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永远的航天梦
2022-05-27
2021年10月16日00时23分,我国开启了神舟十三号太空之旅,航天员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其中,女航天员王亚平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也成为了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航天梦的萌芽
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说: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当时还是飞行员的我和战友在电視机前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看着火箭灿烂的尾焰,内心突然萌生了当航天员的想法:中国有自己的男飞行员、女飞行员,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男航天员,那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就在那个时刻,我的心里悄悄种下了一颗“航天的种子”。
2009年,王亚平接到航天员选拔通知,马上就报了名。她说,最开始的时候,家人是不同意的。她还记得父亲开玩笑说:“你在地球上飞一飞就行了,跑到地球外面多危险?”但后来,家人看王亚平很坚定,也就支持了她的决定。
2003年植根在心中的航天梦,十年之后终于实现——2013年,王亚平作为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乘组成员飞上了太空。
拼搏的人生最壮美
结束“神十”任务返回地面后,王亚平给家乡烟台的孩子上过一堂科普课。
授课中,王亚平提到第一次跳伞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飞机就是跳飞机,印象太深刻了。我记得第一次要跳伞时,大家都很兴奋,勇敢、果断地就跳下去了。但第二次跳时,大家都沉默了,新鲜劲过后,剩下的都是恐惧。但是大家没有一个退怯的,都战胜了自己,战胜了恐惧。”
而航天员的生活更是单纯又规律,不仅要学习海量的知识,还要进行一些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其中,最具挑战的训练是超重耐力训练,在这个训练中,受训者要忍受8个自身的重量压在身上。虽然在训练中随时可以按下暂停按钮,但从没有一个受训的航天员选择按下……
王亚平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家乡的青少年,梦想像天空中璀璨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追寻,终有一天能触手可及。
有梦·追梦·圆梦
王亚平说,2013年从太空回来后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和训练,中间一直在备战空间站任务,随时准备重返太空。“航天员的状态只有两种,飞行和准备飞行。”此前,王亚平接受采访时表示,包括她在内的全体航天员始终在全力备战空间站任务。
她提到,针对空间站任务的每项训练,都十分具有挑战性。
以模拟失重水槽训
练为例,航天员们每次水下训练都会持续四到六个小时,体能消耗巨大。他们曾经有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每次水下训练的体能消耗相当于跑一次全程马拉松。
在水下训练时,航天员所穿服装会有四十千帕(压强单位,全称为千帕斯卡)的余压,这就需要他们先用一部分力去和服装对抗,然后再做动作,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力量消耗。她回忆道:“记得我刚来航天员大队时,听师兄们讲,每次水下训练完成后,手会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
虽然每天都要经历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但每次练完之后王亚平都会很高兴。因为在她心里,会觉得自己又练了一次,离梦想也就又近了一步。
神舟号发展史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1日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
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
神舟十二号 2021年6月17日
神舟十三号 2021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