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典型城市和园区低碳发展模式研究
2022-05-30尹华琛周谢蕴
0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能源资源高强度利用,以CO
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增加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和严峻挑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遏制CO
排放增长已成为世界共识,推进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
1 研究低碳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003年,英国率先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日本随后提出了建设“低碳社会”,我国也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低碳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双碳”战略引领全面绿色转型,城市和园区是重要抓手
一是“双碳”战略对低碳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部委陆续出台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以“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为工作原则,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主要目标,并提出“十大工作任务”,为全国推进“双碳”工作提供了宏观指导。《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再一次明确了路径和重点行业的具体举措,为“双碳”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方向和抓手。
二是城市绿色发展和园区低碳转型有内在诉求。城市层面,城市在全球碳排放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全球城市排放的CO
占总量的比例约为75%,中国城市地区占比更高,达到80%左右。园区层面,我国园区数量达15 000多家,对全国的经济贡献率达30%以上,也产生了全国31%的CO
排放量。因此,城市与园区的降碳减排成为我国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早在201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中就指出,应“建立低碳城市,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2013年工信部与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方案》也指出,建设低碳工业园区“是落实国家碳排放目标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1.2 上海低碳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但对比先进仍存在较大差距。“十三五”以来,上海始终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循环试点示范,实施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工程,扎实推进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2020年节能减排工作位列全国第二。但相对于纽约、深圳、伦敦等城市,上海碳排放强度仍处于较高位置,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呈现相对脱钩的状况。
二是低碳技术日趋进步,但仍不能满足“双碳”目标的内在需求。上海低碳技术主要集中在三个环节:源头上,即在能源利用环节减少碳排放;过程中,即改进技术设备和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在末端,即处理已经排出的温室气体。上海低碳技术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低碳技术领域发明专利数量位居全国首位,但与国际领先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上海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储备不足,不能通过发挥技术溢出效应而使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快速降低,是导致上海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较低的因素之一。目前上海海上风电平均单机装机容量约为3.6 MW,而在欧洲地区达到7.8 MW,在输出同等电力的条件下,占地更小、耗材更少、经济性更高。
三是低碳园区试点建设取得成效,但示范效果有限。2011年上海市启动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工作,确定了虹桥商务区、长宁区虹桥地区等8个区域为第一批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单位,又于2015年确定了5个第二批低碳发展实践区,共计13家。同时,各区还在积极推进自己辖区内的园区低碳化,至今已取得良好成效。2017年上海市对首批8家低碳实践区开展终期验收工作,全部实践区均通过验收,被授予“低碳示范区”称号。但低碳发展实践区多以楼宇经济和商务经济为主,存在于郊区的众多工业、化工业类的高耗能、高污染园区并未被罗列其中。多数园区面临低碳技术发展瓶颈、低碳设备成本较高等现实问题,且上海区域内园区类型众多,特点各不相同,低碳园区试点经验难以大范围推广。
伦敦低碳建设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四是政府管理日趋周密,但多头共管降低效率。以园区为例,国家发改委设立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国家环保总局设立有“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工信部又提出了“绿色工业园区”,这三类园区都是紧密围绕着降低碳排放、减轻污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这些核心内涵而建立。但园区企业对政策解读不够透彻,对申报条件理解不够深入,园区管理单位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成本,降低了园区整体的运营效率。
长期以来,对山洪灾害的预测预报研究相对滞后,目前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实践经验不多,业务建设能力和预测水平远不能适应当前防御山洪灾害的实际需要。因此,要加强山洪灾害预报技术的研究,提高小流域山洪预报的精度和时效。
2 典型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分析
深圳是国家级经济特区,自1979年设市、1980年成为中国第一经济特区以来,低碳建设经历30多年的发展,“深圳蓝”享誉全国。深圳是全国首个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成员和首批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其低碳发展的先进经验总结为以下三点:
