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行业BIM模型应用计费模式研究
2022-05-29胡营
胡 营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0 引言
BIM技术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是公路行业全寿命期各阶段实现信息化的重要举措。BIM技术在公路行业能否快速推广需要健全的行业标准体系支撑,需要有据可寻、有理可依的计费机制。调研得知,国内已发布的BIM技术服务计价参考依据均不适用于公路工程。无科学、可行、可信的计价依据,项目各参建方无法达成有效的共识,对公路行业BIM技术的推广极其不利。笔者基于以上因素,契合当前市场的需求,探究公路行业BIM模型应用的计费模式。
1 BIM计费现状调研
1.1 BIM计费相关政策调研
2016年12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综合统计了2013年—2015年全国百余家设计单位的建筑设计服务成本要素信息,得出了BIM设计服务附加成本系数。
2017年9月,住建部发文明确了BIM费用的出处,BIM费用出自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费用中的系统集成费用。
2017年11月,江苏省印发《江苏省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BIM技术服务费用标准,并在3年内作为不可竞争费用计入工程总投资和工程造价。
《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在工程建设其他费中列入了建设项目信息化费,包括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建筑信息模型等相关费用。建设项目信息化费以定额建筑安装工程费为基数,以累进方法计算[1]。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规定BIM技术的费用等相关内容应在专用合同条件中进行约定。
1.2 已有BIM计费依据调研
调研知,当前国内已有多个省市发布了BIM技术服务计费参考依据,见表1。
通过分析已有的计费依据知:
a)适用范围 均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园林景观工程。
b)费用支出来源 在工程建设其他费中列入建设项目信息化费。
c)计价基础 以类型相似的市政道路工程为参考。上海:设计费;浙江:按10~15万元/km;吉林省:工程造价;其他省份:建筑安装工程费;2018版《公路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定额建筑安装工程费。
d)计价方式 以类型相似的市政道路工程为参考,多数是采用计价基础×单价或费率的方式。其中广东、山西的计价参考依据给出了各专业、各应用阶段的费用计价费率,根据应用难易程度不同,技术应用服务费用可上下浮动20%。吉林、安徽、广西、河南等省的计价参考依据给出了费用基价费率和相关调整系数。湖南的计价参考依据给出了各分项专业的取费费率和服务阶段调整系数。
1.3 小结
a)通过对当前BIM计费政策的调研分析知:BIM各项费用的精细化计算是当前BIM技术应用面临的最关键、最棘手的问题。
b)通过对已有计费依据分析知:(a)适用范围均无公路工程领域;(b)分阶段计费服务与项目投资阶段无法一一对应,如缺少规划阶段为编制可研报告而实施的BIM技术费用等;(c)计费调整系数不够全面,仅考虑了服务阶段调整系数,缺少与公路行业BIM实施衔接紧密的影响因素。已有的计费依据不能有效应用到当前复杂的公路工程领域。
2 公路行业BIM模型应用计费模式研究
2.1 研究思路
a)调研当前BIM费用的相关政策及国内已有的BIM计费依据。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摒弃不合理、不科学、不可行的规定和要求。
b)调研公路行业已有的BIM标准,重点是统一标准和应用标准,总结归纳BIM信息模型建设的内容、模型精细度要求及模型应用服务。
c)根据调研资料,结合公路工程BIM信息模型应用特点及需求,确定计费模式、计费方式、费率指标及调整系数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d)面向对象,测算相关指标系数等。
研究思路流程图见图1所示。
图1 研究思路流程图
2.2 遵循原则
面向对象,从实践中寻求真知。确保研究内容能够满足行业各类型工程的实际需求,又能符合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研究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a)科学性、合理性 采纳其他行业的成熟思路,征求公路行业各部门、各方意见。
b)可行性、可信性 面向对象,以满足实际应用为原则,且获得BIM各参与方认可。
c)全寿命期 计费项目及内容贯穿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全寿命期。
d)全专业 计费内容涵盖公路工程各个专业。
2.3 计费模式
BIM模型应用的计费模式研究以工程建设项目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分阶段、分专业研究计费内容、计费方式,满足全寿命期的BIM模型应用需求。
