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冠军苏州长成记

2022-05-26平燕曦

苏州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世界冠军跆拳道苏州

平燕曦

梦想:漫漫百年体育路

苏州在近现代体育史上的高光时刻可以追溯到110多年前。据学者研究,1910年10月在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运动会上,由东吴大学为班底的足球队就代表吴宁区亮相赛场,成为仅有的三支参赛足球队之一。这支被称作“东吴大学堂踢球队”的球队历史,更可追溯到东吴大学创建伊始的1903年。之后,他们曾与上海的南洋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杭州之江大学联合组成东华足球会,与上海公共租界的西人足球队比赛,屡次获胜,一时风光无二。

26年后,东吴大学经济系学生程金冠经过漫长的海上颠簸来到德国,参加了柏林奥运会的三个短跑项目比赛,成为“苏州奥运第一人”。由于实力不济,他最终小组出局,却留下了那张与短跑巨星杰西·欧文斯的著名合影。程金冠与冠军无缘,成为他和苏州一个长久的痛。

作为记者,我曾采访过程金冠老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解不开的奥运情结。1992年北京首度申奥,老人四处奔波,为申办鼓与呼。遗憾的是,2001年5月,在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两个月前,88岁的程金冠与世长辞了。

而就在北京奥运会上,代表他家乡出战的中国选手陈艳青和吴静钰一举摘下了举重和跆拳道两枚奥运金牌。苏州一下子又多了两个世界冠军。

这,可能是对老人最好的安慰。

当年东吴大学的队员与“足球宝贝”

强盛时期的中国女排

荣耀:一部青春群芳谱

时光斗转。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州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冠军。1979年,土生土长的孙志安与队友合作,取得了第二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的双打冠军。

过了两年,由教练袁伟民、队长孙晋芳领衔的中国女排夺得第三届世界杯女排冠军。巧的是,这两个灵魂人物都是苏州人。只是,作为教练员的袁伟民并不在苏州世界冠军的群英谱里。而队中另一个灵魂人物郎平,其母亲是长年居住在苏州的苏州人。我的朋友从前经常能在小区里看见这位高挑和蔼的老太太,偶尔还能遇见郎平。

中国女排在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所向披靡,在国内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体育热潮。“女排精神”成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原动力。我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女排在苏州打比赛时人们纷至沓来的情形。那时迷恋集邮的我把贴有女排夺冠邮票的纪念封寄给他们,希望得到全体队员的签名,最终如愿以偿。

手上有份横跨40多年、且在不断增添的名单。上面清晰地写明苏州到底出了多少个世界冠军。而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这份榜单中又新增了两张稚嫩的面孔:羽球冠军何冰娇与射击冠军盛李豪。其中射击世界冠军盛李豪出生于新世纪之后,不过十七八岁。距风云初起的东吴足球队已经整整100年了。

不妨来梳理一下这份冠军榜:

羽毛球:孙志安、张军、蔡赟、王适娴、何冰娇

跆拳道:吴静钰、刘利平、张华、王云、赵帅

技巧:周丹、王菊、吴俊、沈国华、薛王鑫

举重:陈艳青、顾薇、唐卫芳、刘海华

排球:孙晋芳

柔道:王娟

现代五项:陈倩

蹦床:张凌峰

轮滑:郭丹

田径:周春秀

射击:盛李豪

在这张群芳谱中,共有26位选手为苏州夺得了近百个正式国际比赛的冠军。这在苏州这样一个地级市中,殊为亮眼。

而作为资深的媒体人,我并不看重冠军的人数或者成绩的高低。我想知道的是,这个城市是怎样铸造出冠军的,冠军们为这个城市带来了什么?

传奇:太湖女儿的坚韧人生

1995年的某一天,张家港南沙镇,16岁的陈艳青就坐在我身旁。

这个镇是著名的举重之乡,亚洲青年举重锦标赛在这里举行。一个苏南小镇承办洲际大赛,这实在是个极具新闻价值的事情。我与一位同事驱车前往拍摄专题片,在那里,认识了这个稚气未脱的苏州选手。

那是她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却一点也不紧张。出生在太湖西山镇的她站在家乡的赛场上,人生第一个国际比赛冠军手到擒来。比赛之余,她会时不时跑到台下的记者席,看我们拍摄,还问这问那。我打趣地跟同事说,这孩子首次参赛,心理素质可以,前途无可限量。

果不其然,陈艳青在后来的体育生涯中所向披靡,从亚青赛、亚运会一直杀到世青赛和世锦赛,并获得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资格。

彼时,中国女子举重在世界赛场上傲视群芳,苏州的祥云女子举重队在全国成绩卓然。但出于女子举重项目在全世界普及提高的需要,有些级别的比赛中国队并没有派人参加。陈艳青所在的级别不幸被划在其中。没能参加悉尼奥运的陈艳青大受打击,选择了退役。

