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祖文化元素在莆田地名中的体现及语言学解读

2022-05-30陈夏韵

炎黄地理 2022年12期
关键词:山亭自然村妈祖

陈夏韵

妈祖文化发源于莆仙地区,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独特地理文化标识,在莆仙地区存在着大量与妈祖文化相关的地名。鉴于当前学术界鲜有从语言学视角对与妈祖文化相关的莆仙地名进行系统研究,基于《莆田地名录》及莆田市政府官网资料,通过实地考察与取证,梳理莆仙地区与妈祖文化相关地名,并分别从音节、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系统分析,试图探究其中蕴含的妈祖文化元素,更好地弘扬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妈祖文化已经从民间信俗演变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地理文化标识,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妈祖祭典”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妈祖信俗”经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审批,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年来尊崇、信仰妈祖的过程中遗留和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称[1]。作为区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传承载体,地名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人文记忆[2],在区域文化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地名的研究,学界目前已有诸多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内涵与定义的诠释。如李如龙将地名定义为:“特定空间中记录当地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表征某地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形态互馈及其管理印迹。”[3]刘盛佳解析了人文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两大通名系统,提出其可划分为行政区、聚落、人工家住、名胜古迹、风景物区、纪念地、地形、水域通名系统[4]。类似地,吴郁芬整理汇编的著作《地名通名集解》也为地名通名的筛选与规范提供了参考[5],促进了我国地名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二是地名与区域文化的关联研究,重视将地名作为文化研究的直接对象或辅助佐证资料。如潘先军考察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名通名用字“津、渡、溜、泾、浜”的含义及其对应的文化意蕴[6];朱竑等在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提出需要透过地名这一文化要素的梳理和分析,从侧面洞悉城市发展、变化的轨迹[7]。三是地名的语言学研究。事实上,作为研究区域文化的一种“活化石”,地名是一定社会群体为特定地域命名的产物,并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保存与传承。如龙雨辰从共时平面上分析徽州地名的用字特点、语音形式,归纳其语言特性,在历时维度下探究其演变规律和底层语言遗留情况并考察其中的人文因素[8];吴明刚等通过语音、词汇上呈现出的命名特点,分析贵琼族群生活的环境、发展的基因与痕迹,以此揭示贵琼人朴素直观的认知方式、权利影响下的空间认知观[9];刘雨涵则从语言组成结构和语义特点两个角度深入地挖掘赛罕区地名语言文化发展历程和现实意义[10]。

综上,关于地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案例较为多元,然而,作为东南沿海重要区域文化之一的妈祖文化,其发源地莆田地名中蕴含丰富妈祖文化元素的地名的研究却较为鲜见。鉴于此,基于语言学视角,通过对妈祖文化相关地名进行收集整理,分别从音节、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妈祖相关地名进行系统分析,试图探究其中蕴含的妈祖文化,以更好地弘扬区域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

妈祖文化元素在莆田地名中的体现

妈祖文化地名的类型划分

通过查找梳理《莆田地名录》以及莆田市政府官网,并通过现场考察取证,发现莆仙地区与妈祖文化相关的地名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自然实体,包括山脉、河流等,如湄头山、妈祖山等;二是行政区划名称,包括村、镇、城市、安置区等,如山亭镇等;三是表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所在地名称,如湄头自然村等;四是表示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地名称,如妈祖公园等;五是表示街、路、巷名称,如琼山路、湄永高速等;六是表示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住宅区、楼宇名称,如山亭小学、妈祖小学等;七是表示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信等设施名称,如湄洲湾火电厂、受符井、后湄头古井等;八是表示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其他地理实体名称,如宝山宫、锦田宫、兴隆宫、钱山宫等。

妈祖文化地名的命名方式

与妈祖文化相关的地名命名,看似简单,实则有诸多考量,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是为了纪念妈祖,表达怀想,将妈祖故乡“湄洲”岛、“山亭”镇、“琼山”村或妈祖的姓氏“林”作为当地其他地理实体命名的参考依据。其二是为了赞颂妈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对妈祖表达敬仰。多以敬畏的民间称谓“妈祖”“娘娘”“娘妈”“通灵神女”“湄洲神女”或官方加封的“天妃”“天后”“天妃娘妈”等封号来进行地理实体的命名,以此树立妈祖的形象。其三是寄托人们的美好期待,传承发扬妈祖文化内核,传说妈祖“挽救海难,善功得报,羽化成神,屡屡降下神迹,护佑这一方人民”,因而人们便将物质或精神的期待都寄寓在妈祖这一形象上,如以“锦田”“宝山”“兴隆”“兴宁”“万福”等作为命名素材,以寄托求财求平安,求家和万事兴的美好愿望。

