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2022-05-27卡依沙尔汪世婷
卡依沙尔 汪世婷
[关键词]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应对措施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南京医科大学“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主流网络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研究”(2020SKSY08)
[作者简介] 卡依沙尔(1991—),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医学硕士,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主要从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汪世婷(1991—),女,安徽池州人,法学硕士,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辅导员,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7-0185-04 [收稿日期] 2022-01-26
医学从人类生命诞生开始就伴随着人类,同时它又是一门“新”的学科,近百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医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作为建立在自然、人文等综合性科学上的应用实践学科,主要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综合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以弥补过去单纯从生物学角度考察的缺陷,当今医学则更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对于医护人员专业和人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当前高校培养医学生的压力重重。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行业的后备军,新时期社会转型及文化环境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不仅学业压力大、学制长,而且专业需求导致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高,因此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难点。
一、当前困境
(一)医学教育专业难度大,培养周期长,培养环节复杂
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而且必须相融合的观点应该成为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医学教育较其他领域专业性强,对于技术要求很高,故医学教育的课程难度大、体量多,整个培养周期较其他专业明显较长,导致学生和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受重视的程度明显不够,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有待提高。医学的专业性较强,在现代医学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出现了“技术至上论”,导致部分医学生对当前政治热点和社会问题不感兴趣,甚至表现出淡漠和反感。在培养后期,医学生因专业实践需要离开学校,在医疗机构完成专业相关实习和见习任务,临床上繁杂的工作导致带教教师更加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导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医学生培养环节的漫长和复杂存在盲区。
(二)医学人文知识重视程度有所欠缺
高等医学院校在招收医学生时,对学生高中学科设定为理科生,故相对文科生来说缺乏一定的人文知识。后期由于在校期间医学课程设置的原因,专业课负担过重,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了医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不足。有研究表明[1,2],受到来自专业课程和社会方面的压力,部分医学生对人文学习轻视,对人文知识的兴趣不足,也反映出其在学习中存在严重的功利思想和实用主义,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认识不够深刻。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结构不合理,数量上明显偏少,不少学校以思想政治教师代替医学人文领域的教师授课,偏于“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一定的医学专业背景,致使教学效果平平,学生整体反映平淡。一项在医学生中展开的对医学人文教学的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其满意度不高[3],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医学终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可能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带来负面影响,限制医学生的发展。医学人文教育不仅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也从人文科学上助力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性人才。医学人文教育的缺乏从短期来看似无伤大雅,但是长期来看,会制约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不利于医学生形成优秀的职业素养,在今后医疗实践活动中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三)当前医学生就业和升学形势整体压力较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医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全国每年有近1000万大学毕业生,考研人数更是接近500万,医学院校学生就业往往需要更高的标准,许多医疗机构在招聘时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历层次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二线大城市三级医院的岗位仅仅对博士研究生抛出橄榄枝,其他用人单位的最低要求也是硕士研究生,只有基层医疗机构对本科生开绿灯。但是医学生对自我价值还是有很高期待的,促使医学生在进入高年级时就一心学习,只为提高学历,其余的各类活动基本不参与,一切为升学服务。医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状态,对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个难点;但是又因为就业形势关乎学校的就业指标、关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往往对于高年级学生的思想教育流于形式。
(四)当前社会不良思潮对医学生的影响较大
当今社会中各种思想和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借助于網络,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得到了迅速传播,使得大学生面临不同文化的冲击,面临着多重选择。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精致的利己主义,使得部分大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功利性变得很强,缺乏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合理规划。部分临床医师及带教教师盲目追求经济利益,陷入金钱异化的漩涡中,违背了医学的宗旨,在一定程度上对医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
(五)社会上暴力伤医事件频发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医疗领域工作场所暴力指导框架报告中,把“工作场所暴力”定义为:在工作场所发生的辱骂、威胁、攻击从业人员并给当事人带来身心伤害的事件。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7年5年间,公开报道的恶性伤医案件为228例,广东、湖南、江苏、四川、浙江是暴力伤医的高发省份[4]。据林文静等[5]对某医科大学480名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表明,90%以上的医学生关注媒体报道的暴力伤医事件,其中37.9%的医学生认为暴力伤医事件发生后自己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会下降。据张丽娜等[6]对57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暴力伤医事件对医学生职业认同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许多高年级医学生犹豫今后是否继续从医。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当前频发的暴力伤医事件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也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六)当代青年学生个性鲜明,个性化特征明显
当前在校医学生普遍是00后,00后大学生普遍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容易接受和学习新生事物,但是辨别能力较弱,因为社会阅历较浅,对社会上许多问题的看法简单化、片面化甚至容易极端化,对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认为教师管得过多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兴趣。与此同时,身处“内卷”的大时代背景下,虽然平时自信张扬,但是抗挫折能力较弱,在学生、生活、人际关系和情感等问题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一蹶不振,甚至怀疑自我、否定自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学校日常思想教育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显得很谨慎,担心给青年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二、应对措施