图2 模型建设框架图
借鉴已有计费依据的计费方式,本文采用计费基数×计价费率的方式,根据模型建设的精细度、难易程度,赋予不同的调整系数进一步调整,满足不同服务阶段、不同专业项目的计费要求。
2.3.1 计费基数
各服务阶段项目投资的定额建筑安装工程费。
2.3.2 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BIM技术服务是为可研报告相关内容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而实施的相关BIM信息化、可视化分析,包括LOD1.0[2]的信息模型建设及相关应用。
模型建设应用服务费=计费基数×计价费率。
计价费率=基价费率×专业调整系数。
2.3.3 设计、施工、运维阶段
设计、施工、运维阶段BIM技术服务是基于各服务阶段不同精细度BIM信息模型的建设及应用而实施的相关工作。
模型建设应用服务费=计费基数×计价费率。
计价费率=基价费率×公路等级调整系数×服务阶段调整系数×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附加调整系数。
2.4 费率指标及计费调整系数
本文计费调整系数的确定,参考已有计费依据,借鉴公路行业2002版《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充分考虑公路行业建设流程中各阶段、各专业BIM技术实施的要点及难易程度,最终确定以下费率指标及计费调整系数。相关指标及调整系数类型见图3。
图3 费率指标及计费调整系数类型
2.4.1 基价费率基价费率是基于全阶段、全专业应用的计费基准。全阶段包括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
全专业指公路工程涉及到的各个专业,包括路线、路基、路面、桥梁、通道、涵洞、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等。
2.4.2 公路等级调整系数
公路等级调整系数是对不同等级公路建设项目的模型建设及应用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差异进行调整的系数,主要是参照2002版《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对交通运输工程复杂程度等级的划分及复杂程度调整系数而确定。
2.4.3 服务阶段调整系数
服务阶段调整系数是对同一建设项目同一专业不同实施阶段模型建设精细度等级的差异进行调整的系数。综合分析各服务阶段模型建设及应用的难易程度,确定该调整系数。
该处服务阶段专指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其中设计阶段分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
2.4.4 专业调整系数
专业调整系数是对不同专业建设项目模型建设及应用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差异进行调整的系数。依据项目涉及专业种类及应用的复杂程度,本文针对专业调整系数按以下两类项目分别实施,其中综合项目专业调整系数可取值1.0,独立项目的专业调整系数需根据各专项工程的复杂程度分别赋值。
a)综合项目 一个建设项目或一个单项工程,如整条公路或公路的某个标段,涉及路基、路面、桥梁、通道、涵洞、隧道等多专业。不包含互通、枢纽工程及特殊、异形桥梁。
b)独立项目 一个单位工程,例如单独的路基路面工程、单独的桥涵工程、单独的隧道工程、单独的管线或机电安装工程、单独的交通设施工程等;或复杂的单项工程,如互通、枢纽工程。
2.4.5 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
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是对综合项目中桥隧模型建设及应用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差异进行调整的系数。建议根据桥隧比例范围确定该调整系数的大小。桥隧宜为可标准化设计、施工的桥隧。
2.4.6 附加调整系数
附加调整系数是对以上规定的调整系数尚不能调整的因素进行补充的系数。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实施BIM技术应用;综合项目中非标准化桥隧占比超过一定比例。
3 结语
本文基于探寻一套科学、可行的公路行业BIM模型建设应用的计费模式,以BIM技术在公路行业的应用为基础,参考已有地方BIM计费依据及行业BIM标准,充分考虑全寿命期、各专业BIM技术实施的要点及难易程度,提出了“计费基数×计价费率”的多阶段计费模式。
本文研究既借鉴了已有计费依据的成熟理论,又进行了大胆创新补充,由于时间、经费有限,未能有效开展实际调研,目前无法对费率指标及计费调整系数给予合理、可信的赋值。当前公路行业BIM模型应用计费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写作目的是希望能够给予行业内从事BIM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为公路行业BIM模型应用计费研究提供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