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胜利的配方

2022-05-30苏琦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汉森北岛苏联

苏琦

《制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与略》

作者:[美]维克托·戴维斯·汉森

译者:张炜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定价:148元

对一场胜负早已分明且被多次解析过的大战重新进行复盘,找出胜利一方的制胜之道,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出新固然很难,推陈更是不易。美国军史名家维克托·戴维斯·汉森在其《制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与略》一书中,基本上很好地实现了上述目标。

熟悉汉森“技术控”路数的读者,一定不会对他按照火炮、坦克、飞机、人力等充满布罗代尔式“物质基础”论气息的分析框架感到陌生。这么做自然不是为了简单凸显技术至上论和唯物质论,而恰恰是为了打破“正义必胜+综合国力”决定战争成败等充满历史宿命论气息的成见:正义必须体现为更有利于技术创新才有意义,综合国力必须转化为可投放到战场上的资源才能决定胜负。所以盟军的技术优势和国力充盈,在很大程度上互为因果循环论证,居于逻辑链条关键一环的则是充满正义之心的人们在自由理念的激发下发挥了民主的优势,从而通过技术创新既研发出更优胜的武器,又更有效地将所谓综合国力盘活转化为各种资源。

当然,民主制胜论似乎有两个硬伤,一是似乎不太能把不那么“民主”的苏联涵纳进来,二是无法有力地解释战争初期轴心国咄咄逼人胜势如虹,而民主国家则一副委曲求全节节败退的怯懦模样。

第二个问题更容易应对,比如民主国家因为意见多元不那么容易达成共识,而一旦众志成城则力大无穷且比主要靠威压来凝聚人心的轴心国政权们支撑更长久的牺牲等等。不过汉森并没有在这些老套的话术上过多展开,而是试图在如下方面实现民主制胜论的突破和创新。

首先,绥靖主义不意味着一味求和,英法等国无非是想在和战之间多一些选择的空间,而且在备战方面也并非无所作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不输轴心国,比如英国的飞机、军舰和法国及苏联的坦克。之所以一开始落了下风,主要是战斗意志(尤其是法国)和动员效率(尤其是苏联)不敌对手。

其次,人们在瞠目于战争初期轴心国的胜利时,忽略了其占领的负担,甚至轴心国自己都没有预料到胜利的重负会如此沉重。除了占领的管理成本外,由于被占领者的反抗,即使是低烈度的,也会导致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难以有效整合各种人力和物质资源。而盟国不仅不用担心自己的后方,其节节胜利的果实也总是会转化为前进的新动力。当然,在这方面经济学家亚当·图兹在其剖析纳粹经济学的《毁灭的代价》一书中给出了更为精到的解读。

除此之外,轴心国对先发劣势和后发优势估计不足。比如东成西就的纳粹德国就被过于轻易和迅速的胜利蒙蔽了双眼,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波兰和法国的速胜根本无法在英国和苏联身上复制,而后者对德国初期技術优势的反制还可以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最后,作为一个深刻剖析过民主的雅典何以败给蛮暴的斯巴达的历史学家,汉森太知道“民主的弊端”了,因此他更推崇罗斯福、丘吉尔代表和体现的精英领导型民主体制,而非泛泛的民主体制。而且在他看来,恰恰因为罗斯福和丘吉尔他们都属于精英群体,所以才能在引领大众和团结精英两者间达致微妙的平衡,发挥两者间的合力,而像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这样的街头恶棍,则骨子里充满了对精英的厌恶,更愿意迎合民粹,难以真正发挥举国体制的效力。而其对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的种族偏见,则更是导致在人力和物质资源动员方面各种意义上的自宫行为。

回到苏联问题,虽然斯大林没有那么“民主”,但在汉森看来他并没有刚愎自用到像希特勒那样对具体的战斗指手画脚,而是能够放手让朱可夫等新崛起的将领们去发挥自己指挥的创意。而且在自己辽阔家园作战的坚忍的苏联人民,也给斯大林提供了发挥集权体制优势的近乎无限的空间,从而真正体现了举国优势。

