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南“特种战争”初期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的评估

2022-05-29姜帆

中国军转民 2022年4期
关键词:美国中国

摘要:越南“特种战争”初期,为了掌握中国对美国发动“特种战争”的认识与可能的应对措施,中央情报局采用“国家情报评估”等方式对中国进行了评估。中情局认为尽管中国支持并参与了越南南方革命,但其大规模军事干预越南的可能性不大。中情局固守冷战思维,加之其掌握的信息有限,致使其坚信中国大概率不会出兵越南,这诱使美国决策者将战争升级。

关键词:美国;“特种战争”;中央情报局;中国;国家情报评估

在“特种战争”初期,中央情报局(以下简称中情局)以“特别国家情报评估”(Special 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 SNIE)和“国家情报评估”(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 NIE)等形式向美国决策者提供了关于中国意图和可能采取的举措的评估,为决策者做出相关决策提供了大量依据。就目前研究来看,尽管有学者在论著中提到“特种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不过少有学者关注到此时美国中情局对中国进行的评估。那么,在“特种战争”初期,中情局是如何评判中方的意图的,是如何预测中方的可能举措的,这些评估与事实是否存在差距,如何认识中情局的这些评估?本文将依据进入新世纪以来解密的美方相关档案文献进行解读,以求教于方家。

一、中情局对中国意图与举措的评估

1960年初,吴氏政权愈加黑暗,越南劳动党在南方加强了反对吴庭艳政权的斗争。在南方革命力量的打击下,吴庭艳政权摇摇欲坠。为挽救吴庭艳政权,肯尼迪政府于1961年5月在越南南方发动了“特种战争”。在“特种战争”爆发初期,中情局一直高度关注中国的举动,极力判明中国可能采取的措施,力图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

1961年6月27日,中情局的一份特别国家情报评估提到“中国的贸然行动必然会招致美国的大规模军事介入”,故“中国不愿冒这种风险”。评估还认为“此时中国的粮食短缺更有可能阻止而不是鼓励中国在东南亚进行一次重大的军事冒险。”因此,此时的中情局对于中国干涉战争的评估比较乐观,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不久的将来对东南亚进行大规模军事干预是极不可能的。”[1]同年11月7日,中情局的一份特别情报国家评估认为“中国把美国对南越承诺的援助,特别是美国在该地区增加军队,视为一项严重的挑战。”不过,中情局“不认为中国会把这视为对自己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虽然“中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内部问题,还与苏联的关系紧张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这些事态的发展“不太可能大大改变中国共产党对东南亚局势的态度。”[2]11月30日,中情局的一份特别国家情报评估认为“中國几乎不打算公开军事征服任何其他远东国家”,但“中国会对它认为威胁到其安全的行动做出积极反应。例如,如果东南亚条约组织(或单独的美国军队)来保卫老挝或南越,中国的反应可能是增加对巴特寮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援助,同时在自己的南部边境部署大量中国正规军。”[3]

1962年上半年,老挝危机达到高潮。美国认为“丢失”老挝将有利于共产党对南越的“渗透”,也就因此会危及到越南反共政权。于是,美国政府思考其武装干预印度支那的可行性。6月12日,中情局设想了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采取的行动所引发的三种后果。一是“中国会进一步加强边境力量”;二是中国会“引入空中力量来保护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军队还会进入老挝”;三是若越南民主共和国需要的话,中国“会提供更多的地面部队以援助其击退美军的进攻”。[4]1963年6月18日,中情局再次设想了如果美国在印度支那采取行动所引发的中国反应。中情局认为,如果美国不断在印度支那地区采取行动,中国“会谴责美国的行为,也会增加威胁性的声明,并做好军事准备”,但中国“目前不会公开派遣军队与美国进行大规模作战。”[5]

1964年2月,南越军事形势更加严峻,南越和老挝几乎处在崩溃边缘,美国政府积极准备轰炸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方案。12日,中情局评估认为中国“对河内的物质支持有所增加”,“在中国南部的一些军事活动也有所增加”,但中情局不认为这些预示着“中国会在不久对老挝或越南采取大规模新的干预”。[6]3月4日,一份特别国家情报评估认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国内面临一些困难,没有中国或者苏联的援助很难发动大规模军事入侵。”[7]5月25日,中情局的一份特别国家情报评估认为“尽管中国会有威胁性行为,但中国肯定不希望与美国出现直接军事冲突,中国会谨慎行事。中国地面干涉的可能性不大,除非美国有大规模的地面部队深入到越南民主共和国境内和共产党占据的老挝北部。”[8]

