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探究
——以外研版《英语》六年级上册单元主题“Festivals”设计为例
2022-05-30高国伟刘晓宁
高国伟,刘晓宁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大连市甘井子区鹏辉小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离不开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内容离不开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是课时计划的指引。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话题内容的整体性、语言知识的整体性以及能力培养的整体性。为此,要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确保单元教学设计的目标、活动、评价和作业更加合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目前课堂教学局限于以单一课时为单位进行课堂设计,缺乏整体性、相关性、阶梯性、针对性。具体表现在:由于教学目标缺乏整体考虑,各课时彼此孤立,其总和不等于全部,导致单元教学目标没有达成;课时之间缺乏相关性、延续性,没有呈现阶梯性,各课时针对性不突出,单个课时设计缺乏综合性,听、说、读、写彼此割裂。教师要超越对零散知识的关注,重视以完整主题意义为指引,以学生的持久理解为目标进行单元内容的组织和活动设计。教师应该将分散的知识点纳入知识结构,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并在教学中融入持续的评价,确保目标落实。因此,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英语思维体系,深入理解英语文化背后的逻辑关系,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单元整体设计是指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解读教材单元话题和功能特点,围绕特定主题,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对整个单元教学要素进行有序规划,具体包括单元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单元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从而搭建起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具体设计路径如下:首先,教师依据课标要求,整体分析、解读单元教学内容,提取单元主话题,在此基础上基于课时内容确定每个单课的子话题;其次,教师确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对目标的分课时达成进行规划和分解,制订层层递进的分课时目标;再次,教师依据单元总目标和分课时目标,对单元文本进行选择、组合或再构,使之成为目标达成的有效载体;最后,在单元总目标的统领下,教师依据课时目标、课时话题、课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细化作业设计,使单元整体教学系统化、序列化。以外研版《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四模块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基于主题意义进行单元整体设计。
一、研读教材,梳理相关话题内容
教师依据课标要求,确定相关主题,整体分析教材内容、解读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的话题是“节日”,此话题在学生前五年的学习中频繁出现,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语言基础。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节日的不同角度阐述个人观点,还可以利用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活动作为素材开展教学。可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同桌互动等学习方式,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
本单元需要在使用一般现在时的陈述句叙述节日景象和习俗基础上,形成诗歌欣赏的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领会语言和多样态语篇的意义,丰富表达形式,提高对主题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在学生已对西方节日有一定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扩展相关信息,以英美国家最重要节日的差异为切入点,使学生初步了解英美国家文化差异。
二、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
教学设计是为学生提供处于其最近发展区的“支架”帮助,使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分析学生现有水平以及通过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准,然后设计相应的活动“支架”。针对外研版《英语》六年级上册Module 4这一单元,我们从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方面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三种解决策略:一是通过图片、歌曲、语篇、视频等方式呈现西方节日的信息,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二是设计问题链、思维导图、语篇结构框架等,引导学生完整提取关键点,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信息;三是采用类比的方式,巧设支架,辅助学生打开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炼主题,明确单元主题与子主题的关系
基于主题意义引领的单元整体设计,就是建构一个有单元大主题统领、各个语篇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六年级上册Module 4这个单元的话题是“节日(Festivals)”,依据课程标准,本单元的设计理念应为“了解美国以及西方国家最重要节日的习俗,理解其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文化对比,理解和包容文化差异;借鉴优秀文化,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此基础上,各个课时的子主题分别为:美国最重要的节日“感恩节”,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三个课时之间逻辑清晰,第一课时主要是理解西方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第二课时主要是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理解和包容文化差异;第三课时主要是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确定目标,把单元目标分解到各个课时中
