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
2022-05-26张剑波
张剑波
(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3.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创业经济研究中心)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三个标志性产业阶段。数字化转型正在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对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格局产生深远影响。2016年,杭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G20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数字经济概念应运而生。2017年国务院在“两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数字经济,指出要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
国家统计局2021年6月正式公布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以下简称《数字经济分类》),首次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围: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即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它成为衡量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统计标准。《数字经济分类》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五大类。其中:前四大类为数字产业化部分,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第五大类产业数字化部分,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按传统产业分类,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包括通信产业、计算机基础技术产业、软件产业、软硬一体化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等。
一、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的界定
本文把国内数字经济领域以下四个方面的企业界定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1)数字经济领域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2)数字经济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3)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于2008年开始的“创新型企业”试点,到2012年共五批试点名单中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4)工业信息化部和财政部于2011年开始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到2020年共十批,其中属于数字经济领域的企业。
以上企业去掉重复统计,合计120家。其在中国大陆内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如下。
二、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按区域分布的情况
(一)按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分
由图1可见,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区域(占80.8%),接下去依次是中部、西部、东北,但合计也不到20%。
图1 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在四大板块的分布
如果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数据为基准,按每百万常住人口拥有的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排序,则依次是东部(高于全国平均值)、东北、中部、西部(见图2),这与各板块科技教育底蕴、产业基础有相当大的关系。
图2 四大板块和全国每百万人口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数量
(二)按传统行政大区分布
按传统行政大区统计,华北、华东领先(见图3)。
如果以“七普”人口数据为基准,按每百万常住人口拥有的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排序(见图4),则依次是华北、华东(高于全国平均值)、中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与各行政大区块科技教育底蕴、产业基础有相当大的关系。唯有地处西北的陕西省西安市,虽然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电子科技大学等理工科强校,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相关学科实力也相当可观,中央部属科研院所也比较集中,能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但却没有涌现大量的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整个西北地区只有注册在新疆的1家,耐人寻味。
图4 各行政大区每百万人口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数量
(三)按城市群发展带分布
按城市群统计,京津冀、长三角领先,再加上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发展带合计占比达到80%(见图5)。
图5 按城市群发展带统计的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占比
如果以“七普”人口数据为基准,按每百万常住人口拥有的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排序,则依次是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高于全国平均值),其余区域低于全国平均值(见图6)。
图6 按城市群发展带统计的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数量
(四)按省级行政区分布
按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省份)统计,19个省份有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其中,北京遥遥领先,广东、上海、浙江分居第二到第四位,江苏第五,安徽、福建并列第六(见图7)。除了安徽属于中部,其余都在东部,但安徽属于长三角。
图7 按省级行政区分布的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占比
如果以“七普”人口数据为基准,按每百万常住人口拥有的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排序,北京遥遥领先,上海其次,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分列第三到第七(均高于全国平均值),吉林第八、安徽第九,但已略低于全国平均值,其余省份则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与头部省份更是相差数十倍(见图8)。
图8 每百万人口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
(五)按城市分布
按地级以上城市统计,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分布在30个城市,北京遥遥领先,接下来依次是深圳、上海、杭州、合肥,五城合计接近全国的三分之二,显示出高度的地域集聚性(见图9)。
图9 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占比
如果以“七普”人口数据为基准,按每百万常住人口拥有的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排序,北京遥遥领先,深圳、杭州、鹤壁、合肥、泰州、上海、厦门分列第二到第八位(超过有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的30个城市的平均值),也远高于其余22个城市的平均值和全国平均值(见图10)。其中,鹤壁市因为常住人口少而使其每百万常住人口拥有的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数较高,是个例外。合肥、泰州超过上海,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图10 每百万人口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
三、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最多的5个城市情况对比
根据前述,按城市统计,北京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遥遥领先,接下来依次是深圳、上海、杭州、合肥。北京、上海、杭州、合肥四城分别拥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顶尖理工科大学和中央部属或中国科学院属科研院所等,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相关学科实力也相当可观,因此,四城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产业发展环境优良,居于头部,可以理解。深圳科教资源相对不如上述四城,甚至排不上全国城市前20位,但是深圳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都比较强,所以也能涌现出较多的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而且在总量上超过上海。
下面把5个城市的主要条件进行对比(见表1)。国家级科研平台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一般都依托于科研实力较强的大学、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故不再单列。
表1 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企业最多的5个城市主要条件对比
表1(续)
四、结语
一是按“四大板块”来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数量最多的前5个城市中有4个位于东部。
二是按传统行政大区统计,华北、华东领先,几乎齐头并进。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数量最多的前5个城市中有3个位于华东,分布更均衡。
三是按城市群发展带统计,京津冀领先,长三角紧随。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数量最多的前5个城市中有3个位于长三角,集聚效应较为明显。
四是按省份统计,北京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广东、上海、浙江分居第二、第三、第四位,江苏第五,安徽、福建并列第六,前6个省份占据全国近八成。
五是地级以上城市中,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数量较多的城市,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合肥最为突出,呈现明显的极化现象。
北京市由于科技教育资源丰富,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相关学科实力突出,能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因此,无论是数字经济规模及其在GDP中的占比,还是数字经济领域典型龙头企业、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数量总量和人均数都是遥遥领先的,堪称“高峰”。
深圳市虽然科教资源相对较少,但是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加上地处工业信息化部认定的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和在GDP中的占比都是全国城市第一,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数量总量和人均数都是全国城市第二,表现亮丽。
上海市科技教育资源,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相关学科实力都仅次于北京,地处工业信息化部认定的集成电路集群,数字经济规模及其在GDP中的占比都是全国城市第二,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数量总量是全国城市第二,人均数量也进入全国城市第七。
杭州市科技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明显,加上地处工业信息化部认定的数字安防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和增速都名列全国城市前茅,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数量总量是全国城市第四,人均数是全国城市第三,发展势头良好。
合肥市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数量总量和人均数量都是全国城市第五,其表现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