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减量对茭白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022-05-30孙义祥俞飞飞陈俊阳袁嫚嫚王家宝葛治欢董言香
邬 刚 孙义祥 俞飞飞 陈俊阳 袁嫚嫚 王家宝 葛治欢 董言香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1;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全国茭白种植面积约7 万hm(陈建明 等,2012)。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安徽省茭白种植面积快速增长,至2019 年已达0.6 万hm(俞飞飞 等,2019)。安徽省岳西县是高山茭白主要产地(李通 等,2021)。然而,在茭白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管理粗放、施肥随意性大、偏施化肥以及长期连作等问题(俞飞飞等,2019),严重制约着茭白产业的发展。研究表明,生石灰作为土壤改良剂,适量施用可迅速、有效地改良土壤酸碱度(梅旭阳 等,2016;周杰文 等,2018;周武先 等,2019),改善土壤有益微生物和酶的活性,进而促进作物吸收营养物质,提高产量(El-Azeem et al.,2013)。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罗佳 等,2016;闫佳会 等,2020;喻华 等,2020)。因此,笔者通过田间试验,探明不同化肥减量模式对茭白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确定科学合理的茭田施肥模式,有效减少茭白种植过程中的肥料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高山地区发展特色蔬菜提供科学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20 年3—9 月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进行,供试茭白品种为单季茭白皖茭1 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为:pH 值5.55、有机质45.42 g·kg、全氮2.16 g·kg、碱解氮44.25 mg·kg、有效磷219.14 mg ·kg、速效钾516.56 mg·kg。
供试肥料:鸡粪(腐熟鸡粪垫料)、腐熟饼肥、生石灰、尿素(N 46.4%)、三元复合肥(N 15%、PO15%、KO 15%)、配方肥(N 18%、PO7%、KO 20%)、生物有机肥(有效活菌数≥2 亿个·g,有机质≥50%,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 个处理:农户习惯施肥(CK),每667 m基肥为鸡粪1 000 kg 和三元复合肥50 kg,第1 次追肥为尿素20 kg,第2 次追肥为三元复合肥50 kg;化肥减量模式1(T1),每667 m基肥为生物有机肥500 kg、生石灰100 kg 和配方肥30 kg,第1 次追肥为尿素15 kg,第2 次追肥为配方肥40 kg;化肥减量模式2(T2):在T1 的基础上,每667 m生物有机肥用量减少为300 kg;化肥减量模式3(T3):在T2 的基础上,每667 m增施腐熟饼肥100 kg 作基肥。各处理施用化肥养分情况见表1。农户习惯施肥的方案依据调查农户平均施肥量确定,化肥减量模式依据养分平衡法确定。笔者前期试验表明,每生产1 000 kg 茭白需要N 13.5~14.3 kg、PO4.5~5.2 kg、KO 19.3~21.4 kg,土壤供肥量分别为N 8.9 kg、PO5.8 kg、KO 22.9 kg。在前3 年平均产量〔1 250 kg ·(667 m)〕基础上增加20%作为目标产量〔1 500 kg ·(667 m)〕,则供肥量分别为N 20.25~21.45 kg、PO6.75~7.80 kg、KO 28.95~32.1 kg。采取大区设计,不设重复,大区面积为166.8 m。整地时将作基肥的生石灰、化肥和有机肥一起施入田中,翻耕耙匀。采用宽窄行方式进行定植,株距50 cm,宽行距90 cm,窄行距60 cm。定植时间3 月13 日,第1 次追肥时间4 月5 日,第2 次追肥时间为5 月6 日,两次追肥均在窄行间撒施。除施肥处理不同外,其他农艺管理同常规。
表1 不同施肥处理化肥养分含量 kg ·(667 m2)-1
1.3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基肥施用前,采集0~20 cm 土层土壤,风干后用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在茭白收获期,各大区分别收获计产。每个大区随机取3 个10 m样方,每个样方26 墩茭白植株,取5 墩代表性茭白植株,测定株高、分蘖数、地上部各器官鲜质量及品质指标。
