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盐入水 有味无痕
——新媒体专业“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

2022-05-29朱丽霞

视听 2022年5期
关键词:策划育人思政

朱丽霞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①,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课程思政实施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与要求。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新媒体采编方向)培养的是基层传媒后备力量,不仅要让学生“成才”,更要让学生“成人”。课程是“成才”和“成人”的最根本依托,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素。让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专业教育协同并进,是促进学生“成才”与“成人”的必由之路。

一、新媒体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紧迫性

2018年,《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 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要“深挖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育人内涵和育人功能”,“打造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要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对我们当前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及课程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

当前,随着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活跃程度前所未有。而UGC模式(用户生成内容)逐渐成为互联网发展壮大的基本模式,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在人们生产海量信息的同时,自媒体平台也出现了重“爆款”追“网红”、重流量轻质量的现象,甚至出现部分浮夸、低俗、造假现象,对青少年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甚至会产生错误的导向。

新媒体专业学生是传媒业的后备力量,肩负着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使命和任务,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精良的业务能力和过硬的作风素质,并借助自身知识优势和媒体平台优势,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践行者,做时代精神的传递者,要有理想、有担当、有能力。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而“所有学校的教育目的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课程是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手段”②。为此,新媒体专业的课程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责任担当。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高职有其独特性。相对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理论的接受兴趣与认知程度会弱一些。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如盐入水”的方式进行,重视挖掘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进行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二、新媒体专业“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定位

“活动策划与组织”是笔者所在学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新媒体采编方向)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这门课程原来在新闻、文秘、市场营销、旅游等专业都有开设,主要是进行线下活动策划组织的学习和实践。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及普及,“新媒体运营”成为高职新闻传播专业大类的一个主要岗位。

活动运营是新媒体运营岗位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新媒体运营的四大板块(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中,活动运营是一个几乎涵盖新媒体所有技能的模块,也是体现和检验新媒体学生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模块。从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招聘信息来看,活动策划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岗位,而是一项通用运营技能。比如今日头条、喜马拉雅等大厂招聘的高薪运营岗都要求应聘人员熟悉活动策划。

“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在新媒体运营岗位技能要求之下开设的,是培养学生线上、线下活动策划与组织能力、运营能力的一门课程。然而,在新媒体发展繁荣的背景下,传播范围广的线上、线下活动案例更多偏重商业化,且关注流量、关注红利。高职生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课程在关注活动商业效果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做到“商亦有道”。为此,“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思政教育应当成为我们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市场调研及学生情况调查之后,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和技能要求,我们将新闻专业“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的思政目标定为: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和能力,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的思维方式,爱岗敬业、诚实肯干、规范严谨的职业精神和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担当精神,激励学生树立目标与远大理想,形成知行合一、反躬自省的人生态度,做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

三、“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索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正确实施课程思政,就要做到有味无痕,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领作用

“活动策划与组织”作为新媒体专业的一门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是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过程中,要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领,积极学习、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保证教学过程中价值性、知识性、实践性相统一。

首先,新媒体专业教师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容,并在教学中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理念。要在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时刻关注党的最新思想动态,拓展自己的理论深度,明确课程思政的价值功能,为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与“课程”和“专业”有机融合打下基础,做到知行统一。

其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应在认识和培养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活动策划能力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并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思政四位一体,并具体落实到课程标准修订、课程目标设计、教案(课件)编写、案例选择、实训实践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策划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闻观,鼓励学生立足多元化媒介平台,使用多样化的手法,传播中国声音。

(二)保证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一体化

“课程思政既是专业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专业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各专业要把握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一体性特征,对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进行一体化设计和一体化实施。”③新媒体专业的思政目标体现在本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中。在确立与挖掘“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思政目标时,不仅要考虑课程知识点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元素,还要充分考虑新闻传播专业思政目标,并坚持把专业思政目标、教学要求传导给课程教师。各课程教师在充分协商、研讨的前提下确立课程思政目标,促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实施,保证各门课程思政目标既互相补充又相互区别,做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课程联动。

经过充分讨论,笔者所在学校新媒体专业将课程思政主线概括为“塑家国情怀,传文化之美”。“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的思政目标就是要在这一前提下,以此为主线进行充分挖掘。如果不熟悉专业思政育人目标,就很难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并有针对性地去实施,也就容易陷入“为思政而思政”的境地,失去其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三)做到内容设计上的“四位一体”