总之,“特种战争”爆发初期,对于中国的意图和可能采取的行动,中央情报局的评估都比较乐观,认为在现有美国出钱、出枪、出顾问的“特种战争”形势下,中国虽然会在舆论上和物质上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和南越人民的斗争,但不会采取激烈的应对方式。这也是美国决策者在南越发动“特种战争”的重要依据。

二、对中情局评估的认识

中央情报局所不了解的是,面对美国在南越不断强化“特种战争”,中越不断协调,针对美国下一步可能的举措,拟定了相关的应对之策。进入1963年后,中越两国领导人就南方的革命斗争加强了磋商。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访问越南民主共和国期间,双方讨论了如果美国攻击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如何支持河内的问题。5月,刘少奇与陈毅在访问越南民主共和国期间对胡志明主席说“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打起仗来,可以把中国当成你们的后方。”[9]1964年6月24日,毛泽东主席告诉越南民主共和国军队总参谋长文进勇,“如果美国入侵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将以志愿者的形式向越南民主共和国派兵。”[10](pp.208-209)同年12月,林彪率团访问越南民主共和国,中越双方签署一份军事协议,内容包括“一旦需要,中国将派遣30万军队开赴越南北方”。[11](p208)

7月17日,中情局评估就曾称越南民主共和国与中国共产党近期举行了有关东南亚防空的高层会议,并认为中国有可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了防空合作。[12](p284)事实确实如此,7月5日至8日,越南、中国、老挝三国的领导人在河内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确定了三国共同抵抗美国的基本原则与方针,也制定了中国应对美国战争升级的方针。会上,周恩来总理就对越南战争的形势做出两种预判:“一是美国可能强化‘特种战争’;二是美国可能把‘特种战争’变为‘局部战争’”。[13]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应对方案是“要尽一切可能,把战争限制在目前的范围之内,同时积极准备第二种情况……不管美国采取哪种可能,中国一定会进行干预,支持东南亚人民的斗争。”[13]越南随后的形势变化印证了周总理的预判。

总而言之,在越南“特种战争”初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受冷战思维与反共意识形态影响,加之其获取中国意图的信息途径少,所获信息内容不全面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美国决策者。“特种战争”初期,中情局认为中国不希望与美国发生战争,不过如果美国威胁到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存在时,中国会派遣地面部队进行干涉。但是,中情局所不知的是,面对美国在南越的军事行动,中越两国不断协商,拟定了应对美国下一步行动的应对之策。中情局盲目乐观的评估诱导美国政府制造了“东京湾事件”。究其原因,美国决策者对中国所固有的敌对态度是根源。其实只要美国当局反共反华意识形态不变,战争升级就在所难免。

参考文献

[1]Likelihood of major communist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June 27, 1961, SNIE: 10-2-61.

[2]Probable communist reactions to certain US actions in South Vietnam, 7 November 1961, SNIE: 10-4-61.

[3]Chinese communist capabilities and intentions in the fast east, November 30, 1961, SNIE: 13-3-61.

[4]Communist reactions to additional US courses of action in Laos and North Vietnam, June 12, 1962, SNIE: 58-5/1-62.

[5]Communist reactions to US actions taken with regard to Laos, June 18, 1963, SNIE: 58-63.

[6]Short-term prospects in southeast Asia, February 12, 1964, SNIE: 50-64.

[7]The Outlook for North Vietnam, Marth 4, 1964. SNIE: 14.3-64.

[8]Probable Consequence of Certain US Action with Respect to Vietnam and Laos, May 25, 1964, SNIE: 50-2-64.

[9]韩念龙主編.当代中国外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0]Chen Jian.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M]. Chapel Hill: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01.

[11]潘一宁.中美在印度支那的对抗(1949-1973):越南战争的国际关系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12]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柒)[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13]童小鹏.风雨四十年(第二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姜帆,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国外交史)

猜你喜欢

美国中国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