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日宜古

2022-05-29秦陇华

百花 2022年2期
关键词:王益老汉大叔

渭北的冬天来得早,雪也下得急。大清早时本来晴空万里,不料随着一阵呼啸的北风,天色骤变,一簇簇雪团由远及近,挟风滚转而下。鹅毛大雪如飘逸的浪花,越积越厚,似乎浮起了黄土高原上的山坳、梁峁、背洼、丘陵。洁白的大地渐渐与天穹相连,慢慢在视野中糅合成一团混沌。

2022年初的一天,我与同事迎着阵阵寒风,踩着“咯吱”作响的雪地,登上塬顶,来到包抓单位王益区宜古村。每天轮班值守,协助防控疫情。

宜古村前绕漆水,背靠炉山,毗邻市区,蜿蜒的宜上公路穿境而过。这座美丽宜居的小山村民风淳朴,阳光充沛,田地肥沃,古木苍翠。田畦间盛产青翠的辣椒、嫩长的豆角、鲜灵灵的韭菜,还有胖娃般的冬瓜。即便隆冬腊月,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里仍然生机盎然,西红柿、甘蓝、黄瓜被分批装筐,送进市场,如期端上老百姓的餐桌。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村民在感受丰收喜悦的同时,心中又多了一份抗击疫情的责任感。

寒风里,宜古村口健康监测点旁,一面红色的党旗正迎风招展,一侧陈设着防疫宣传板,道路边堆着刚铲下的积雪。我们站在房前路口,一边询问来往人员的信息,一边测量其体温、查看“两码一证”。

给我倒上一杯子热水,不要放茶叶。”消杀员侯大叔跨进健康监测点。他一面说着,一面弯腰解下消毒喷雾器,拍打着身上的雪花。

我打开抽屉取出一个纸杯,倒上开水,端到他手中。他坐在椅子上,抹下帽子,露出花发,低头吹吹水,抿了几下,深深地哈出一口热气。接着放下水杯,向上伸伸胳膊,倚着椅背又舒张了一下身体。

侯大叔是位有4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平时言语不多,但干什么事都干净利落。我提着水壶,边给他杯子里续水边问:“今早二组的地方消杀完了?”

侯大叔回答:“刚才是消杀第二次,所有旮旯儿都用药水喷过了,居家隔离人员门前还多喷了几回。”接着又说:“去年疫情在春节后,回来过年的人多,今年从外地回来的人明显要少。”

旁边一位路过的大伯上前搭讪:“老侯,你喷的84消毒液杀病毒太慢。我告诉你一个好主意灭毒,省心还不流汗费力。”

“什么好办法?”侯大叔好奇问道。

大伯说:“你买些麻饼、江米条,给沟畔庙里的龙王爷献上礼,祈求刮上3天大风,保准能把塬上病毒吹跑。”

现在的农民都相信科学,不再搞封建迷信。大伯的这句玩笑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不和你胡聊了,我去一组喷药去了。”侯大叔说着起身去背喷雾器。我急忙站起来,从背后帮他提。

侯大叔连忙说:“不用!门口有个砖台,把喷雾器放在上面,背着高低刚适合。”

通往一组的道路积雪较厚。我叮嘱侯大叔走慢点,他笑着说没关系,便出了门,背影渐渐消失在村头。

大伯告诉我,侯大叔的家人在新区买了单元楼房,他去住了一段时间感觉不适应,就又回到村上。平日里他把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将村上公共区域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

听完大伯的讲述,我想:侯大叔不就是农村多数老人的缩影吗?他们一生勤劳节俭,每天割草劈柴、喂牛放羊、担粪锄地,总是闲不下来享福,将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土地和子孙。

中午,雪停了,阳光穿过云隙照射在塬面上,白雪泛着星星亮点,令人有些睁不开眼睛。这时进出村子的人员明显增多了,有从穆家庄过来送牛奶的,有开车给区敬老院送蔬菜的,还有去双碑村以粮兑面的……

和我一起值守的郭老汉,60多岁,身材略胖,脸上总是笑眯眯的,嘴里叼着叶子烟,逢人喜欢说笑,但干起防疫工作来毫不马虎。

凡来人填写出入登记表时,他总会强调:身份证号、手机号码不敢少填了数字;来源地、去向和时间不要写岔了;把手机里行程码放大些,我眼睛花看不清楚字。

如果有人不配合检测,他会收起笑脸,严肃警告,区上、街道办检查登记台账很严格,如果再“拧次”,小心公家找到你屋里去。

郭老汉年轻时能吃苦,开着四轮拖拉机拉垃圾、运料石,外面赚钱多,家里光景好,儿女个个成才。现在他年龄大了,却还闲不住,时常跟着建筑队打短工,砌砖抹灰,修渠铺路,一月赚上几千元,补贴家用。