2.1 广东深圳:政策主导、市场先行的低碳发展之路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排放总量全球占比达到28.8%,我国城市碳排放占到全国碳排放的80%,城市低碳减排已刻不容缓。低碳城市是城市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有机结合,将低碳模式与生态理念贯彻落实到城市建设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提高碳效率、降低碳排放,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是健全法制法规,突出考核管理。充分运用经济特区的立法优势,将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律框架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重视制定绿色标准和规章,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等多种行业绿色标准与规范,为低碳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标准考量。同时,严守生态红线,建立考核机制,2007年启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后又印发《深圳市环境保护实绩考核试行办法》《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试行)》等,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成为保障深圳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和有力手段。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知识,了解了DNA的基本单位以及染色体、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化学组成,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学生通过之前“遗传规律”单元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了实验设计能力。
想要促进成都市会展旅游行业的发展,首先就要加大对成都市整体形象的营销宣传力度。政府要联合会展行业有关部门和旅游行业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城市整体形象的宣传,并给予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城市的整体宣传和会展旅游的行业宣传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城市的整体宣传中体现城市会展旅游行业的先进性,在会展旅游行业的宣传中体现城市的新风貌,才能实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局面,让游客对成都市产生较好的整体印象。
三是落实产业迭代,优化基建配套。产业发展方面,推动产业形态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以高新技术、高端研发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升级。基建配套方面,积极倡导绿色出行,推进轨道、公交、慢行交通三网融合,率先实现了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全面电动化。建筑减排方面,要求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新式装配住宅,降低建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与碳排放问题。
2.2 英国伦敦: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低碳互动体系
北九州低碳工业园项目创建于1997年,是再利用型低碳园区的代表,利用技术、人才、工业设施,基于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市民建立的网络,实现了产业振兴与低碳发展。北九州工业园区打造的“以三大分区为基础,以资源再利用再循环为模式”的经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猪(包括家猪和野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易感宿主,且无明显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其他动物不感染该病。
南国电影剧社改组成立简称 “南国社”,而扩大其范围为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部,定其宗旨为“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革命运动”,也是民国十六年即一九二七年的事。所以南国艺术学院便是包含文学、绘画、戏剧等部的研究机关。至一九二八年夏,学院以种种原因停顿,而学生仍相依不去,我便由研究室开始向社会作实际活动,当时的环境比较的最适于我们活动的是戏剧,于是南国乃以戏剧运动多少为社会所注目,直到最近之美术部习作展览止,社会上只知道南国社是戏剧团体。[26]110
一是分布式、可再生的能源供给。提出了分布式能源战略,提供高效、低碳、清洁的能源供应,降低对区域电网的依赖。积极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站,配合分布式储能系统,挖掘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潜力。鼓励垃圾发电并入区域电网,提高清洁能源的供给规模。同时,政府通过可再生能源购买补贴、气候变化税、可再生能源刺激政策等一系列财政税收手段促进低碳能源的发展。
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网络上充斥的各种文化信息,能够帮助学生辨别不良信息,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吸取文化精华。因此,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理论素养,更容易增强对学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在课堂上,更不是发现问题后进行滞后教育,而是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教化,这就要求教育者自身的一言一行符合道德规范要求,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廉洁自律、乐善好施等等,通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感召学生。
二是发展基于技术升级的节能建筑。对存量住宅建筑进行节能评估,为住户提供提升能源效率的解决方案,加装住宅隔热层,支持安装智能电表,推行炉灶改造项目,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对存量公共建筑,启动“绿色机构计划”,通过创立成本中立的方法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建筑技术的研发和更新技术的应用,建立绿色建筑标识体系并配合严格的监督和监察机制。新建建筑全面建成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并在建筑设计中强化对节能的要求。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发节能建筑技术,建设示范项目。截止到2017年,新建住宅建筑已基本实现零排放,新建公共建筑则从2019年年末实现零排放。
三是基建与管控结合的交通升级。大力发展节能型电动汽车,提供电动车购买刺激政策,优化城市充电网络基础设施。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巴士、地铁出行,建成多网并联轨道交通体系,线路总长超过4 000 km,站点总数超过1 200个。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公共交通服务选择,投资5亿英镑,增加自行车停车点3.6万个,公租自行车近50万辆。推行交通管理措施以提升运行效率,如实行“拥挤定价”机制,“低排放区”政策,促进城市区域的降碳减排。
