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守候

2022-05-29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守候入院排队

刚入初夏,古城就热了起来,气温骤升至摄氏30多度。

正午时分,太阳又大又圆,像一个悬在头顶上的热鏊子,烤得人火烧火燎,烦躁难耐。

西京天桥上,往来的人流如织;行走在天桥上的人们,步履匆匆,多数是朝着拯救生命的同一个目的地而去的——西京医院。

这家医院为目前军队系统四个军医大其中的一个,所以老百姓习惯叫其四军大。她在西北乃至全国享有盛名,在古城就称得上老大了。因而,来这儿就医问药的人用摩肩接踵形容,有过之而无不及。从黎明时分到夜幕降临,从年头到年尾,几乎每天都像盛大的集会。

在出入这家医院的数日里,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为何看病的人比赶集的人还多呢?或许是中国人口太多;或许是医院的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或许是今天的食品安全成了问题……

或许还有很多,我静静地思索着,对着清一色的白墙自问。此刻,一股来苏儿的味道扑鼻而来。

是啊,偌大一个医院,不论走到哪儿,都是前拥后挤、人满为患。挂号要排队,缴费要排队,各科室候诊要排队,就连办理出院手续也要排队。那一排排的候诊人群,少的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常常是下班时间到了,仍叫不到所排的号,只能是除了等,还是等。

到这里看病的人,天南海北,操着南腔北调,步履匆忙,神色凝重。应该说,大多病得不轻,多是慕名而来。是的,但凡小毛小病,谁愿意跑大老远的路、花那么多的钱,来这遭罪呢?

一个50岁上下的中年男子讲,他来自湖北大悟山区,妻子得了一种怪病,跑了当地多家医院无果。于是,他领着病妻乘汽车、坐火车,辗转四天来到这家医院。可是,三天时間过去了,连个入院前的基本检查还没搞完,住院就更没准了。看着妻子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状,目睹妻子一天比一天憔悴的脸庞,这位毫无办法的男子心疼不已,眉头紧锁,一脸的无奈。

现在,社会上传一种流行的说法:“有人一路绿灯,没人寸步难行”。这句话正确与否,没予考证。往往是正门不通“邪门”来,前门不开“后门”进。这种情况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角落,似乎算不得新鲜事了。办事讲亲近疏远,“烟酒烟酒”;看病需朋友引见,熟人关照;甚至人死后的最后一站进火葬场,不也要早早地托人、“打点”,才能上了“第一炉”吗?

我亦如此。得知姐姐有病的消息后,我焦急万分。辗转打了十多个电话,总算拐弯抹角找到了在这家医院工作的一个“朋友”。有了朋友的帮忙,入院、治疗自然顺当。

但实际情况,仍然比想象得复杂了许多。费了多少口舌不记得,想了多少“妙招”终管用。这天早上八点多,主管教授终于同意为姐姐手术了。可是,当姐姐迈进手术室门槛回头的一刹那,手术室的门突然关闭,我的心一下子咯噔了几下,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滋味。刚入院的那几天,盼望医生早一天给姐姐手术;可真要动“真刀”时,我却害怕了。

手术室的门口聚集了几十号家属,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席地而坐,有的来回踱着步子。看得出来,大家的心都在悬着,谁都不轻松。这个时候,大伙多是不说话的,偶尔也听到三三两两议论着什么。这时,一个年轻女人突然跪在几个正说着话的人面前,眼里噙满泪水。她说:“求求你们别说话了,里面做着手术呢!”如此,女子先后跪求了三次,像发疯似的。可是,她怎么能够管得住那么多张嘴呢。有人说,这个女人一定是个精神病人。

末了,这个女子像一只被人丢弃的小猫,蜷缩在墙角,不停地抹着眼泪。我想,她绝对不是一个有病的人。她分明是担心和牵挂手术室里自己的亲人啊。

六个小时,在人生的长河中,只能算作弹指一挥。但对我而言,这几个时辰的确称得上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和揪心的守候!期间,手术室的门多次开启,术后的病人一个个被推了出来。只要看到开门的迹象,家属们就会蜂拥而上,看是不是自己的亲人。接上亲人的家属多会喜极而泣,说着安慰祝愿的话,抚摸着亲人的手,推着手术车高高兴兴地回到病房;反之,只能再无奈地回到自己的座位,默默地祈祷着亲人能安然无恙。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守在手术室外面的亲属更加焦虑和不安起来。有的坐立不安,来回走动;有的不停地看着手表、算着时间;有的偷偷地擦着泪水……那种紧张的表情,那些焦急的眼神,那个祈愿的虔诚,那份真诚的守候,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目睹那种场景,她让我为之动容。这段经历,将会深深刻在我的脑海!

婴儿降生,亲人们要守护在产房外,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逢年过节,家人要在路口守望平安归来的亲人;亲人有病住院尤其是手术,亲属要自始至终守候着,祈祷上帝保佑……

守候生命,既是一种幸福,又是一种煎熬,更是对一个人耐力和意志的磨练。

人之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谁都没有不珍重生命、珍惜生活的理由。

活着,总是幸运的,美好的。

猜你喜欢

守候入院排队
为你守候
等待,是最温柔的守候
排队做操
法前总统希拉克肺部感染入院
心中的日月
排队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