孙志安与张军两代冠军同框

陈艳青是公益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003年,心有不甘的陈艳青放不下家乡父老的重托,选择复出备战奥运会,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金牌。又过三年,已是苏大商学院学生的她难舍对举重事业的情愫,再度复出,又在北京奥运会上成功卫冕。

在苏州的世界冠军榜上,身高不足一米六的陈艳青一个人就夺得七个世界冠军。而一个果农的女儿两度复出,拿到两枚奥运金牌,她的故事实在励志。

因缘:“神仙眷侣”的苏州奇遇

2021年7月的日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疫情推迟一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给沉寂已久的地球村带来了难得的祥和与活力。7月23日晚,庞大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出现在东京奥运会主赛场。而高擎国旗,走在代表团最前列的是苏州运动员赵帅。

帅帅的赵帅身高一米八八,是历届奥运会中国男旗手中最矮的,也是唯一非篮球项目的男旗手。他能获得这份荣誉,是因为在四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上,他摘得了男子跆拳道项目的金牌,实现了中国男子运动员在这个项目上不可思议的零的突破。在那届奥运会上,他的同门师姐吴静钰同样为苏州捧回了一枚闪亮的奥运金牌。

赵帅比赛英姿

四个月后,在苏州东山一处经过精心布置且秘而不宣的农家院落里,26岁的赵帅向他在国家跆拳道队的战友、同样是奥运金牌获得者的郑姝音展开了浪漫而热烈的求婚。

“这枚戒指代表着你是我生命中的唯一。我用它向你承诺:场上我是你并肩作战的队友,场下我做你一生一世的爱人。往后的余生,我只认定你一个人!”

泪流满面的郑姝音接受了他的求婚。他们成了中国体坛中屈指可数的奥运金牌伉俪。他们的人生将会在苏州这座城市续写篇章。

赵帅与郑姝音相识的十年,也是他们人生中最辉煌的十年。而这十年,与苏州密不可分。

2006年,11岁的赵帅跟着做跆拳道教练的二舅姥爷从辽宁朝阳的农村来到南方,进入常州市队进行跆拳道专业训练。这个后来被称作“四肢修长,兼具灵活性和爆发力的跆拳道‘天选之子’”,其实最初并不显眼。虽然训练刻苦,但由于性格内向,不出成绩,一度还被二舅姥爷派去洗厕所擦地板。

三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江苏省跆拳道队,为女队队员做陪练。当时的江苏女队实力突出,在世界大赛中夺金常如探囊取物。省跆拳道队采用的是省队市管的运作方式,主管单位和训练基地就设在苏州。

那是赵帅与苏州的初次接触。

省队的经历拓宽了他的视野,提高了他的训练水平,当他听省队的师兄们说起,如果在全国比赛得到前三名就能获得健将称号、还能免试进入大学时,大大提升了他的训练热情。接下来的一切便水到渠成了:2010年,他首次参加全国比赛就拿了第二名,次年便入选国家队。2013年他一举摘得全运会男子跆拳道的金牌,实现了江苏男队的重大突破。再过三年,赵帅在里约奥运会站上了跆拳道最高领奖台。2019年他再获世界锦标赛冠军。可以说,赵帅事业的每一次重大成就,都与这个城市密不可分。

我问,那你爱人愿意跟你一起留在苏州么?她喜欢苏州么?

他说那当然,“其实她跟苏州也挺有缘的。”2014年,世界跆拳道联合会公布了里约奥运会的入围资格,排名前30位的选手可以去打大奖赛。当时郑姝音排在第29位。

“她感觉快被踢出国家队了。”赵帅说,正是苏州大奖赛改变了郑姝音的命运。在苏州,被名不见经传的郑姝音一路打下去的都是奥运金牌和世界冠军等名将,这对郑姝音来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她由此搭上了去里约奥运会的“班车”,并最终夺得金牌。

东京奥运会后,赵帅得到了体育生涯中一段难得的宁静期。求婚成功的他与郑姝音开始谋划装修他们位于新区的婚房。一直以来都是在队里吃食堂的他们,也可以像普通苏州市民那样每天去菜场买菜回家烧饭了。这是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他们多么渴望能更多了解这个城市并尽快融入到这个城市之中。

“刚来苏州时,还觉得苏州挺破旧的。训练常常只是从三香路跑到狮子山,放假了最多也是去石路观前转转,买支冷饮就是很开心满足的事情了。现在闲下来才发现,苏州好美,特别是桂花开放的时候,满城那个香味简直是让人醉了!”

