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蓊郁的心灵田地

2022-05-29萧忆

西部散文选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陕北阿里村庄

萧忆

《半亩闲田》是散文家高宝军先生出版的又一力作。他的作品,不娇柔,不做作,接地气,近民生,这似乎是他创作的一贯态度。《半亩闲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文坛大咖李敬泽、贾平凹、邱华栋等一众名家联袂推荐。

之前我曾为高宝军先生的散文集《藏西笔记》写过一点感悟,对他文字的运用,境界的营造,结构的把控等方面颇为欣赏。他的作品是真正能走进我心田的,一字一句,字字珠玑,总是在平凡中闪耀着熠熠生辉的光芒。《藏西笔记》对藏西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的描写,为我们真真切切地展露出一幅阿里地区的图景。读之,心域甚是静谧,如同啜茗一盏芬芳的茶之金色琼浆。才几年时间,他又为我们奉献了新作《半亩闲田》。几日前新书带着墨香从作家出版社翩跹而至。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欣赏。

以《半亩闲田》为书名,我们亦可从中窥探到高宝军先生内心世界的写照。斜阳西下,洒下满地金辉,田中侍奉的庄稼正在悄然拔节,农人荷锄而归,沾满泥土的身躯,却如风般悠闲,满面春光。我从四字中似乎已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这当然表达的是作者的一种心境。从素净的封面中,我看到了磅礴的雪山,踽踽而行的藏族同胞,随风曳动的风幡,虔诚双手合十高过头顶的信徒,只这几点,已把西藏高原的“向往”“灵魂”勾勒了出来。

《半亩闲田》不同于其之前出版的《我的陕北》《藏西笔记》,可以说是一本精美选集。书中把有关西藏,有关陕北,有关儿时,有关乡愁的各类作品荟萃一起,篇篇精彩,很有赏读性。观之西藏和陕北,两个地理,却因他的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陕北是高宝军先生的根系所在,牵着他的是一缕缕剪不断的乡愁,作家贾平凹称生你养你的地方为血地,陕北就是他的血地,有着他诉说不尽的思绪。西藏是他的浓情所在,那里留下了他望不尽的脚印,也付出了他常人难以企及的艰辛,以至于,陕北和西藏,是他散文创作一直所绕不开的地理圆圈。

《阿里看云》是《半亩闲田》的开篇之作。作品行云流水,语言细腻、明媚,把西藏阿里地区的云,书写得酣畅淋漓。他说,那是一种比白还白的白,白得无法比喻,白得难以形容,白得让人发痴、发呆、发困……是什么样的云,竟然会给作者带来如此震撼的表达。读之,我对阿里的向往愈甚。想必是在阿里剔透的雪山,阿里闲情的牦牛,阿里让人心儿跃动的草木的伴随下,天域才有如此纯澈的云。这样的词语,引人入胜,这样的白云,着实令人陶醉。此后,作者又娓娓写道:阿里的云之所以这么白,是因为她们是雪山的雪染成的,是圣湖的水洗过的,是鲜纯的牛奶泡出的,是酥油茶的香味熏白的。我注意到,他笔下的白云,是用女“她”作为代词描写的,作者已把白云化作为一位瑰丽的女子,她飘逸,她变幻,她舒悦,她令人心往。她的白,验证我之前的猜测,正是西藏一草一物的烘托,阿里的云,才会美得如此放肆、如此让人眷恋。

散文《村庄没有记住我》的语言运用,很有特点。单从题目中,我们就可领会到一个游子的无奈和对故乡的依恋之间的重重矛盾。这是一个人烟稀少的村庄,作者三十年未曾回去,当他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一切已物是人非,越来越多的人远离村庄,村庄变得沉默寡言,变得愈是破旧。但作者笔锋一转,写道:会平家的院子应该认识我、贵学家的大窑会记住我、润娃家的老宅子会记住我的。他记忆里的村庄,依然是那般灵动、真切。“一只芦花公鸡在残缺的墙头上打了声鸣,因为没有了人的倾听,轻飘飘地半天落不了地。”作者把村庄没落的沉痛,附加在一声鸡鸣之上,这样巧妙的书写,让人眼前一亮。他接着写道:那个被我留在村庄的童年的我,正跟着夕阳的步伐向着远处的山野走去……这是一种多么刻骨铭心的悲伤,村庄的记忆,终会有一天变得模糊,变得虚空,这是不能为人的意志所改变的,但骨子里对村庄的不舍,随着年岁的流逝,却愈加根深蒂固。