妈祖文化地名的语音音节分析

音节是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在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读音就是一个带调音节[11]。上古时期,人们对词汇的使用比较有限,单音节词已基本能够满足日常交流记事的需要,古汉语中一字即可表意。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进步,单音节词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语言需求,大量的意义输出,需要更多的音节来避免单音节词意义膨胀导致的沟通障碍,于是,多音节词开始出现并迅速占领了现代汉语语言系统。

音节结构分析

在妈祖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人们倾向以“妈祖+”的多音节结构来进行与妈祖文化有关的地理实体的命名,其音节结构和音节节奏可以归纳整理如下:三音节,如湄头山、山亭镇、琼山路等;四音节,如山亭市场、妈祖公园等;五音节,如宝山宫戏台、港尾自然村等;六音节,如下宫兜自然村等;七音节及以上,如琼山村民委员会、妈祖文化体育公园等。

通过观察这些多音节结构的命名形式可以发现,除了“媽祖+”这种在字面上做简单拼合的命名,妈祖文化相关地名还有以妈祖的出生地元素作为主要命名素材的结构,如“湄+”(湄洲)、“山亭+”(山亭村)、“琼+”(琼山)及“天后+”“天妃+”“娘妈+”这类妈祖封号等或是涵盖人们一些对生活的美好寄托的词语,如“兴+”“玉+”“龙+”“凤+”“锦+”“灵+”“华+”“隆+”“寿+”的形式。

音节节奏分析

在对地理实体的命名中,考虑命名所需要涵盖的文化意义的前提是要考虑地理实体的形态。根据地理实体的自然形态进行白描式命名,得出约定俗成的通名。地名通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及其互动认识的深化,也意味着地名命名日趋成熟[12]。在读妈祖文化相关地名的过程中,靠语感自然分辨出节奏点,通常就是重构的专名“文化意义+通名”中的“文化意义”与“通名”这两部分的衔接点。

根据音节节奏妈祖文化地名可以划分如下:三音节地名的节奏类型(2+1型),如湄头/山、山亭/镇、湄头/路、琼山/路、明山/宫、宝山/宫、锦田/宫等;四音节地名的节奏类型(2+2型),如灵慈/东宫、灵慈/西宫、西山/行宫、南清/行宮、山亭/中学、山亭/小学、妈祖/小学、湄陀/岩塔、天后/祠亭、宫后/池塘、西湖/雀府、山亭/市场、山亭/村碑、湄永/高速、忠湄/渡口、妈祖/公园、妈祖/礁石、妈祖/故居等;五音节地名的节奏类型(2+3型或3+2型),如港尾/自然/村、林兜/自然/村、林庄/自然/村、湄头/北江/路等,以及宝山宫/戏台、锦田宫/戏台、清灵宫/戏台、琼山村/村牌等。

这种节奏感,可以帮助人们直接感知地名中的层次,将通名从地名中单独划分出来,从而对专名进行细化研究,充分感知妈祖文化对于地名的影响。研究发现,重复出现的文化意义词,往往是妈祖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在基础通用的地理实体通名外,如宫、村、路、山、镇等,又制造出新的地名专门语词对地理实体通名进行紧密修饰,如西宫、东宫、行宫、自然村等,最后加上文化意义进一步把握不同地理实体各自的特殊性,如湄头/北江/路、港尾/自然/村、林兜/自然/村、林庄/自然/村等,是妈祖文化相关地名较为常见的命名形式。

妈祖文化地名的语法分析

语法应用基础

与妈祖文化相关的这类地名的命名,形式上更倾向于口语化表达,内容上更倾向于美好事物的指称与指代。这和妈祖文化的根基有关,妈祖文化相关地名的文化核心——妈祖这一形象根植于民间,其蕴含的文化涵义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经口口相传才最终得以固着成形。之所以这类地名的语法结构以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和方位结构为主,也正是因其命名主体和传播传承主体多为普通百姓,而只有顺应普通百姓口语化日常化的表达,才能促进妈祖文化更好地在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根据刘盛佳提出的地理通名系统,在从语法结构观察分析与妈祖文化相关的这类地名的组词方式时,我们同样将街、路、巷、宫、祠、府、庙等通名拆分出去,着重研究具有妈祖文化特色的专名的组词结构。