“全媒体时代,不管媒介与技术如何变化,内容始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所在。”④内容是课程思政的载体和基础,离开课程内容,“课程思政”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思政育人也会变成“说教”,无法达到育人目标。

“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是教学内容设计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同时为学生的兴趣、需求服务,将抽象的价值元素融入具体的专业知识和现实问题中,实现专业教育与价值导向的同向同行,形成知识、能力、素养、思政四位一体,“思政”与“课程”有机融合的育人场景。为此,在“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中,我们结合知识点、技能点,从知识传播、思维培养到组织实施,兼顾线上线下活动策划,挖掘每一个章节的思政元素,确立育人主题,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中设置的育人主题

(四)注重案例教学的导向作用

“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与社会热点联系非常紧密。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活动创意与社会热点相关联,分析商业活动的典型案例,是掌握活动策划技巧的重要方法,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

虽然目前学生接触到的市面上成功的活动案例多以商业盈利为目标,但是在保证活动策划商业功能的同时,依据课程内容要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能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价值引领作用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启发和引导学生分析当前热点问题、重大事件、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创意是活动策划组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新媒体活动策划领域,学生体验过“红包”“答题”“征集”“收集”“PK”等很多“玩法”。如何在创意策划中引导学生从价值观角度去创新呢?这时,案例选择与教师的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中,笔者团队承接到足浴店拉新的任务。足浴店在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然而其处境较为尴尬,即使正规的足浴店在拉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在课堂上,笔者结合课程内容“活动创意”部分,将企业任务作为课程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创意策划。在带领学生做策划时,笔者及学生首先查看了营销日历,发现母亲节临近,然后又联系到经典的“给妈妈洗脚”广告案例。学生很快受到启发,策划出“在母亲节免费给母亲洗脚,子女给母亲办卡享8折优惠”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从课程任务中,学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在现代活动策划中的应用及魅力。

通过案例的分享与解析,学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运用到自己的活动策划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业的契合,达到课程思政目标。

(五)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作用

新媒体专业的活动策划课程本就是新媒体运营项目的分支,与新媒体技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新闻专业的课程授课中,要充分利用技术类课程为课程思政进行技术赋能,增加课程思政的育人视角,促进价值观教育输入、接收与传播。

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度较低,大多注重实践能力,对技术感兴趣。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课堂服务,不仅是新闻专业能力训练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政与课程融合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借助新媒体构建多样化的“教学—学习”模式,根据学习内容的特质灵活选择多元教学方法,如项目法、实践法、讨论法、案例法;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平台和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比如,利用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小红书、微博、微信、抖音等,为学生实践提供丰富的展示途径,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利用ih5、Processon、图虫等小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新呈现和诠释,辅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利用钉钉、朋友圈、微博、课堂派与学生互动,增加个别答疑的机会,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六)以实践促进课程思政实施落地

“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注重理实结合、知行统一,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参加小型项目投标,形成“以企业任务为主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知识的转化与内化。在“活动策划与组织”实训中,教育学生以思维、流程和方法为基础,以能力与创新为目标,完成课程任务和企业任务。

就课程思政而言,教师将思政元素提炼出来后,除了在课堂通过案例等形式进行输出,关键点还在于“内化”。要让学生充分接收并消化思政育人元素,就要把握好“实践”这块阵地。除了课堂实践,专业承接的企业任务、专业内部活动、各级技能大赛、课程期末考核都为活动策划提供了实践机会。通过完成实践任务,课程的思政目标也“如盐入水,有味无痕”地得到执行落地。比如,“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教师会组织学生参加街道、社区面向高校和社会机构举办的“社会治理服务项目创投大赛”,学生分组撰写策划方案,参加创投大赛,中标的方案由全班一起执行。另外,学校先后在关心留守儿童、社区非遗景点打卡、红色景点运营等活动中成功中标并执行。学生在活动策划和组织过程中,深刻理解了作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对传统文化、党史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由此可见,思政育人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深入人心、传播在外。

四、结语

新媒体专业“活动策划与组织”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首先要着眼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思政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从目标、内容、方法、手段层面逐渐渗透,从实践层面贯彻实施,循序渐进,不断推动高职传媒人才的培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深化。

注释:

①百度百科:课程思政[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F%BE%E7%A8%8B%E6%80%9D%E6%94%BF/22421661?fr=aladdin.

②彭寿清.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③楚国清,王勇.“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的四重逻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1):18-23+40.

④贾宗英.全媒体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诉求与实践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1(05):108-112.

猜你喜欢

策划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