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紫砂百果壶
2022-05-27傅强
傅 强
图1 紫砂百果壶
淄博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民国时期的宜兴紫砂百果壶,此壶为紫砂质地,其泥色为枣红,杯体呈罐形、鼓腹,腹圆润饱满,通高12 c m。壶外壁布满瓜果,其肩部嵌以花生、大枣、西瓜子、葵花子、蚕豆、红豆、荸荠、白果。壶盖为椭圆形香菇状(盖把缺残),壶嘴形为莲藕,壶把形为菱角,造型精致,惟妙惟肖。壶下腹近底处为核桃、栗子、银杏果、荔枝、佛莲果、莲蓬,其莲蓬内镶嵌7粒活动的小莲子,精巧逼真,妙趣横生。壶底足呈小喇叭口状,瓜果形成围式,用以支撑杯体,巧妙地起到了底足的作用。紫砂壶体的装饰全部取材于生活中的瓜果造型,整体布局匀称紧凑,寓意丰富,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这些瓜果的自然之美,经过工匠的精心构思,与壶体完美结合,把紫砂壶的情趣、雅致艺术地展现出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这件的艺术价值。观赏者、使用者从中也不难领悟创作者独到的匠心和艺术追求。
茶的故乡是中国,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兴盛自然而然地带动了品茗茶具的兴起。在众多的茶具器物中,紫砂壶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多变,风格多样,富含文化品位,既有使用价值,又富艺术之美。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紫砂壶作为最适作泡茶品茶的茶具,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深受达官贵人、老百姓等喝茶人士的喜爱,被历代品茗爱好着推崇、收藏。
紫砂壶以江苏宜兴(古称阳羡)所产最为出名,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紫砂壶的原料叫紫砂泥,宜兴当地人称为“富贵土”。紫砂泥分朱砂泥、紫泥和团山泥三种,烧制时温度稍有高低,就会出现紫铜、葵黄、墨绿、铁青、棕黑、海柴红等各种颜色。而这件民国时期百果壶烧制时,壶身有17种瓜果、4种不同的颜色,充分体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与艺术审美水平。
江苏宜兴人杰地灵、瓜果丰盛、生活富裕,位于素有“鱼米之乡”称号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此百果壶全身布满瓜果,充满了民俗文化元素,这正是紫砂壶雅俗共赏之魅力所在。据江苏的亲友介绍,此百果紫砂壶是清末、民国前后江苏宜兴周边地区姑娘出嫁时,富裕娘家人陪送的嫁妆之一。此壶以棕黑菱角附腰作壶把,葵黄莲藕一支作壶口,以香菇作壶盖,香菇柄作盖把,莲蓬内7粒灵动的小莲子活灵活现,花生、大枣、红豆、西瓜子等瓜果子伴随周边。这些皆是生活富足人家的日常生活食用品。在江南一带地方口音中,菱角谐音伶俐,莲藕谐音连偶,香菇谐音香姑娘,荸荠果肉雪白纯洁,红豆相思。因此,该壶的寓意是祝聪明伶俐纯洁的姑娘喜结连理、早生贵子(大枣栗子)、幸福美满、多子多孙(莲蓬)。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向往富裕生活、追求美好幸福的奋斗目标,是值得歌颂的民风喜事,是典型的中国地方民俗文化。
百果壶也称花果壶,由清初名家陈鸣远开创,至乾隆时期工艺成熟,主要以宜兴紫砂烧制多见。各式各样的百果壶,壶身瓜果略有不同,以赐福纳祥、吉祥美满为主题思想,集传统民俗文化和雕塑、瓷艺观赏于一身。此紫砂百果壶是建国前后时期的富足人家使用的壶,来源与流传经历不详。据已退休多年的老保管部工作人员记忆,来源有两种可能。一是:1953年三反运动,反腐败收缴一批物品,暂存于此;二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抄家时收缴的物品,在当时黑白不清的动荡年代,没有任何交接程序、手续。或是暂存,或是代保管,无人整理入档,直到后来文物库房核查,才得以建账登记。此紫砂壶应为主人的心爱之物,泡茶、使用时间长久,壶内茶锈厚实,壶腹老包浆与壶身融为一体,壶腹表面略显温润有光泽。美中不足的是,香菇盖把(钮)有缺残。椭圆形香菇盖与壶口严丝合缝,壶盖内刻有方形印章款,应是百果壶制作者的名字。由于茶锈较厚,款识的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紫砂茶具之所以受人青睐,除了茶具的风格多样、造型多变外,还在于它具有实用价值。据资料记载,南海“百壶山馆”主人李景康、顺德“碧山壶馆”主人张虹在其合著书«阳羡砂壶图考»中总结了百果紫砂壶的独有特性:茗壶为日用必须之品,阳羡砂制,端宜论茗,无铜锡之败味,无金银之奢靡,善蕴茗香,宜于实用。一也:名工代出,探古索奇,仿商周、摹汉魏,旁及花果,偶肖动物,匠心独运,韵致怡人,几案陈之,令人意远。二也:历代文人或馔壶铭,或书款识,或镌以花卉,或锓以印章,托物寓意,书法不群,别饶韵格……
实践证明,以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是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茶文化用具中的奇葩。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紫砂因茶而生,由茶乃盛,终携茶而美。紫砂壶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卓越的工艺,赢得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为历代品茗爱好者所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