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华佗拜师”说开去

2022-05-29诸葛福英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华佗板凳深度

诸葛福英

一个男孩,刚上小学一年级,却饶有兴趣地喊我爷爷,让我读故事给他听。我翻开他递给我的“家校共读”那本小书,绘声绘色地读起《华佗拜师》来。内容简单明了:东汉末年,7岁的华佗到蔡医生家去拜师学医。蔡医生想考考华佗的智商,就指着院子里两只正在打架的山羊,让华佗想想办法让它们停止“战争”,别再打架——读到关键处,我故意顿了顿,看看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什么反应。

“给它们吃草……”这个男孩回答,脸上挂着灿烂的笑。

蔡老师没有考倒华佗,我也没有考倒这个男孩。

正如这个男孩所说,聪明的华佗在桑树下转了一圈,拔了一把绿油油的草,送到两只山羊的面前。两只山羊见到鲜嫩嫩的草,哪里还有心思去打架?于是,就和好如初了。

当蔡老师竖起大拇指夸华佗“真会动脑子,很高兴当他老师”的时候,我也暗自竖起大拇指,心想华佗肯定也会称赞蔡老师“真会动脑子,很高兴遇见你这样的好老师”。

毋庸置疑,这个故事是让人夸赞华佗聪明睿智的。凡事善动脑子,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正所谓“行成于思”,是这个故事要打造出的鲜明主题。这个故事的出现,似乎也是在为成名后的华佗做阐释。然而,我们往往站在华佗这边思考问题,却忽视了故事的主导者——蔡老师的存在。用今天的眼光来打量,蔡老师应该是一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

好老师应该给孩子一条“矮板凳”,赋予孩子必胜的信心。蔡老师是个好老师,他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给了华佗一个“矮板凳”,让华佗不费吹灰之力就跳了过去,取得了成功,唤醒了智慧——就连我眼前的男孩都毫不迟疑地回答出来了,华佗那么聪明更不成问题——也许这是蔡老师早已预料到的结果。其实,蔡老师完全可以抛出一个难度大的问题把华佗考倒,让他服服帖帖地崇拜自己,也显示一番自己的师道尊严。但蔡老师没有,他的做法类似于现在的情境教学,就地取材,给华佗设计这样一个“矮板凳”,让他不假思索就轻而易举地跳过去。其实,蔡老师不是在考华佗,而是在跟他玩游戏——一个简简单单的游戏而已。因为谁都知道用武力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上策;谁都知道羊喜欢吃草,草的诱惑会让它们“忘乎所以”。

西方教育界有句名言说,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你却不能让它喝水。是的,牛不喝水强按头,确实如同用棍棒驱逐打架的羊——武力的强逼乃下等策略。但这个问题今天就很容易解决,用华佗的“诱惑法则”,在水里投放一些牛爱吃的草,或者在水里注入一些牛喜欢闻的香料,牛就会视草而去、闻香而动,也就主动去喝水了。事情就这么简单,几千年悬而未决的问题顷刻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久而不决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我们研究错了方向,我们往往强调牛的主体性,好像牛缺乏了主动喝水的意愿,人就束手无策、毫无办法了。其实,人的主导因素是很关键的。

当老师总是埋怨孩子学习主动性差的时候,不妨从这里得到些启示吧。静心思考一下,是不是给孩子的“板凳”有些高了,孩子根本跨不过去?是不是我们的“诱惑法则”实施不够,或者实施错误,如在“羊”的面前放了一块肉,而不是一堆草?

现在,深度学习搞得如火如荼,全面花开,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可是,有的老师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将“深度”与“难度”混为一谈、合为一体,认为搞深度学习,就是要加大教学的难度。于是在教学设计上,总是无限拔高,将“板凳”设计得高不可攀,让学生汗流浃背也难以跨越。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深度学习来。这其实是大错特错。

深度是有别于难度的。“深度”具有广阔性,就拿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只是教几个简单的字词,读几遍课文,抄几个句子,绝对称不上深度学习。深度学习需要与作者对话、与背景对话,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并大胆质疑、举一反三,审视之,思辨之,践行之……

而“难度”具有拔高性。有意地拔高教学内容,给孩子设计的“板凳”过高,会让他们望而生畏,停滞不前。比如,有的老师在小学的内容中掺杂了中学的知识,在中学的内容中掺杂了大学的知识,故显高深,故弄玄虚,让孩子绞尽脑汁也捉摸不透,这将与深度学习背道而驰。

好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甜果子,为孩子创新未来赋能。蔡老师给了华佗一条“矮板凳”,让华佗稍加思考,就轻易跨越了障碍,实现了自己的愿景,其实就等于给了华佗一个甜果子。孩子喜欢甜果子,蔡老师摸透了孩子的心理。此时的华佗那欣喜的情绪一定是难以形容的,那甜蜜蜜的滋味一定是溢于言表的。华佗定然是非常信任蔡老师了,也定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同时蔡老师也点燃了华佗的好学之火,让他对什么都产生了好奇和兴趣。有了一颗喜悦的心,真诚投入,不懈奋发,以后的难题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呢?

“愤怒出诗人”,只是对不得志者无奈的叹息。美好的事物,都是在心情愉悦的情形下创造出来的。怒气的木匠只能做出拙劣的器物;欢心的木匠才能创造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创造的”这一结论传承数千年,却被瑞士一个叫布克的钟表匠推翻了。布克所制造的钟表能够精确到误差不足0.01秒的地步,但是当他因为经济原因入狱后,无论怎样用心,制造出来的钟表都不如以前精确。他出狱后到埃及旅游,立刻觉得有如此宏伟的建构、精确的设计的金字塔,绝不可能是那些心怀怒气、随时想揭竿而起的奴隶建造的,而应该是由那些内心充满宁静、幸福,甚至满怀某种信仰的平民或自由人创造的。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情感因素对其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力、记忆力会更强;否则,孩子在恐惧悲愤的情况下学习,理解效果和记忆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作家毕淑敏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应该给人生赋予一个意义。我们也该说,孩子的学习不该是痛苦的,我们应该给孩子的学习加一点糖,将药片放进甜果子里给他们吃,让他们甜蜜蜜地咀嚼,冲淡学习的苦。我想,这应该是老师们的一门必修课。一名好老师的知识和修养虽然至关重要,但学会调节孩子的心态、让孩子放松身心地投入学习,则是更为重要的一环。

美国著名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认为,现在的多数教室被害怕控制着。是的,我们的教师往往是孩子内心恐怖的制造者,我们的教室往往是孩子内心恐怖的发生地。有的老师总会把孩子的敬畏作为工作成败的标准,学校也总是把孩子是否服从老师作为对其考评的标准。雷夫呼吁,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刻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要把恐惧手段当作教育的捷径。要以信任取代恐惧,要做孩子可靠的肩膀,时时刻刻记得自己就是孩子的榜样。

老师应该尽一切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善于做孩子的心理调剂师,想方设法愉悦孩子的身心,让孩子在你打造的舒适环境里心情舒畅、悠然自得地茁壮成长。我想,这不仅是千千万万个“蔡老师”的愿望,更是千千万万个“华佗”的夙愿。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相公镇南旺学校)

猜你喜欢

华佗板凳深度
送你一张小板凳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爱板凳腿儿的老韩
华佗学医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华佗治病
深度观察
华佗学医
小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