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作文编排变化及思考
2022-05-27张芸芸
张芸芸
统编语文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更加系统和具体,教学目标也更为明确。教材中的作文编排也有了全新的变化,下面探究统编语文教材作文指导应遵循的原则等,以期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统编语文教材作文指导应遵循的原则
1.作文指导应具有层次性
结合学生作文的层次性,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手,逐渐向书面表达训练过度。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根据相应的作文单元,设置不同的作文难度,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选取的作文题材应具有生活性
若语文教师选取的作文题材具有一定的生活性,会大大降低理解难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另外,在选取生活化的写作题材时,应联系学生生活實际,以免选用的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打击学生的写作兴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意识。因此,在作文指导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紧密围绕学生的特点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写一下你的好朋友”作文训练中,让学生深入理解朋友的概念后选一个朋友,写出这个朋友的特点,或与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看法或认识等。
4.保证交流的多样性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可据此设置相应的写作主题让学生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应建立相对健全的评价体系,如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使学生在评价与交流的过程中感到愉悦,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统编教材作文编排的新变化
1.设置作文单元
语文教材在3年级上册到6年级下册的8本教科书中,各安排了专门的作文练习单元。每个作文单元都从养成学生某一特定作文能力展开,其中包含了明确的写作任务及写作要求,还配有相应的插图,等等,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写作培养模块。从这一新趋势中我们不难发现,写作学习与阅读学习已同样重要,未来作文学习在整个语文学习中会越来越受重视。
2.全新的话语系统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各单元作文练习,相对于过去的教材而言,设计及要求更为简单清晰,并且图文结合,更符合小学生的阅读需求,能拉近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更适合教师教学指导。这一创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体现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体现出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3.目标明确操作性强
从单元介绍到课后练习,统编语文教材的教育目的很明确,让小学生通过阅读就能明白其中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更值得一提的是,每次作文训练的切入点都非常适合小学生。例如,3年级上册第5单元作文练习,重点是让学生留心观察;4年级下册第8单元作文练习教学生如何进行心理描写;5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作文练习让学生学习景物的动、静描写。这种练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都有得到相应的收获。
另一方面,这一全新的作文练习编排也非常方便教师教学,操作性更强。例如,4年级下册中《我的乐园》这一课,首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考我的乐园在哪里;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理想中的乐园模样、喜欢在乐园里做的事情,以及这个乐园带给自己什么的体验等信息填写到表格里,对乐园的想象过程,就好比是在为接下来的作文列提纲;最后,鼓励学生把写好的文章分享给其他同学。这种编写及呈现方式可以让教师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也会更加清晰,为教师顺利开展作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4.重视作文交际性及培养读者意识
教师明白开展作文练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但学生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写话和作文,甚至仅仅把作文当做一项学习任务来完成,这种认识只会导致学生盲目学习,应付了事。在之前的教材版本中,对于作文训练中的读者意识很少涉及,而新的作文训练编排在这一点上做了很大改变,在加强学生读者意识养成的同时,也强调了作文的交际功能。对教材中作文训练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发现,基本每一部分作文练习都会要求学生在完成作文后与同学分享、交谈、讨论等等。学生有了读者意识,了解了作文的交际性,在写作的过程中自然会更多地进行情感的倾诉,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5.高度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影响,以往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并不太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而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四个学习阶段都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这是对之前教材不足之处及时作出的改善及调整,并在3—6年级作文练习中穿插设置与观察相关的专项练习,培养学生连续观察及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6.更加重视应用文学习
通过对统编语文教材的汇总,我们发现其中不仅保留了过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应用文,例如请假条、留言条和信件等,还增加了海报、毕业赠言等等,这些应用文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也充分说明了教材编写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小学语文综合性比较强,也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
三、新变化下的新思考
1.掌握作文技巧的要点
统编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中小学生需学习和掌握的众多知识点和读写练习内容,根据各阶段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将相应的学习内容安排到了不同年级的不同单元中。这种编排便于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同时便于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检测和评估。统编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有明确的切入点及目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从最基础的作文知识、作文技巧指导开始,需要循序渐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要学习的作文方法是什么,之前学习过哪些方法,之后还要进行哪方面的改进和提升。既不能忽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又不能设定过高的要求,给学生造成压力。例如统编教材中有四个与写景相关的作文练习,每一次练习都是前一次作文的加强版,层层递进,易于学生逐渐掌握写景的要点。
2.创新设计单元整组学习
相对于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3年级上册开始,往后的每一册教材中都单独设置了作文单元。教师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用意,基于作文训练要点,围绕学习目标推进教学计划,以发挥好整套教材的作用。
如3年级上册第5单元,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如何留心观察身边事物。教材为了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特意安排了两篇课文及两篇例文,最后才是作文训练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過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记录观察的简单方法及如何细致观察,并且能够自己制作详细的观察记录单,之后再通过对两篇例文的品读让学生掌握几种行之有效的观察和记录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以“我眼中的缤纷世界”为题写作,这样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便可以轻松地完成本次作文练习。这种教学策略,可以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便于教师精准施教。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观察”有最基本的了解,并且明确小学生应该拥有哪些观察方面的能力。观察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目的性很强且有计划的思维活动,其基本的观察方法有很多,如日常观察、人物观察、对比观察,等等。此教材在编排上把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多种观察方法,分散穿插在各年级的写话及作文训练中。
例如,在以“生活万花筒”为主题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观察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观察周围人的特点,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出来,积极与同学交流,从而促进学生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通过学生描述的生活,可充分了解学生对生活的主观认知和写作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以此为依据,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练习计划,有效提升其写作能力。
4.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应注重对写作情境的创设,营造轻松乐学的氛围,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写作学习中。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动力,因此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教师可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次,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在相应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与此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问题的解决过程写出来,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在强化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以“我的动物小朋友”为题写作时,首先可创设情境,如我和爸爸妈妈在假期去动物园玩,看到了许多小动物,如猴子、鹿及熊猫等。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说出喜欢的原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重情境的丰富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甚至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前预习,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才能更好地互动,增加学生的参与感,使得教师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共同成长。首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课前预习任务,为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标注出来,并在课堂上予以解决。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热情。
例如,在以“身边有特点的人”为主题作文前,应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与人物特点相关的词汇,使学生拥有足够的词语写出人物的特点。其次,应指引学生对身边的人进行观察,如妈妈及同学等,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学生应在课前查找描写人物特征的语句,为写作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断提升,写作素材的积累更加丰富,从而写出质量更高的作文。
总之,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在作文学习内容的编排和设计上是层层递进的,这种全新的编排更加科学和全面,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把这一教材用好,教师就必须充分了解其中的新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新的变化势必会引发新的思考,而新的思考需要付诸新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达成新教材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