土壤pH 值采用水土比为2.5∶1、pH 计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外加热法测定,全氮含量采用半微量开氏法测定,速效磷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含量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茭白还原糖含量采用铜还原碘量法测定,VC 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鲍士旦,2000)。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07 进行数据分析,用SPSS 19.0.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茭白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如表2 所示,化肥减量处理(T1、T2、T3)植株地上部鲜质量、株高及含水量均与农户习惯施肥(CK)差异不显著,茎叶鲜质量显著低于CK,降幅为8.8%~15.6%;T1、T3 处理的分蘖数显著低于CK,分别降低了10.6%和9.6%;T2、T3 处理的壳茭鲜质量则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11.4%和9.1%;与CK 相比,T1、T2 和T3 处理的单茭质量、还原糖和VC 含量均显著提高,单茭质量分别提高了15.8%、19.5%和20.7%,还原糖和VC 含量分别增加了53.3%~62.2%和34.3%~47.8%,且以T3 处理最高。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茭白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茭白产量的影响
如表3 所示,不同施肥处理间茭白产量无明显差异,但化肥减量处理(T1、T2、T3)植株提前结茭,8 月24 日即可采收茭白,9 月11 日达到采收高峰,9 月22 日采收结束;而农户习惯施肥(CK)从8 月30 日才开始采收,9 月16 日才达到采收高峰,9 月25 日采收结束。
表3 不同施肥处理对茭白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茭白经济效益的影响
8 月24 日到9 月25 日,茭白的市场价格为5.4~7.0 元·kg,因此得出不同施肥处理茭白的效益(表4)。化肥减量处理(T1、T2、T3)的茭白产值分别比农户习惯施肥(CK)提高了8.5%、6.5%、8.3%;肥料效益以T3 处理最高,分别比CK、T1和T2 处理增加了8.1%、1.7%和0.4%。
表4 不同施肥处理对茭白经济效益的影响元 ·(667 m2)-1
3 讨论与结论
施肥管理是茭白高产高效栽培中的关键环节。本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户习惯施肥(CK)相比,化肥减量(总养分减少29.1%)配施生物有机肥模式(T1、T2、T3)茭白产量保持稳定,且植株提前结茭,茭白采收高峰时市场收购价格最高,茭白的产值增加。本试验的化肥减量模式是通过降低氮肥和磷肥的用量,优化了氮磷钾的施用比例,有利于促进茭白的生长发育,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较一致(陈可可 等,2019)。陈謇等(2021)研究结果显示,减施50%磷肥的茭白产量与常规施用磷肥无显著差异;徐强等(2004)研究表明,施用一定量氮肥有利于促进茭白植株有效分蘖形成和单茭质量增加,但施用量过多或过少时均对茭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农户习惯施用的未完全腐熟的鸡粪在土壤中再次发酵会产生氨气(张静清和章文洪,2009),不利于结茭,而化肥减量模式中施用的生物有机肥含有益微生物,有利于提高植物根系活力(刘刊 等,2012),促使其充分吸收和利用土壤中营养物质(位高生 等,2018)。但不同茭白品种对氮磷钾需求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如张凤兰(1989)和陈贵等(2016)研究结果表明,秋茭整个生育期N、PO、KO 的吸收比例为3∶1∶5,而双季茭品种整个生育期N、PO、KO 的吸收比例为1∶1.1∶1.6。因此,还需继续开展不同茭白品种养分需求特征和比例的研究,从而更科学地指导茭白生产。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茭白的品质,T1、T2、T3 处理的茭白还原糖和VC 含量分别比CK 增加了53.3%~62.2%和34.3%~47.8%,与位高生等(201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有机肥和化肥配施不仅能减少化肥的用量,而且有利于茭白品质的提升。本试验中,配施腐熟饼肥处理(T3)的茭白品质最好,主要是由于腐熟的菜籽饼氮素含量较高,并含有丰富的锌、硒等微量元素(万群,2016),增加了茭白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从而促进了茭白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