(一)加强医学人文关怀教育
医学的目的在于救死扶伤。“伤”不仅仅是疾病带来的身体上的疼痛疾患,也指精神上的痛苦折磨,因此医学生不仅应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还应具有哲学家看待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心理学家情感共鸣和给予积极心理暗示的能力。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医学生的教育要“五术”并举。
在新时期我们要加强对医学生人文的教育,强调成长过程中过硬的医学技术与心中有爱的仁术并举,积极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不仅是有机体,还和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统一。注重医学生人文思维的构建,要从基础的医患沟通教育开始,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医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渗透。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要身体力行,努力让医学成为有温度的学科。
(二)引领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时期,我们要用伟大的抗疫精神引领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医德、优秀校史文化中的崇高精神引领医学生的价值导向,将德智体美劳的培育工作纳入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培养新时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医学人才。教育医学生心中不仅要有“小我”,还要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大我”,始终铭记将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终身信仰。
(三)做好新形势下医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类信息的鱼龙混杂,对做好医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学生的线上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常态。我们要利用好网络新媒体技术平台,加强对网络新媒体平台的维护和管理,深入学生网络空间,了解医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类诉求,积极解决他们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难,避免一些不良事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发挥青年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宣传制作一批贴近医学生日常的网络新媒体作品,引领主流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在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品格塑造上多下功夫,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平台上的不良信息和错误观念,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网络互动,完善联系学生、服务学生的网络机制。
(四)加强附属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直以来,在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中,因医学生日常忙于见习、实习等临床教学任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同时,有些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养和日常不恰当的言行举止也影响着医学生。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应当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于“医教协同”,形成“学校—附属医院—二级学院”的合力,在附属医院配备专门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队伍,把立德树人工作贯穿医学生培养成才的全过程和各节点,合理安排和分配医学生临床见习实习、学业考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时数,加强对附属医院带教教师和医护员工的教育,为医学生成长成才和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教风与医德医风,同时发挥附属医院党组织的核心育人作用,定期召开党组织研讨会议,充分发掘和运用临床各学科教学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五)努力成为医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医学院校的政治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和个性鲜明的青年医学生,不仅要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下功夫,还要深入学习了解与医学相关的课程,广泛涉猎哲学、心理学、艺术等学科,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提升自身实力,增强教育引导和服务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努力成为医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
积极开展“四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即進宿舍、进班级、进食堂、进网络空间,密切联系学生和学生家长,与学生交朋友。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真正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用自己的真知、真诚、真情为学生的成才保驾护航,取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了解学生、陪伴学生、引导学生、包容学生、倾听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結语
大学阶段是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医学院校应当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关系到医学生自身的发展提高,也关系到我国医疗健康事业未来的发展。医学院校要着力解决当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难点,主动挖掘专业课程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融合,培养德技双馨的医学人才,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春,刘伟,李铁刚,等.医学研究生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效结合的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7):87-89.
[2]李奎刚,王晨艳.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医学人文教育的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0):24-25.
[3]梅姗姗,李政,张新庆.228例网络媒体报道暴力伤医事件的质性数据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6):439-442.
[4]林文静,师琳,唐沛妍,等.媒体关于暴力伤医事件的报道对医学生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5):611-614.
[5]张丽娜,马晓玲,张春杰,等.暴力伤医事件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10):145-147.
[6]雷明明,贾慧群.网络时代如何做好临床实习生思想教育工作[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3):288-290.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due to the long training cycle of medical students, the lack of medical humanistic knowledge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of adverse thoughts in the society,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violent medical injuries and the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of young medical students. We should improve our political position, further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nhance Morality, Foster Talents, strengthen the humanistic care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carry out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ddition, we should accompany, guide, tolerate and listen to students, become close friends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constantly explore new mod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lemma;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