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津:打造“五地一城”优质营商环境

2022-05-29张青兰

重庆与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江津营商政务

张青兰

Chongqing Jiangjin District: Optimizing Do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the Livable City with Five-Sphere Development Plan

经济发展与营商环境息息相关。好的营商环境能带来长久繁荣,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都是由营商环境决定的。

营商环境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广泛,城市发展的各方面都能对营商活动产生影响。在聂荣臻元帅故里重庆江津,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正在深刻影响江津产业升级和重庆内陆开放的新格局。

“顶层设计”构筑营商新高地

在审视国际国内环境、自身开放优势和产业基础之后,江津举全区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要素资源加速聚集、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

江津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清晰地描绘出了江津未来发展走向:即打造科技创新基地、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地、休闲旅游胜地和宜居城市。为打造与“五地一城”匹配的营商环境,江津从全球体系中找标杆,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找动力,从全球要素配置和产业分工中找机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生命线和干部能力的检验场。

“顶层设计”和切实管用相结合、战略定力和精准发力相结合、统筹兼顾和重点突破相结合、长远谋划和及时见效相结合,是江津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遵循。区里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和主管营商环境的政务服务办,统筹协调营商环境建设工作。13个专项小组对应各项主要指标,牵头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商亲商的社会环境。

江津集大枢纽、大通道、大平台为一体,为打造高新区升级版,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和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江津先后出台了《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营商环境优化年实施方案》《“千人服千企”精准帮扶活动工作方案》等。這些环环相扣的政策文件,明确了推动全区观念大转变、审批大改革和效能大提升等10个方面的71项改革事项。

在江津,领导重视就是领导服务,领导关心就是帮企业省心。全区上下秉承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的执政理念,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责任人,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确保优化营商环境不打折扣,不走过场,让江津成为近悦远来的开放之城与活力四射的产业之城。

“一号工程”助推改革深入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利益格局调整,权责关系重塑,管理模式再造,工作方式转型的系统工程。针对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政策制定不够精准,行政审批不够高效等痛点、难点,江津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以更大力度和过硬举措扫除营商环境乱象、破除思想观念障碍、革除作风顽疾。

围绕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效”改革,江津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以重庆市创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深耕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这块高质量发展先锋“试验田”,在市级规定任务上大胆探索,推出旨在优化政务服务水平、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提高投资和建设便利度的20条改革举措,努力打造交地即交证、交地即开工、同类项目集体环评的“江津速度”。

长期以来,不少企业和群众在办理证明事项时都因材料不齐导致被退件,重新提交资料费时费力。江津结合打造“无证明城市”和“无证明城市”应用系统,将“无证明”办理事项在系统进行告知承诺、信息共享和部门核验,不再需要群众携带纸质证明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构建“1+5”制度体系,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无证明城市”监督服务专窗和定期调度、12345热线回访、实地暗访等全方位无死角的专项督导,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全区共形成275个“无证明”事项,28种证明材料免予提交,推出“一件事一次办”套餐33项,真正实现了“减证便民”和“无证利民”。

滨江商务大厦里的新政务大厅是江津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新政务大厅设置11个功能区,大厅前台窗口及后台审批人员集中办公,全区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均进入大厅,实现集中式办理、一站式办结。通过开发应用智能AI审批、移动指尖办、一窗综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智慧政务系统,打通部门业务系统,整合数据资源,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能,打造重庆领先、全国一流的智慧政务平台和效能化、智能化、公开化、人文化的政务服务标准品牌。

在江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区委考核办定期组织企业对44个政务服务和11要素保障部门进行评议,对工作担当作为、业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于工作散漫、质效低下的严肃问责,倒逼被评议单位强化责任担当,改进提高工作质量。

“干字当头、结果导向”的工作导向机制,不仅强化优化营商环境考核结果运用,激发了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也推动了江津全区营商环境在全市的争先进位。

“利企便民”打好发展组合拳

江津营商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聚焦这些问题,江津出硬招实招,打好利企便民组合拳。

对江津营商环境而言,“13710”是一个关键密码。其内涵是:一般问题当天研究部署,有一定难度问题3天内反馈结果,一般性问题7天内落实解决,重大问题在1个月内落实解决,实现销号清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

企业“点单”服务上门,是江津打通政企链接“最后一公里”的创新之举。线下切实开展“千人服千企”精准帮扶行动,1055名帮扶成员对应帮扶1028户企业,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解决问题740件;接续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万家企业大走访”活动,走访市场主体10036家,重点走访1982家,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实现了走访服务“全覆盖”。线上开通“营商江津”平台,建立企业信息库和惠企政策库,通过自动分析、自动比对为企业智能匹配相应政策,企业只需对照申报指南,便可按图索骥申报相应奖补资金,着力解决政策知晓率低、碎片化、获得感不强的问题。

信用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江津把信用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核心环节,在证照分离、工程建设、证明事项等75个政务服务事项中实施信用承诺制度。将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务诚信,将企业信用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依据。对信用评级高的企业优先安排资金补助、解决融资难题、授予荣誉称号等。共归集公开型信用承诺书47465份,行业自律型承诺书15714份,营造出了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社会环境,提升了政银企对接服务的精准性与便利度,成功创建重庆信用示范城市和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创新驱动是激活产业活力的关键举措,江津通过大力培育独立法人研发机构、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全面激活江津的经济发展活力。截至2021年底,共培育市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173家,培育高成长性企业32家、高新技术企业284家、科技型企业1482家,认定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7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8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53家。西部食谷、多赢创嘉分别获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同、盘活存量与做大增量并举、普惠性与扶持性政策结合的创新举措,让江津成了最适宜企业生存发展的一方沃土,成功入围全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区和市级创业型城市。2021年,江津工业增加值5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引进产业项目232个、协议引资10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上年末净增62家。这组数据,见证了江津营商环境的蜕变历程和高质量发展的速度。

猜你喜欢

江津营商政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政务
政务
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