前段时间,郭老汉的儿子从内蒙古返回城区家里。按照防疫规定,儿子一家人被居家隔离。郭老汉隔上两天就下塬到超市买些食物和用品,包括孙子最爱玩的乐高积木,请社区工作人员送到儿子家里。有时郭老汉放心不下孙子,就打开微信视频和孩子聊天。爷孙俩说到开心处,他乐得合不拢嘴,手指夹着的烟也忘记吸了。

郭老汉喜欢看时事新闻,时常和我聊国内外的疫情动态。他指着屋角摆放的几箱方便面、小面包和矿泉水等爱心捐赠物资,侃侃而谈,以前农村人日子过得苦,有上顿没下顿,就连冬天的腌菜水也不舍得倒,加些葱花和韭菜末,浇入热搅团里就吃了。你看如今,就是发生瘟疫灾祸,老百姓照样有吃有喝,生活不愁,还能打上免费防疫针。他又说,咱们国家面积大了,这几年疫情能控制得住,确实不容易了,所以人要学会满足,懂得珍惜幸福啊!

渭北山区冬季的白天很短,下午四五点钟太阳就急火火下山藏起来,塬上气温立马降了下来。我们接到通知,去村委会参加防疫工作安排会。

宜古村的赵书记,在村上党政一肩挑,是位雷厉风行的铁娘子,曾被评为铜川市“巾帼脱贫行动先进个人”、王益区“最美扶贫干部”。在会议室里,她挥舞着手,认真地逐个逐项安排防疫工作。

按照网格化责任制,从村到组,再细化到中心户长包抓,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认真落实24小时轮班值守制度,按照‘逢车必查、逢人必检的原则,严格做好查验行程码、健康码、核酸检测结果及测温登记工作……”

散会后,赵书记带领村委会成员检查健康监测点的登记情况,摸排重点人员管控状态,向村民宣传最新防控要求,并走访独居老人和防疫一线的老党员、退伍军人,送去爱心物资。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不稳,谣言四起。路上,她安排网格员在村上各种微信群里转发主流媒体和官方网站发布的疫情防控信息,引导大家拒绝道听途说和散布谣言,要坚持科学防控。

村子里外巡查完毕,赵书记回到了办公室。她缓缓气,喝了口水,掏出手机,拨通号码,问候居住在西安的母亲。电话的另一端,传出母亲的声音,老人告诉她一切都好,让她好好干工作,不用操心。赵书记叮咛母亲要保重身体,数九寒冬,要多穿衣服。她刚刚挂下电话,在西安上学的女儿又打来了电话。

妈妈,最近疫情可紧张,我心里害怕。”

妈,我想回家,想在你和爸爸身边。”

茜茜,没事儿,不要怕,坚强一点。”性格刚强的赵书记听着孩子稚嫩的话语,眼泪夺眶而出,她低声哽咽,强迫自己镇定下来,“茜茜,你要聽话,做好自我防护,等疫情过去了,妈去接你回家。”

夜深了,四周寂静,唯有天边刮来的寒风肆虐呼啸,似乎要把这世上的一切裹挟而去。

我披着棉大衣走出健康监测点,来到村口塬畔,望着高悬在天上的皓月,远处村庄灯火阑珊,心想宜古村的侯大叔、郭老汉和赵书记等人,他们只是众多抗疫普通干群中的一员,他们有血有肉,有思念牵挂,做了分内应做的事。然而,在党中央和政府的号召领导下,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和事,在华夏大地上筑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抗击疫情,战胜瘟神,逾越严冬,美好的春天必将来临!

作者简介

秦陇华,70后,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协会员,铜川市王益区作协副主席,首届“王益英才”。

猜你喜欢

王益老汉大叔
居民的烦心事谁来管?——铜川市王益区“红色物业”强“回应”
失眠的熊大叔
刘老汉笑了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嗨歌大叔
梨大叔说错了
吴老汉之死
让明星的归明星 法律的归法律我印象中的王益和刘芳菲
王益丢了西瓜
我可以变得很富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