《墨脱遇雨》是一篇极其精致的小散文。符合人们所期待的散文首先要具有美的特征。该文辞藻华丽,描述委婉,读之令人心情舒悦。这是一场滴入人心灵的雨,是一场如同发生在秋夜的雨,它时而柔婉,时而急促,时而袅袅娜娜,时而雷声大作。文末作者写道:睡在墨脱县宾馆的床上,雨仍然没有停歇下来。仰望窗外暖廊上的雨迹水痕,听疏雨敲打瓦窗,闻邻舍如雷鼾声,我的一股身居异地的乡愁味,被这墨脱的雨声越扯越长。这样的描写,在文中比比皆是,像江南的丝竹细音,娉娉婷婷,让人着迷,让人回味……

“也许是使命所在,也许是日久生情,只要站在噶尔县的土地上,我就有一种家的感觉。”这是高宝军的散文《噶尔记忆》第二节的内容,可见在噶尔县,他倾注的心血和情感。这篇散文展现的是新时代的西藏偏远县城奋进的画卷,也展现的是一个“父母官”的初心与期望。噶尔是高宝军先生曾经工作的地方,他说,“几年来,我走遍了全县四乡一镇和所有村居,走遍了大大小小的七十多个牧区,走遍了三千多户农牧民家庭,走遍了噶尔两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每一个角落。”噶尔是一个条件艰苦和环境恶劣的地方,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在工作期间付出的艰辛,单就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称赞。这是一篇真正有血有肉的作品。作者身上的“孔繁森精神”,我想恐怕我单薄的文字是无论如何表达不出我的敬意的。噶尔县的脱贫攻坚、噶尔县的抗灾抢险、噶尔县的蝗灾治理、噶尔县的绿化工程,一件件一桩桩,无不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意志和决心,从《噶尔记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形象高大、深入泥土的具体的时代先锋人物形象,这是令人欣慰的。

“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亮了半道炕。麻雀在窗户上扑棱翅膀。公鸡在墙头上打鸣,两只小猪娃哼哼唧唧地拱木槽等食。透过炕窗往头望去,我看到沟对面五娃家的院子里站了很多人。”这是散文《杀驴记》的开头,这样的开头,新颖且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下子吸引了过去。从另一方面讲,又与后面段落形成对比。这本来就是一个和往常一样,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早晨,却因要杀驴,注定要变得与众不同了。这篇散文中,句句盈满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忧虑,以及人性的丑恶,有着极强的讽刺意味。当驴肉上桌的时候,他这样写:从门外,我们看到大家吃得很可口,夸奖着驴肉的香,五娃娘茶饭的香好,谁也没有提及“状元驴”曾经做出的贡献。这是一种对生命漠视的无情态度,也是物种高低贵贱的鲜明表述。通过正面或侧面的书写,善待生灵,善待生命这样的主题跃然纸上,贯穿始终。当生命的高贵受到无情地碾压,作者的书写更为具象,他把一串串雨滴,比喻成驴辛酸和委屈的眼泪,这是无声的呼唤……良知与丑恶,一瞬间即可转换,一瞬间也永远不能转换。

散文要有良知,散文要有态度,散文也要有骨氣。我认为,高宝军先生的散文以上皆具。他对生命的思索,对人性的挖掘,对良善的赞美,对时代的讴歌,是很多写作者笔下所没有的。而从散文创作功底来讲更不必说,他对乡情的讲述句句传情,对景物的描绘细致入微,对人物的刻画有骨有肉,似乎各种散文类型,他都得心应手。

《半亩闲田》一书的出版,是散文界的重要收获,细度之后,我们会发现书中有诸多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答案,它是值得我们去品读,去寻找,去思忖的。

《半亩闲田》是心灵之田,是向往之田,也是精神之田!

猜你喜欢

陕北阿里村庄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云上阿里
初 春
疼痛后才计数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村庄在哪里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