基于以上对单元内容的梳理和整合之后,单元内容不再呈现为散片状,而是构成了层次分明、关联紧密的单元框架图。教师下一步就要考虑如何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和整体规划单元教学活动,以确保正确单元主题意义探究在分课时教学中有效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围绕主题意义的建构展开,在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方面始终都要围绕达成主题意义这个目标而设定,遵循“一致性、发展性、结构化与重点突出”的原则。然后,再将整体目标分解到各个课时教学目标中。课时目标的设计尤其重要,是单元教学目标内容的具体化。由于文本内容不同,在理解主题意义和文化知识方面,课时之间可能是平行关系,也可能是进阶关系,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是相互衔接、互为基础、螺旋上升的关系。
例如,Module 4 Festivals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听音、跟读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获取文本信息,梳理文本结构;能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理解词汇Thanksgiving,nearly,December,light;能够借助自然拼读规律掌握元音字母e在开音节中的读音、字母组合ear的读音;能够在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梳理结构,从时间、地点、饮食、活动、问候语、环境气氛等方面介绍感恩节和圣诞节;能够在关键词和文本结构的帮助下,口头和书面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2.思维品质。学生能够设计问题链的形式,通过预测、推理、分析、创造问题等培养自身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文化意识。通过教材文本学习和视频资源的扩充,学生能够了解感恩节、圣诞节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审视外国文化的逻辑性,从而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节日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灵活运用阅读策略;预测学习内容,学会合理分析和比较;结合个人思考和情感,进行迁移创新,自主介绍中国传统节日。
五、设计活动,体现活动的目的性和层次性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目的性,即活动的设计要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突出实践性;也要体现层次性,即语言活动要体现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相融合并同步发展,突出语言训练和表达的连贯性、逻辑性、丰富性、完整性等方面的进阶性发展。
例如,Module 4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通过听音跟读,整体感知文本,获取文本信息,梳理文本结构。
2.能够借助情境认读词汇Thanksgiving,nearly,能够借助自然拼读掌握ear的读音/ir/。
3.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通过观看课外视频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感恩节文化的理解,包容和尊重文化差异。
5.能够运用关键句型和梳理的文本结构,介绍自己喜欢的中国节日,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依据教学目标,本课设计了教、学、评一体化活动(见表1)。
表1 外研版《英语》六年级上册Module 4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在第一课时的活动设计中,学生在单元话题的统领下构建话语体系,在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逐步发展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师让学生通过整体听音、听音跟读、自主阅读逐步地接触、感知、理解语言,以语言运用为目的,带动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语言能力的转化,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基于主题的新知识结构,在问题解决中对中外优秀节日文化进行对比和理解,形成跨文化意识。
六、设计课时作业,践行“双减”精神
依据“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的功能。在设计课时作业时,教师要根据单元整体培养目标、教学、评价、资源等进行系统思考,增强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作业之间的结构性和递进性,提高自身对学科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能力,更好地发挥作业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基于单元整体目标和学习内容,整体设计单元作业,优化课时作业,使其趋于科学合理。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要尊重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可以设计基础性作业、实践型作业、自主型作业和合作型作业,力求作业内容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和生活性。例如,外研版《英语》六年级上册Module 4三个课时的作业设计见表2。
表2 Module 4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从表2可以看出,三个课时作业的设计既有体现巩固学习内容、夯实语言的基础性作业,又有让学生谈论相关话题、提高表达能力的实践型作业,还有让学生收集资料、拓展学习资源的自主型作业和合作型作业。这些作业内容的设计基于教学目标,具有巩固、诊断和反馈的功能,如:听音朗读作业是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抄写词句的作业能够进一步规范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便于教师了解学情;谈论感恩节和圣诞节也是进一步强化所学内容,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篇意识;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查阅资料,整理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海报设计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了解更多优秀的中西方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三个课时作业之间结构合理、前后关联、逐步递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整合和关联学习内容,促进学习内容结构化,解决课堂教学中缺乏整体性目标引领的问题。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教师依据课标的总体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深入解读,确定单元主题和目标以及每个课时的具体学习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学习活动设计,形成一个逻辑清晰、层层推进的完整的单元学习活动设计路径。它基于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在单元话题统领下整体地接触、感知、理解语言,建构话语体系,将知识与技能、思维与情感的发展融入语境和语篇之中,以语言运用为目的,带动语言知识的内化和语言能力的转化,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进而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