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思吴雪莉先生:品似白雪,芳若茉莉

2022-05-27河大

协商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外语学院河南大学吴先生

□ 河大

吴雪莉(外文名:Shirley Wood),女,1925年7月15日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1957年到河南大学任教,是我国第一批外教之一。1975年12月,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吴雪莉先生加入中国国籍。先生曾任河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外语系名誉主任,中国Eugene O'neil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政协第五至八届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吴雪莉先生

2022 年4 月7 日,无党派人士,教育家,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雪莉先生永别了她深爱的河南大学、她挚爱的教育事业,享年96 岁。

噩耗传来,草木含泪;斯人已去,举校同悲。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全体师生为巨大的悲痛所笼罩,师生们追思吴雪莉先生的音容笑貌,感悟吴雪莉先生的精神风范,沉浸在无法遏止的哀伤之中。先生上过课的教室,抚摩过的讲台;先生走过的小径,踏过的楼梯……似乎也在默默追忆先生的业绩,无声感念先生的风采。

宽严相济,学贯中西。缅怀先生的事业,追忆先生的贡献,我们深知先生的故去是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大学、河南高等教育的损失。

“我不是外教,我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吴先生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艰难奋进的岁月中,吴先生与新中国一同成长;新中国70 年的沧桑巨变中,吴先生一直跟随着国家铿锵前行。

1938 年,刚刚13 岁的吴雪莉第一次从斯诺的《西行漫记》中认识了中国。从那时起,她就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这样一分好奇,后来催生了一段跨国爱情和婚姻。

1945 年,20 岁的吴雪莉和来自中国的特派留学生黄元波相识相爱并走进婚姻殿堂。一年后,吴雪莉远渡重洋,跟随丈夫来到中国。自此,她与这个神秘又古老的国度结下了长达一生的深厚情缘,见证了这个东方古国的壮阔跃变。

1949 年9 月30 日下午,新中国成立前夕,吴雪莉先生排了几个小时的长队,终于如愿购得了第一批生产的五星红旗。自此,新中国成立后的每一个国庆日,这面国旗始终都会固定不变地飘扬在先生家的门口。

这一过程中,随着对于中国的认识越来越深,吴雪莉先生对于中国的感情也越来越浓,并最终完成了自己的身份转变。1975 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吴雪莉先生顺利加入中国国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先生珍视自己的中国国籍,她经常说自己是“华籍美人”,也会很认真地向来访者纠正“外教”这个身份:“我早就不是外教了,我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悠悠赤子心,浓浓中国情。吴先生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爱这个伟大的国家,我爱这里的人民,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红娘”

吴先生是新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传播者。

1958 年,吴先生撰写的一本描绘社会主义日常生活画卷的英文小说《中国一条街》由伦敦出版社出版,出版社这样评价该书:“这是一幅描绘共产主义中国日常生活的画卷,它不是一个西方记者也不是一个中国人短短几周的采访记录,而是一个嫁给中国人、做了中国家庭的主妇和母亲的美国妇女的亲身经历。”吴先生用独特的视角、切身的感受为西方社会了解新中国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材料,为西方探寻神秘的红色中国打开了一扇文化之窗。

入籍中国后,吴先生更是将“向不了解情况的外国人介绍中国”作为自己的使命。她利用一切机会介绍、宣传中国的历史文化、美丽风光、教育发展等情况,她的双语优势、独特经历,让她的推介获得了独特价值,赢得了外国读者和听众的深度认可。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吴先生笔耕不辍,先后将《在和平的日子里》《苦菜花》等作品译为英文,为中外文化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88 年,应中共中央编译局邀请,吴先生前往北京,翻译李鹏总理、姚依林副总理在全国七届人大会议上报告的部分初稿。凭借着母语优势和对中国的深刻了解,吴先生在攻克“清正廉洁”“执法如山”“凝聚力”等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词语翻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的翻译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和马列著作编译局专家的认可和称赞,并被认定为这类词汇的标准译法。《人民日报》更是称赞吴先生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红娘”。

“我是一名中国教师”

吴先生兢兢业业、诲人不倦,在近70 载的科研执教生涯中,先生的教学方式幽默新颖,对待学生认真严格,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为人治学,在三尺讲台上成就了桃李万千。

先生上课形式活泼,把会话课搬出教室,在校园里让学生用英语来介绍一花、一草、一物,在食堂中用英语来描述大饼、馒头、面条、米饭,在图书馆用英语来借书、还书;经过她的精心挑选和认真翻译,《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变成了中英文对照的自编讲义;她把童话改编成剧本,学生们扮演狼外婆、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欢声笑语中学生的英文水平得到了提高;她教风严谨,从论文选题、写作提纲到最终答辩,与每个学生至少要面谈四次,要求字数在2 万字以上,绝不允许抄袭。她说,“现在要求严格,将来他们一生受益”。

先生长期负责英语口语、美国文化和英美文学等本科生课程,主讲《英美文学批评》《英美文学》《英文写作及阅读技巧》等硕士课程;还是首批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并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参与编订教材、设计硕士课程、开办青年教师研修班等,致力于英语口语、美国文化、英美文学及翻译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先生为河南大学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不辞劳苦,参与培养了数千名本科生、300 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

先生事不避难,业不避细,事必躬亲,身体力行,为外语学科的发展竭尽全力。先生注重梯队建设,亲自挑选有潜力的年轻教师,为他们量身打造培养方案;挑选优秀的研究生组成第三梯队、第四梯队,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优秀人才。

先生深邃的学术思想、独特的治学理念极大地推动了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的学科建设,也在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及外语教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先生芳若茉莉,氤氲后生,先后出版《实用英语语音学教程》《英美文学批评史话》《美国的农业及其农业教育》等学术专著。其论文《中国学生与阅读技巧》获评河南省教委1987 年度中外教师英语教学研讨会优秀论文,《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培养高层次英语人才》获1989 年省教委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 年,其在《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发表论文《浅谈尤金·奥尼尔的戏剧语言》。

先生品似白雪,誉满天下,以其无限的魅力、高洁的人格赢得了河南大学师生的衷心热爱和社会各界的无比认可。先生2019 年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纪念章”,曾被评为河南省“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获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获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十大功勋外教”称号。

铁塔永固,思念无绝。

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温厚长者而扼腕,为失去这样一位学术大家而恸惜!

猜你喜欢

外语学院河南大学吴先生
归 去 兮
How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of an Hour Using Id, Ego and Superego
咏 河 大
Pilot Study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eness and Prosodic Features
Using visual pedagogy to help adult immigrant in Australia
The Color Purple
故 乡
微笑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