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2022-05-26常俊红
摘 要:历史学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提升公民素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学科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学科,也是必修学科。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中学历史的教学目标。初中是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未来历史学习的奠基阶段,初中历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从各个环节着手,为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7-016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7.057
历史是中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承载着历史学育人的重要功能。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既立足于初中阶段教育和学生的特点,也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力争使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学会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问题,能够从历史的发展中汲取智慧,进而帮助初中阶段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新时期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这个背景下,各学科的核心素养逐渐明确,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涵盖五个方面,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是在历史教学原有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落实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实效。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教师观念亟待改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不仅需要做好教的工作,还要辅助和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也就是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历史。但是很多教师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依然坚持应试教育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學中就是死板地教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很排斥,甚至不理解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这样就难以把新课改的新理念有效落实到历史教学中,导致初中历史教学缺乏活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
因为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都是过去确实发生的事情,需要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准确记忆;但是在认知结构上又具有多样性特点,需要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准确把握知识,这对学生来说意味着需要灵活理解和应用,所以初中阶段学生要想真正学懂、学透历史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因为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有距离,教师基本上还是以讲授法为主,导致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单向输出;虽然有些教师也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还是以讲授课件内容为主,这种讲授式教学因为缺乏有效的互动而导致学生兴趣不够浓厚,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缺乏动力,导致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三)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阶段学习的科目与内容骤增,导致他们有些顾此失彼,这时学习的功利主义思想逐渐占据上风,学生认为语文、数学、英语是三大主科,而物理、化学又是未来中考的必然选择,所以自然会把历史学科放在无足轻重的位置,思想上就不会重视。所以学生无论是课上听课,还是课下作业都积极性不高,这会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核心素养很难得到培养与提升。
(四)学生历史学习不得法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基础性史实并不是学习的全部,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课外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理解力,这样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进而能够应用历史知识解决新问题,训练核心素养和能力。但是现在很多学生课外知识贫瘠、生活经验欠缺、理解能力不足,导致课堂上对很多内容的学习只是流于表面,对于基本概念、历史的阶段性特征等内容并未真正理解。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不能从基本的唯物史观角度看待问题,而是全凭自己的感觉;也没有基本的历史时空观念,无法真正利用所学知识深度分析问题,导致付出与收获难以匹配,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难以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
二、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教师观念要与时俱进
为了更好地做好新时期的历史教育工作,初中历史部编版统编教材已经普遍应用于教学中。同时,为了使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与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保持一致,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基本上已经修订完成。在新时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背景下,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成了大势所趋。这些变化都需要历史教师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发挥自身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主导者的角色,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还要以学生为中心,成为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也就是不仅要关注自己怎样教,还要关注学生如何学,这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而且随着高中阶段“双新”课改的推进,历史学科的变化较大,这势必也会给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历史教师首先需要在思想与观念上做出改变,进而才能够在教学行为上真正做出调整,适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初中历史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要从国家教育发展方向的高度审视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保证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符合新时期教育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重视深入学习与研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因为课程标准是引领初中历史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包含国家对初中阶段历史教育的基本规范和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编写初中历史教材、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教学评估、考试与命题的依据,理解了课程标准,教师才能够把握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才能够灵活应用教材实施教学。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才能了解如何在初中阶段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现途径,提升教学的针对性。DBD3C0E6-CAEE-4205-8CFC-D4293F933DC0
另外,还要重视学科教研在转变教师思想上的作用。“独行快,众行远。”学科教研活动是促进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教师通过教研活动不仅能够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以及总结教学经验,同时这也是历史教师之间思想交流与碰撞的过程。通过主题教研活动或者深度教研活动,可以加深教师对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进而研讨教学方法,为教师有效开展历史教学提供思想指导。
(二)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双基目标”发展到“三维教学目标”,再到今天的“素养目标”,这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与时俱进。而每一次变化不仅需要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思想上做出改变,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出针对性调整。当前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历史教学工作更加强调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与素养,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切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多给学生提供体验与探究的机会。教师可以尝试在常规的讲授法中融入以下这几种新的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根据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认知。教师在教学初中历史时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险恶环境,在这个基础上得出武装斗争的必要性;给学生呈现秋收起义后共产党在进攻长沙途中面临的困境,让学生站在当时的背景环境中理解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必然选择,这对于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方面的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自然能够理解井冈山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它完全符合中国国情,是正确的选择。
开展合作学习。学生是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歷史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就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上存在差异性,有些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一般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得更普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次进行分组,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同时鼓励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有效落实历史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促进学生历史素养获得整体提升。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单一的讲授法既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还会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为了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获得提升,角色扮演这一方式备受师生青睐。例如,在学习《秦朝的统一》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再利用历史地图进行辅助,学生在“远交近攻”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结合相关史料,很容易掌握秦灭掉六国的顺序,这对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都很有帮助。
(三)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课堂氛围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气氛,也就是精神环境。良好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学习热情饱满、态度端正积极、课堂参与度较高;反之,学生会心不在焉、反应迟钝、课堂压抑。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内驱力。
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历史教师日常要充分重视备课,做好课堂预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把讲授法、多媒体应用、学生活动全面融入其中,这样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让课堂教学有效、有序。教师要力争每节课伊始能够引人入胜,中间让学生感到“波澜起伏”,最后“余音不绝”,这样的历史课堂才会充满历史味道与独特的魅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也要重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要严肃、严谨;课下要关心、关注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历史学科,学生的历史素养才能不断提升。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
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的教育要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历史学科具有学习内容过去性、综合性,认知结构多样性,思维方式灵活性、求异性的特点,基础知识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依据,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基本概念和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则是进行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的基础,这也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但是对学生来说有一些难度。如果学生在初始阶段没有入门,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越来越多,所以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历史学科的特点意味着学生要重视理解与记忆基础知识,理解是基础,记忆是目标,只有理解了才能应用。教师要提醒学生上课注意听和记,听课不仅需要用耳朵听,还需要动脑思考、动口参与,也就是思维要跟得上。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结合个人需求做好笔记,针对教材内容合理想象,站在时代的背景下分析历史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才会全面、客观。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经常翻阅教材,起到复习、巩固的效果,为学生解决历史问题提供保障。
(五)丰富练习形式提升学生素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学习强调应用,也就是学生要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而不是简单死记硬背,这实际上也是在锻炼和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此,教师需要在课上和课后练习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通过丰富的练习形式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要利用好历史填充图册,它是初中历史教学配套的学习资料,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有巨大帮助,教师还要注意设计体验性和探究性练习,重视训练学生的史料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及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为了保证实效,教师一定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关注学生的差异,通过练习切实完成训练效果。
总之,在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面临新的发展任务,历史教学工作要契合新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要从初中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出发,不断进行尝试与优化,更好地发挥历史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施文峰.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
[2] 周晓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8(55).
[3] 石洁.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9).
[4] 李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8(13).
[5] 侯强.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10).
[6] 徐景凤.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中),2018(5).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常俊红(1993.12— ),女,汉族,甘肃岷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DBD3C0E6-CAEE-4205-8CFC-D4293F933D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