岳西曾经依赖过丈夫欧童,欧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她投身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提供了物质帮助,但是欧童亵渎了岳西神圣的爱情观;导师方东升也一度是她的崇拜对象,他为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让她备受鼓舞,但这高尚的行径背后却是对自己所犯下罪恶的救赎。在一系列的遭遇之后,岳西从一个崇拜老师的天真单纯女学生、一个接受男人庇护的小女人成长起来,追寻自己的内心,成为了一个白叶头猴的研究专家。
3 典型园区低碳发展模式分析
在低碳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通过低碳园区建设,统筹降碳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低碳园区是由政府集中统一规划的产业区域,以形成低碳产业集群为最终发展目标。
投掷实心球锻炼中典型的偏差有:仅凭上肢力量投掷;展胸、扩肩动作无力,且不到位;双手持于球两侧,球出手无力;蹬地与上体动作脱节;投掷角度、高度过低,球没有空间“飞行”,落地过快。
3.1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精细化管理,推动低碳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市东,1994年2月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已荣获“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国家级绿色园区”等多项荣誉,其发展经验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是政策、管理精细化,落实降碳减排要求。管委会发布一系列具体、明确的政策,实施问责和表彰奖励制度,将各项节能低碳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企业之上。加强能源审计与考核管理工作,积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考核,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
二是产业、技术升级精细化,推动园区低碳转型。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再开发。累计关停41家不符合低碳发展的项目,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商贸、服贸、旅游、文化、生物医疗、纳米技术和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企业看齐国外先进标杆企业,实施低碳技术改造,降低碳排放水平。将低碳技术研发使用作为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汇编先进节能降碳技术,帮助企业寻找节能降耗的方式方法。
三是垃圾分类精细化,完善垃圾再利用体系。从垃圾分类、垃圾再利用等多角度入手,建立生活垃圾再利用体系。厨余垃圾每日产气约15 000 m
,输送至燃气管网;每日提取毛油约12 t,出售至有资质的生物柴油加工单位;每日产生沼渣经脱水后的污泥30至40 t,送至热电厂焚烧处置,有效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二是建设碳交易市场,发挥市场作用。在全国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止到2021年8月,深圳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6 347万tCO
,成交总额达到14.31亿元,辖区内制造业企业平均碳强度降低39%,实现增加值增长67%。积极试点“碳币”服务平台,市民与小微企业节能减排的低碳行为,可通过获得碳币兑换商业激励或政府补贴。设立“环境污染责任险”和“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助力低碳发展。
四是金融支持精细化,盘活低碳机制建设。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减轻企业降碳负担。设立1 000万元的低碳节能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可为园区的低碳节能发展提供最大一个亿的银行信贷支持,解决了低碳节能服务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同时,设立绿色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鼓励企业、单位积极开展节能改造。
3.2 日本北九州工业园区:分区发展,打造循环经济
伦敦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中心城市,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文化沉淀,其低碳城市建设的成绩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1990年,伦敦市政府制定了分为三个阶段的低碳发展目标(见表1)。经过测算,截止到2020年伦敦已完成低碳目标。下一阶段,即截止到2025年,伦敦在居民生活、工商企业以及交通领域的减排目标分别为降低766万、570万和795万CO
当量。
一是建立综合环境产业区,企业协作形成能源循环系统。综合环境产业区即响滩循环利用区,在北九州低碳园区响滩周围建立零排放资源循环基地,各个企业相互协作,开展环保产业企业化项目,形成废弃物及能源循环系统。通过复合核心设施,对工业等各个领域的废弃物进行规模化收集并再资源化,同时实施焚烧发电,最大限度地降低循环成本。
二是建立实证研究区,研究机构突破废弃物处理技术。实证研究区是北九州低碳工业园区的第二大支柱,该区域占地16.5 h㎡,汇集企业、行政部门和大学,联合建立实验基地,研究尖端废物处理技术。该区域还建立了低碳学习中心,主要用于提供学习场所,接待学习考察团,支持研究活动以及展示技术和产品,促进研究成果的交流、转化。
基于对国内外典型城市和园区低碳发展模式研究,结合上海城市特点,对上海未来低碳城市和低碳园区建设提出以下思路和举措。
四是关注环保低碳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北九州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对居民实时公开信息,共同制定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估的方法,加深互相的理解与信任。园区定期开放再循环工厂,为学生的环保教育提供教材,引导学生了解低碳工业园区的产业活动内容,培养低碳意识。同时,市民与非营利组织在园区内积极组织、参与绿色宣传活动。在进行大型低碳设施建设的时候,政府会召开情况说明会和居民座谈会,征求居民意见。
中化农业定位科技创造美好生活,推出的MAP战略,以种植技术为核心,以“MAP技术服务中心”+“MAP示范农场/示范园”为抓手,为种植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帮助种植户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
4 上海低碳发展模式的思路和举措建议
三是建立再利用工厂群区,汽车循环再利用与中小企业孵化。生态城的第三个支柱是再生利用工厂群区,该区域分为“汽车循环区”和“新技术开发区”。汽车循环区是由分散在城区内的汽车拆解厂集体搬迁而形成的厂区,通过共同合作,实施更为合理、有效的汽车循环再利用。新技术开发区是当地中小企业和投资公司应用创新技术的区域,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一些小型废弃物处理企业进入该区,以扶持中小企业在低碳领域的发展。
宝石界将红宝石之外的各色宝石级刚玉都称为蓝宝石。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宝石级刚玉除红色的称红宝石外,其余各种颜色如蓝色、淡蓝色、绿色、黄色、灰色、无色等均称为蓝宝石,或称为彩蓝宝石,所以别以为蓝宝石是以蓝字做定语,就只有蓝色哦。
4.1 上海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的思路与举措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即以战略转型顶层设计为立足点,以政策保障体系为切入点,以能源、建筑、交通、产业等细分领域为突破点,打造超大型城市低碳实现路径。
