩纷呈:传记文学研究70年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动态对等理论在传记文学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