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提升,三促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2022-05-28蓝旭雯刘敏乐梁柱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9期
关键词:校本研修

蓝旭雯 刘敏乐 梁柱福

【摘要】在提升工程2.0的背景下,中山市阜沙镇牛角小学以全员推进、课堂推进、特色推进的“三推进”模式开展常态化校本研修,从而实现学校课例质量、创新成果、学校特色影响的“三提升”,文章以实践研究法入手对校本研修模式进行解读,并提出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提升工程;校本研修;实施模式;实施成效

一、前言

人工智时代的到来,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也步入了2.0时代。《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

阜沙镇牛角小学是中山市北部地區的一所农村小学,在《中山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指导下,学校开展了主题《基于学科本质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的2.0校本研修,通过研修不仅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切实提升本校信息化的发展内涵。文章提出了“三推进”:全员推进、课堂推进、特色推进的实施模式,“三提升”:课例质量、创新成果、学校特色的实施成效,通过这二个方面来阐述信息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校本研修常态化模式构建。

二、“三推进”构建常态化研修模式

构建有效的研修模式能最大化发挥研修效益,从而到达提升教师的目的。项目启动之初,应先梳理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方案、校本考核方案,以学校的发展愿景为依托,进行了这一划两案的设计,让教师对科组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摸底。由此,学校将全体参训学员分成五个工作组(分别是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综合组、德育组),每个科组都成立组长、技术骨干,制定了研修管理制度,以校长为责任人,研修组长为实施主持人,制定了计划,在小组研修模式下,以“三推进”促进“三提升”,构建了整校推进的校本研修常态化模式。

(一)全员推进,齐参与

依据一划两案情况,合理配置学校培训课程,采用自主选学、实践为主的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同时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所有教师一个也不能少,齐齐参与,共同进步,更新信息化理念。每一位老师将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为契机,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和优势,将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深度融合,根据自己的信息技术情况,制定提升工程2.0个人提升计划,以计划促进实践,有效培训,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堂推进,助发展

在校本研修中,应基于课堂,以成果为导向,做到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由于学校的教师信息化能力参差不齐,“一声令下”也难以全面参与,为更好的在课堂推进,采用了“同课异构”、“青蓝结对”的策略来推进课堂实践。比如同科组同年级的教师,先结合能力点的学习共同打磨一节课例,再各自到课堂中实践应用,同课异构,蓝青结对,让技术好的(青)教师与经验丰富(蓝)教师,相互帮扶,从技术、教学中共同进步。

在策略指导下,校长、研究组组长、教师齐参与,在整校推进的工作规划下,校长作为信息化的领导者,“以身作则”先进行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对研修组组长带领教师基于研修主题结合能力点开展课堂实践探索,骨干教师示范引领,率先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示范课活动,对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起到引领作用。比如校长率先应用智慧平板开展数学课研讨;英语研修组,带领英语学科,运用数字动画创设英语教学情境,紧紧围绕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三个层次(学习理解层次,应用实践活动、迁移创新活动),借助“一起作业”平台,实现资源的灵活互动;骨干教师开展名师示范课中,开展跨学科教学,将能力点与课堂紧密结合、新老师参加精品综合实践微课的录制,并将微课运用到课堂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等。这样多种层面,多个措施助力全校开展整校推进。

(三)特色推进,促创新

为了让科组提升工程研修活动任务明晰化、具体化, 每个教研组在明确了三个微能力点的基础上确定研修主题,分步开展研修活动,同时所有研修组挖掘学科特点,结合课题研究,让理论指导实践,以特色推进,来创新延续。

比如综合研修组的信息教师本年度结合编程教学热点,,开展项目式学习,让编程与硬件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音乐教师针对葫芦丝教学,依旧是线上线下结合,家校联动开展,使用微信小程序、企业号、微信群开展教学。德育研修组,则组积极推广“学习强国”平台,让信息化助力为青少年儿童爱国情怀的培养,借助微信、直播云等开展基于网络的德育专题教育。

三、技术赋能,达成“三提升”

技术赋能教学,技术赋能生活,技术赋能工作,通过校本研修,通过三个月的线上线下学习学校完成了两个阶段的学习,并取得了参训率、研修率、合格率100%,市级验收分数达到92.5,真正做到一个也不能少,一分也不丢,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学校影响力有三方面,得到了发展与创新。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校本研修中,每位教师均完成了能力点课例打磨,通过这些举措,教师均能熟练使用智慧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同时有一部分教师通过研修过程,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在教学中,能正确应用技术解决教学目标。

2.教师教科研得到了提升

以往教师较少去开展理论研究,在科研方面也比较匮乏,通过提升工程2.0的一系列培训,教师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在教科研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促进,教师的科研写作、课题研究都在不断的进步。

3.学校影响力有了提升

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我校在完成线上线下研修的同时,也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农村小学信息化特色项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进一步建设农村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2、形成了互联网+下的德育教育特色3、技术赋能葫芦丝教学彰显学校特色4、名师引领构建阜沙镇编程教学共同体。A111222F-54FD-42D8-A308-1781E4F26EE3

首先是进一步建设农村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从提升工程1.0时代走到现在,在老师们的探索下突破了农村小学的条件限制、改革了传统的课堂,开展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农村小学教学研究,逐步构建了牛特色。此次依托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项目,率先先行先试,在镇市引领示范的作用。

其次是形成了互联网+下的德育特色。立德树人是小学教育的根本,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建设工作,在提升工程2.0的背景下,基于网络,依托学习强国APP,开展了多个主题的德育活动,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是技术赋能葫芦丝教学彰显学校特色。从2012年吹响第一首葫芦丝曲子到现在,葫芦丝教学已经在牛角小学落地生根9年,依托提升工程2.0,在新媒体时代下,学校基于网络探索葫芦丝教学新模式,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深受家长的好评。

四、反思与设想

(一)落实三年规划,进一步打造农村小学特色

农村小学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立足自身实际,在规范办学行为,打造精品校园,创建特色学校方面下功夫。通过此次提升工程2.0,学校构建了自身的特色,但是特色还不明显还不突出,今后应落实三年信息化规划,在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创新、教学创新等方面,也作了一些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二) 智慧教学常态化

信息化教学常态化是必然的,依托智慧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等多个方面优化课堂,提升教师效率,是给教师减负,给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今后我校将继续推动智慧教育,加强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争取在早日实现智慧教学常态化。

(三)辐射推广成果

提升工程2.0是教师教育教学必修功课,应将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并形成较好推广成果,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将信息化教学进行到底。

五、结语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道路还很长,只有坚持学习、应用,才能真正地做到为教学赋能,减负增效。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更加应该在基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办学理念,去探索出适合自己學校的信息化校本研修模式,从而促进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学校的信息化创新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形成学校特色。让我们脚踏实地、与时俱进,使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我们,让智慧课堂一步步走向常态。

【本文系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学科性质的技术支持下农村小学精准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03):60-64.A111222F-54FD-42D8-A308-1781E4F26EE3

猜你喜欢

校本研修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小学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
最美“乡下人家”
农村初中校本研修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立足师本:让“校本研修”更接地气
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探索
校本研修方式的守常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