一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带动能源系统低碳化。推广光伏、风电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进生物质发电,进一步提高城市垃圾的利用水平。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引导虚拟电厂、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自备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服务系统,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培育节能与电力负荷管理相结合,咨询、设计、生产、运维为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商。深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大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强化前沿技术研发和核心技术攻关。
二是发展零碳建筑,推进建筑领域减排。加大研发机构与企业、高校之间的合作,加快建筑节能技术、低碳建筑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引导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提高社会建筑存量中低排放或零排放建筑的比例,对存量住宅、存量公共建筑进行节能低碳改造,建设示范型零能耗建筑,确保所有的新建建筑都是低耗甚至零耗。
三是完善城市公交系统,推动交通能源革命。在城市空间结构及规模方面,加强城市空间尺度控制,发展混合功能社区。提高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率,增加边缘地区轨交和公交车班次,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强公共交通便捷性。大规模建设市郊铁路,加密郊区公交网络,建设立体步道以完善慢性交通。应用交通新技术,发展城市郊铁、地铁、公交车相结合的多层次、高质量公共交通体系。采取智能交通技术,建立城市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推进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替代,加大财政投入,坚持牌照优惠政策,促进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深化产业调整升级与制造模式转型。统筹城市规模与产业发展,集约运用上海有限的土地、空间、基础设施等资源,通过合理控制节奏,统筹人口、产业和城市建设,使城市的发展健康有序。生产方式集约高效,以提高资源生产效率为目标,从“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废物排放”流程组成的开放式线性经济模式,向“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推广新型制造技术,引导高端制造业转型,打造数据制造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可重构制造系统等,增强制造系统的包容性、灵活性,根据用户需求快速完成产品设计和生产。
五是培养低碳意识,发挥公众参与积极性。提高公众参与度,健全公众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积极性,推动低碳城市发展。合理利用公众监督机制来推进低碳计划的实施,建立和完善全民监督机制,加强居民、媒体和各类非政府组织对规划实施和执法的监督作用,根据相关情况及时讨论、研究、调整和落实低碳城市规划。
4.2 园区低碳发展模式的思路和举措
建立特点鲜明、精细管理的低碳园区发展模式,即以规划设计为先导,以标准规范、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为抓手,以人才吸聚、产学研融合为依托,以资金支持为保障,探索低碳园区建设新模式。
可设U′=U+R-1STX,Q′=Q-SR-1ST。则可将上式转化为一般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函数,且此时原线性系统表示为:
一是前瞻规划,“一区一策”指导园区发展。上海应制定符合园区自身特点、适度超前的园区低碳发展政策。从总体规划上要充分考虑园区未来建设目标和碳排放峰值时间点,提出合理但适度超前的低碳发展规划。对降碳减排目标进行分解,分类型加强对园区不同部门的减碳工作。关注不同工业园区的降碳侧重,有的放矢地推进降碳工作。同时,政府应联合各主管部门统一类低碳园区的申报、管理和考核标准,提升园区整体运营效率。
二是完善标准规范,以技术升级促进产业迭代。建立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监测系统,推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着重打造事前、事中、事后的碳监测、碳降低、碳捕捉技术。积极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按照政策落实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积极引进先进绿色低耗能企业,推动产业向高端研发、制造、服务业升级。要积极利用低碳节能技术,高标准建设新建建筑,改造旧建筑,努力达到二星级及更高绿色标准,积极鼓励开展国际绿色建筑认证。
三是建立人才梯队,深化多层次低碳合作。园区应积极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通过建立联合研究所、试验基地、产学研联合体等机构,共同推进园区内低碳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提升园区内企业上下游生态链依存度,提高原材料使用效率,从而建设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同时,有条件、有需求的园区可以通过筑巢引凤,吸引专项人才、提供研究经费、发放安家补贴和政府津贴,让优秀人才可以在园区内专心工作、安心生活。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资金保障,完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完善低碳资金扶持政策,完善企业资金保障。园区管委会首先应积极按照上海市级、区级相关低碳扶持政策,积极落实园区内各项低碳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对重点排放、能耗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向着节能减排推进。其次,园区可以对优秀低碳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与减免,促进园区内企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促进低碳减排。再次,园区在银行绿色信贷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自行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为园区企业的低碳建设融资做好后备保障,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低碳节能技术时遇到的“融资难”问题。
五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各企业间相互合作,形成废弃物及能源循环利用系统,以达到降碳减排目标。首先是利用能源产业链条。比如将生产、运营时产生的热能收集再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其次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品进行规模化收集、处理再利用,以形成新的产品从而降低经济成本,减少碳的直接排放;再次是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通过有效分拣与回收再利用体系,开展厨余垃圾产气或生物柴油、废弃沼渣作为发电原料等多种方法,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