与此同时,一向不惮于以西方中心论者示人的汉森充分“显摆”了美英对苏联的物资、技术支援和战略分担,认为这些对苏德战场的走势发挥了关键(如果不是主要的)影响力。这其中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美国卡车令苏联人比德国人跑得更快,美国罐头让苏联人吃得更饱这些耳熟能详的说辞外,其对于英美战略轰炸对德国东线作战资源和能力分流的分析倒也颇有几分新意。

由此切入,盟国比轴心国之间更能实现战略优势互补这个老话题也就有了新的维度。苏联的陆军加上英美的空海军,简直就是确保胜利的配方,而反观德日,除却被相互猜忌而被浪费掉的对苏陆上战事稍纵即逝的合作机会外,其陆海空军之间根本形不成任何有效的配合。

日本的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自顾不暇,根本不足以将美军的资源羁留在亚洲。相反,美军即使确定了先欧后亚的大方针,其海军仅凭自身力量就可以对日军占据压倒性优势,同时还有余力为英美商队护航。而当英美轰炸机从容地在欧洲和亚洲同时发威的时候,德国的空军只能在东线和西线之间来回奔波左支右绌,直至力竭而亡。至于意大利,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至今意大利贸然进攻希腊导致希特勒被迫出兵支援所造成的耽搁,依然被认为是德国无法在对苏战争第一年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主要因素,虽然在汉森看来,伦敦上空的雄鹰们对德国空军的消耗,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过头来看,人们简直要怀疑根本无法发挥合力的德意日三国,当初为何要选择“桃园三结义”。汉森对此给出的答案是,极权国家的领导者们在狂热的意识形态和冷酷的算计推动下,难有清醒的战略眼光,而总会被自己模糊的大战略和一厢情愿的推演所蒙蔽。

这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对英国和苏联实力的低估,和对日本实力的高估。由于美国在“二战”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人们往往忘记了,即使在美国人加入战局之前,苏联人也已牢牢地在东线站稳了脚跟,而英国人则始终能凭借海军优势确保从全球殖民地源源不断调集各种资源。7F1E7C9C-29A2-451A-86E6-7EDAE621DBF4

所以汉森从头到尾在扼腕叹息的是,同盟国一方从战前到战终优势一直如此明显,为何不能及早形成足够的威慑力,从而避免丘吉尔所说的“不必要的战争”。答案或许就是那些一心想改变现状的侵略者们总是幻想自己能够凭借先发制人的攻势打破既有的威慑,等到这种幻想破灭的时候,毁灭已经无可挽回。

新书推荐

《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

作者:[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译者:钦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定价:118元

叔本华作为历史理性的怀疑者、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与乐观向上、高歌猛进的“狂野年代”格格不入,注定了默默无闻、知音难觅。书中既有生动的叙述、饶有情趣的逸事穿插,又有纵横捭阖的哲学比较、严谨的思辨,不仅是一部记述生平的传记,还是一部思想的传记。

《AI未来进行式》

作者:李开复 陈楸帆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定价:88元

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与科幻作家陈楸帆创造性合作,畅想了20年后在人工智能等科技影响下的人类世界。书中10个引人入胜的短篇故事,展示了一系列令人大开眼界的未来场景——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娱乐方式、自如使用人类语言的虚拟伴侣、能够以假乱真的照片和视频等。

《必有人重写爱情》

作者:北岛

出版社:理想国|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定價:78元

本书是著名诗人北岛的作品精选集,由作者亲定选本、是一部自传性的“北岛读本”,书中46篇经典诗歌与散文作品,呈现了作为诗人、散文家、画者、摄影者的北岛的创作全貌。从中看到的不只是诗人北岛,更是艺术家和思想者的北岛。

《可能性的艺术:比较政治学30讲》

作者:刘瑜

出版社: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定价:82元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当我们将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就能从此时此地抽离,获得一种俯瞰的视角,进而再聚焦定位现实,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本书中,作者带我们跳出一时一地的政治,从高处看国际格局,形成广阔的俯瞰视野。7F1E7C9C-29A2-451A-86E6-7EDAE621DBF4

猜你喜欢

汉森北岛苏联
我眼中的北岛
武装保护苏联
睡吧,山谷
汉森
保险柜中的证据
一颗温润明亮的珍珠
雾在做迷藏
诚实的报偿
更正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