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减压术对中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2022-05-27陈燕豪梁春妍岑卓英林国庆
陈燕豪 梁春妍 岑卓英 林国庆
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遭受直/间接暴力后所引发的一种损伤类型。损伤后,患者会有昏迷、颅内压升高及感觉障碍、呼吸循环障碍等情况出现。重型颅脑损伤由于有着比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因而需即刻进行治疗。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抗感染、清创、纠正休克等方法治疗该病[1]。手术治疗方法中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的经典术式,其能够实现患者颅内压的快速降低,但在手术过程中,减压过快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血压骤降、迟发性血肿及急性脑膨出等,因此,需找寻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2]。近年,控制性减压术凭借其降压快速、预后质量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日渐成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首选术式。本文围绕所收治的中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术式进行治疗,对比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20年1—12月诊治的70例中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选取时间不同分为2组,行大骨瓣减压术的35例作为对照组,行控制性减压术的35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经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为重型颅脑损伤;(2)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在3~8分之间[3];(3)受伤至入院时间均<24 h;(4)均与大骨瓣或控制性减压术的指征相符;(5)年龄均≥45岁。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如严重的心肺疾病、尿毒症等;(2)合并内分泌、免疫、血液系统异常;(3)颅脑内肿瘤、原发脑干损伤、弥散性轴索损伤等。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大骨瓣减压术,手术过程中,首先将骨瓣去除,然后把颅内压检测探头放置于硬膜切口位置,打开硬脑膜,并且呈放射状,对脑部水肿、血肿以及已失活的脑组织进行清理。若未达预期颅内压控制效果,可把颞叶及额叶等非功能区的组织实施切除,用于扩大面积,实现更好减压。缝合修补过程中,可采用游离骨膜、颞肌筋膜瓣,还可用人工硬膜减张。将引流管置于侧裂,最后对血块进行清理,并进行止血,常规关颅。
1.2.2观察组 开展控制性减压术:把骨瓣去除,在血肿最显著的硬膜处,作一个横行切口,将出血性脑脊液、部分血液肿块有节制的释放,以此实现减压目的;吸氧浓度适当增加,且加快换气,促进颅内压进一步降低;把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到颅内,控制深度,即≤2 cm,若颅内压<20 mmHg,便可将硬脑膜进行切开(放射状),并把吸引器置入到硬膜切口处,同时将一些挫伤或者血肿组织吸除干净,促进颅内压的降低,直到脑组织无膨出情况,便可将硬脑膜完全敞开,且悬吊;待血肿清除干净后,找出出血处,予以止血。针对有较高颅内压且脑组织膨出的患者,用咬骨钳咬除蝶骨嵴,并将骨窗扩大,促进颅内压的降低。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1)疗效。判定标准[4]:手术后无缺陷,能够正常投入工作、生活为显效;治疗后仍存在轻微残疾,生活基本能自理为有效;治疗后出现重度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但意识清醒,或处于植物状态,为无效;发生死亡,为死亡。显效、有效例数相加之和与总例数的比值,为总有效率。(2)不良反应。如发生脑梗死、低钠血症、迟发型颅内血肿等。(3)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恢复正常生活,但有轻度缺陷,为5分;残疾但可独立生活,为4分;若意识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为3分;仅有最小反应,如眼睛能睁开,为2分,死亡,为1分。汇总患者分值,分值越高,预后越好。(4)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5]。用于评定2组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总分100分,分值与患者神经行为认知状态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对照组35例,年龄43~77岁;观察组35例,年龄45~78岁。2组GCS、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情况比较
2.2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8.736,P=0.003),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8.57%)(χ2=6.436,P=0.011),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2.4 2组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2组GOS、NC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2组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2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分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中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急危重症,有着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在对此病进行治疗时,对休克进行纠正,以及促进颅内压降低,是治疗此病关键所在,但许多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恢复欠理想[6]。有报道强调,重度颅脑损伤后,会出现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等表现[2],这些表现会对患者的脑部调节功能造成损伤,升高颅内压。针对此种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且有效的处理,轻者会引发脑梗死、颅内出血等,重者可致死亡。所以,做好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减压操作,以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时,以促进颅内压的降低为基本原则,并使其维持在稳定状态,所以,临床多采用手术方法来治疗。常用术式为大骨瓣减压术[7-8],该术式操作简便,作用直接,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但切口创伤大;另外,由于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的神经中枢已遭受损伤,调节功能异常,因而术后易引发多种并发症。故需找寻一种更为合理且高效的治疗方案[9-11]。制性减压术实为一种新型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式,能够使颅内压降低,且维持其稳定状态,主要优势为:(1)留置颅内压监测探头能够降低颅内压,且使其处于稳定状态,防止压力填塞效应消失而对脑血管造成损伤,使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减轻[12-13]。(2)采取逐级分步剪开硬脑膜的方式,有助于降低局部脑膨出的风险,此外,还能预防脑疝形成[14]。(3)逐步释放降低颅内压,可减少血压骤降、迟发性血肿及急性脑膨的发生率,且可以防止过度变形、牵拉等,预防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15]。但在手术治疗中,应注意如下事项:(1)术中降低颅内压虽然对脑部供血、供氧恢复有利,但不能盲目性、持续性降颅压,以免损伤脑组织,影响脑神经的恢复;(2)应做好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工作,这不仅有利于减少手术风险,而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本文结果可知,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提示控制性减压术在治疗中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方面,有着更好效果,且安全性更高。本结果还显示,观察组GOS、NCSE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表明控制性减压术在改善患者症状上,有着突出效能。
综上,将控制性减压术应用于中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治疗,可获得不错效果,不仅能显著改善神
经行为认知、昏迷等症状,而且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