两栖:北京女孩的苏州跨越

细细研读一下这份苏州的世界冠军榜,你会惊讶地发现,冠军们的成长历程与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

改革开放之初,苏州更像是一个笑不露齿安分守己的大家闺秀,所以那时的世界冠军大多是本地人。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苏州在保持固有文化底蕴的同时,越来越呈现出多元与包容的城市个性。

于是,越来越多“新苏州人”来到这片热土,打拼事业,规划生活;于是,就有了“老苏州”“新苏州”和“洋苏州”三张名片。在苏州一千多万常住人口中,有近半数是“新苏州人”。苏州,已经成为排在深圳之后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

在苏州世界冠军中,超过一半的是“新苏州人”。他们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更多的色彩与活力。

北京姑娘郭丹就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世界冠军。

2003年,当13岁的郭丹孤身一人拎着旱冰鞋出现在运河公园的训练场上时,她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在苏州的十年拼搏,她终于为中国队拿下了轮滑史上第一个世界锦标赛场地赛冠军。之后又完美地实现了世界杯、世界运动会、世界锦标赛大满贯。她因此四次入围CCTV体坛风云人物,两次获得最佳非奥运动员提名奖。

☉“轮转冰第一人”郭丹

然而,郭丹并未就此止步——由于轮滑不是奥运比赛项目,她竟突发奇想,要去练滑冰,参加冬奥会!

郭丹的“跨界”玩大了!轮滑与滑冰,一字之差却是两个天地。这个差异就像是化学的诺奖获得者想要在量子物理上发明创造。

但她成功了。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赛道上,终于出现了2016年旱冰世界冠军郭丹的身影。虽然她只获得第10名的成绩,但她用不懈的努力,创造了绝无仅有的“轮转冰”神话。

如今,年近32岁、正在读苏大体育学院运动训练本科专业的郭丹仍没有放弃对梦的追逐。她还在满世界参赛,期待新的突破。

在郭丹的垂范和带领下,她所在的江苏轮滑队全体队员都开始了“轮转冰”的训练。从郭丹身上,人们看到了这座城市与世界冠军那种水乳交融的关联——

早在2002年,苏州市体育专业运动队管理中心挂牌成立,开始在全国较早地探索“省队市办”的运营模式。先后有跆拳道、男子手球、现代五项、速度滑冰和轮滑等4支省级专业运动队落户苏州。2020年,苏州又出台《姑苏体育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广纳全国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这种求贤若渴、筑巢引凤的姿态像不像体坛版的“昆山之路”?

而良好的生活和训练环境又大大激发了运动员的活力与潜能,让他们在各自的赛场拼搏出一个个冠军,书写下一段段传奇。这何尝不是“张家港精神”的另一种折射?

活力:城市因你而精彩

冠军因这个城市而闪光,城市因冠军而精彩。

如今的苏州,不光拥有26个世界冠军获得者和近百项次的世界冠军,也有着众多漂亮宏大的体育场馆、专业的运动队伍和每年大大小小的各类国际国内赛事。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马拉松等高端赛事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高水平运动员的参与。而竞技体育的热火也带动了群众体育的广泛普及:

长达180多公里的健身步道大多临水而建,每天在上面行走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成为这个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而城市的活力让市民成为最大的得益者和最直接的见证者。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苏州人的人均期望寿命为83.82岁,PK掉上海成为全国第一!

作为苏州传统优势项目的跆拳道、羽毛球、射击、举重、体操等也是后继有人,让人欣慰:有了冠军的榜样,加之国家倡导中小学生减负,参加体育训练就成为很多孩子和家长不约而同的选择。据说,苏州仅跆拳道馆就超过100家,接受跆拳道训练的孩子超过3万人!苏州最年轻的本土世界冠军盛李豪就是张家港一家射击训练馆的老板偶然发现推荐给市少体校射击运动队的。

喜欢吃油爆虾的郭丹和喜欢桂花香的赵帅,时常在训练比赛之余,回到他们梦想起步的训练馆,辅导师弟师妹训练,鼓励小朋友们爱上体育运动。“跆拳道会告诉你什么叫规则,会让你学会自立和自强。”赵帅说,他的许多师兄师姐在退役之后都选择了苏州,从事着薪火相传的少儿跆拳道的普及和培训。

他和她,以及他们各自的爱人,不约而同都表达了退役后继续留在苏州发展事业、开拓人生的意愿。在他们看来,自己早已是个苏州人了。

为此,赵帅还特意报名参加了园区的一个演讲比赛。他说从前的生活大多围着训练比赛转,面对社会自己只是个“小白”,要融入这个城市,就要主动出击。每一次尝试都是一种收获。

外语很好的郭丹最喜欢在诚品书店翻书的感觉。她说,打比赛去过国内外很多城市,只有苏州,既有浓浓的书卷气,又不失时尚现代的感觉,她现在回到北京反倒不太适应了。

“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教会了我一种人生:梦想是没有极限的。”她说。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世界冠军跆拳道苏州
玉泉冬奥文化节: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开讲“第一课”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跆拳道奶奶
嘻哈跆拳道
我的团长我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