语法应用类型

归纳起来,妈祖文化地名常见的构词方式是以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中补结构、联合结构、方位结构为主,其中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和方位结构最多。

1.主谓结构

此类地名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一般表示某人某物做某事,强调“什么人/物做什么事”,结构较为完整,偏书面语,故在民间自发生成的妈祖文化相关地名的命名里占比较小,如妈兴宫(妈+兴+宫)等。

2.动宾结构

此类地名动词后面直接接宾语,强调“做什么”,例如振山宫(振+山+宫)、现龙宫(现+龙+宫)、保殿府(保+殿+府)、登峰宫(登+峰+宫)、离山宫(离+山+宫)、迎潮宫(迎+潮+宫)等。

3.偏正结构

此类地名因中心语与修饰语的前后位置差异而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定语+中心语”,另一种是“中心语+状语”,归根结底其实表示都是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的关系,限定与被限定的关系。定中结构,例如琼山村(琼+山+村)、钱山宫(钱+山+宫)、石龙宫(石+龙+宫)、龟山宫(龟+山+宫)、明山宫(明+山+宫)、宝山宫(宝+山+宫)、锦田宫(锦+田+宫)等。状中结构,例如:重兴宫(重+兴+宫)。

4.中补结构

此类地名中心语在前,补足语在后,强调“怎么样”。如:天清殿(天+清+殿)、威显庙(威+显+宫)等。

5.联合结构

此类地名将词性统一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语素并列组合,这种命名方式是较为简单的堆叠合成,在与妈祖文化相关的这类地名中,根据合成材料的不同将其细分为三种:其一,是对地名通名进行合成,如山亭镇(山+亭+镇)等;其二,是将寄寓美好期待的事物进行合成,如龙虎宫(龙+虎+宫)等;其三,是将寓指美好的词语进行合成,如兴隆宫(兴+隆+宫)等。

6.方位短语

此类地名以方位语素作为词缀,与已经约定俗成的地名直接组合,形成方位短语式地名。这种以某些标志性的地理实体为参照物来命名其周围地理实体的命名方式,能够较好较快地满足人们日常的庞大地名需求。例如,湄头山(湄+头+山)、湄头自然村(湄+头+自然村)、下宫兜自然村(下+宫兜+自然村)、港尾自然村(港+尾+自然村)、上后厝自然村(上+后厝+自然村)、井上宫(井+上+宫)等。

经大量走访调查发现,凡是与妈祖文化相关的地名,大多是融合了妈祖的生平经历、圣号封号等元素;为妈祖文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佐证材料,为当前妈祖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对研究妈祖文化起源、妈祖文化内核、妈祖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莆仙的一张重要的地理名片,地名中蕴含着的妈祖文化元素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妈祖文化元素的传承发展,但在探索妈祖文化根源时,则容易因为地名数据库的信息更新速度太慢,为进一步的文化寻根研究造成较大阻碍。对此,可以参考范今朝等提出的制定“城市地名命名规则”[13],对当前妈祖文化相关地名进行地名规划,完善备注并单独汇编整理成体系,在后期地名规划工作中,更加注意以科学体系进行归纳命名。

参考文献

[1]黄文格.综述妈祖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理论),2008(10):133-137.

[2]陈小康.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东营村居地名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20,34(01):86-90.

[3]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刘盛佳.地名通名和通名系统的初步研究[J].华中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03):121-126.

[5]吴郁芬.中国地名通名集解[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3.

[6]潘先军.津·渡·溜·泾·浜——地名通名用字文化谈[J].汉字文化,2017(16):91-93.

[7]朱竑,周军,王彬.城市演进视角下的地名文化景观——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03):829-837.

[8]龙雨辰.徽州地名的语言学研究[J].汉字文化,2022(21):183-186.

[9]吴明刚,杨晓燕.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贵琼地名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2,31(01):53-60.

[10]刘雨涵.在文化语言学视阈下对呼和浩特市地名的研究分析——以赛罕区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12):22-25.

[1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2]庞森权.浅谈对地理实体实施命名的方法[J].中国地名,2012(02):33.

[13]范今朝,黄吉燕.城市地名规划及命名规则[J].城市问题,2005(01):2-5.

猜你喜欢

山亭自然村妈祖
中山亭:一个超越地标意义的长沙印记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妈祖之光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妈祖祭典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
山亭夏日
“万国茶帮”拜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