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虔诚之美
2022-05-29张书献
张书献
现实中,教育部门评选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在经历了时间的打磨后,一部分人的称号的含金量,会逐渐缩水、贬值,甚至黯淡无光。而一些心静如水、目光清澈、目标单纯,对教育葆有虔诚之心的师者,则超越名利,不会受到荣誉影响、身份吸引、地位左右、待遇迷惑,仍一如既往铭记初心,把教育当作真正的事业,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笔者即属这样的草根教师,这样一直葆有虔诚之心、在杏坛默默耕耘35年的教育人。作为一名出身农民家庭的教育人,我血液里一直流淌着“父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识,也不会写,更谈不上拥有文化”的朴素基因,因此始终以传授知识、传扬德行、传颂经典、传承文化、传播文明为使命。这是我对“超功利性信仰”与“本真的教师审美文化”的理解与践行。
试想,哪位虔诚之师,不葆有这种沉静修为与教育初衷?
十几年前,笔者来到广东东莞,看到有学生接过家长递过来的沉甸甸的书包,然后吃力地背上肩;有学生提着带有轮子的书包艰难地向高层攀爬……看到有学生写作业时头越来越低,背越来越弓,眼镜度数越来越高,眼神越来越黯淡,脸上越来越缺少笑容……我们怎忍心让他们的课业负担如此沉重?
要想倚树静心听流泉,只能拨云看山寻佳境。终于有一天,笔者与同事一起拿到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规划课题——“树立全息语文阅读教学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历经近两千个日夜的探索、研究、实证,找到了一把打开高效课堂教学的钥匙,使学生从周一到周五几乎没有书面家庭作业,显现出童年天真烂漫的笑容。
很难忘,很精彩,很实用:“‘眼‘眼全息对应”快速提取信息,“明暗全息对应”全面提取信息,“‘路‘路全息对应”自主提取信息,“互文全息对应”高效提取信息……“家校全息融合”“区校全息融合”协同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再现生活情境、拓展阅读教学、解读写作特色……
大凡对教育虔诚的师者,内心深处都会自始至终装着鲜活的生命,在坚持不懈的勤奋耕耘与守望中,不断回望、叩问、审视教育真义;会始终不渝虔诚地擦拭眼前的每一颗星,使他们都自然而然展现明亮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从而在自己的轨道上自然、和谐、快乐地运行。
确实,哪位虔诚之师,不葆有这种沉静修为与教育初衷?
几年前,为了响应学校营造书香校园、提升文化品位、创建和谐文化的号召,我与同事组建了“小莲花文学社”,引领爱好文学的学生,趁金色年华泛舟文学海洋,抒天真情怀、展生命意趣、绘幸福童年,巧手编织文学梦。
每学期,我定期带领社员,读文学经典、观世间万象、品人生百态,有序进行四个专题的学习、采风、提炼、创作活动;在每周二下午的社团活动中,引领学生交流社会观察、生活体验、习作素材、创作经验,提升写作水平。
风因荷而起,荷为人而舞;人为文而思,文为世而生。在每个主题创作活动中,社员们大多数都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使自己在生命抽芽的时候开开心心地抽芽,在生命开花的季节快快乐乐地开花,描绘出文章、文学与文化的美好愿景。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喜遇知音赏。到目前为止,小莲花文学社已有7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文学社的习作花圃里,散发出一缕缕清清的淡淡的荷香。更可喜的是,一批批孩子的作文选,现在正在筹备编辑、出版。
喜悦,为笔耕增添了原动力;笔耕,为未来编织着文学梦。编织文学社摇篮,编织小小作家梦,生也融融,师也融融。
这就是对教育虔诚的师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因教育而来,为学生而生。这就是教育虔诚之美,在无数个日子里,痴心杏坛耕耘,不沽名、不钓誉,不贪名、不图利,不投机、不取巧,不攀比、不炫耀,勇往直前,无私奉献,心无旁骛,默默无闻。
是的,哪位虔诚之师,不葆有这种沉静修为与教育初衷?
今天,晨读与午读、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古文诵读之风日盛。默默耕耘小学语文的我,深知利用经典文言载体,引领学生“慢”游、细品、体悟、滋养、化育文化人格,使其看到中华文化精髓,并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绽放光彩的重要性。
我悉心探索,并极力践行。比如——
探索引领学生在“慢”游中“深度”涵泳,唤醒悠悠古韵。
先出示用“/”标明停顿的文本,范读、教读,让学生自由读、展示读、齐读,读好语气与停顿,声断气连,心与气合,顺畅自然,音韵绵绵;再去停顿标识读、竖版本读,还原古文,感受古韵;继而联系注释,感知文言;文白对读,鉴赏经典。以此引领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诵读中,触摸文言、揣摩语气、感受古韵、领会内涵、涵养语感、感悟意蕴、熏染人格。
探索引领学生在“慢”游中“深度”想象,感受古人精神。
先点亮文眼,洞见桃源;再擦亮句眼,部分学生轮流读,其他学生闭目、沉心、静听,感受诗化意境;接着引领学生在诵读与朗读中,深潜博引,感受古人精神,在主与客、心与物的徐徐相遇、交融、契合中,走进意境,冥想画面,感知具象,感受人格。
探索引领学生在“慢”游中“深度”对话,体悟文化人格。
学生先借助图片、动画等媒介,在诵读中感受语境,生发对话;再在同类拓展中,审视内蕴,观照人格。课堂以文化育人为目标,在教学关联、资料拓展、重构课程、互相阐释中,让学生感悟人格,根植经典,实现知识教育和立德树人的和谐统一。
探索引领学生在“慢”游中“深度”思辨,提升公民品位。
因循鲜活案例,引领学生思考、辨别、评价、批判,发挥文本之历史精神,唤醒现实生命,驱动心灵互动,实现古典与现实之视域融通,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中,进入审美境界,重建学习生活方式,塑造完美人格。这是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之独特意义与价值本位所在,更是當下重塑国人形象、凝聚民族精神、恢复礼乐斯文、提升公民品位之必然。
文言文,传承六经、行教天下、弘道明德、诗书执礼。富含华夏简雅、凝练、纯正、唯美的文言、文章、文学、文化,是滋养、化育学生生生不息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引领学生学好中国古代经典,是实现文化复兴的保证。
所以,作为一名虔诚的师者,在日常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决不会做简单的知识搬运工,而往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探究、善于发现、乐于创造、喜于成功,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倾听生命拔节的声响,并以此作为教育人生的快乐之源,一路遇见,一路修行,一路照亮。
所以我想,大凡虔诚之师,都会如所教学科的传教士一般,先潜心修行,沉心涉猎学科文化、学科历史、学科哲学及教育知识,夯实专业基本功;再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才能与潜能,用发现的眼睛,在杏坛最美的风景里,悉心耕耘、智慧播种,在探索、追求、创造教育教学艺术途中,逐渐创建自己的风格、思想,在静待每一朵花开中,安顿、鞭策、立命。
在这里,一名老教师在守望虔诚教育之美。同时由衷地发出邀请:让我们一起继续褒有沉静修为与教育初衷,尊重、践行“超功利性信仰”与“本真的教师审美文化”,共同创建教育的美好。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