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案的实践
2022-05-26赵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发展与实施,不仅要求中学阶段培养好学生道德修养和打好基础知识,还要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即利用信息技术课程来增强学生信息素养。而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很多中学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案的实施没有正确的认识,忽视了培养和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而言,中学是最好的教育时期,因此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效性与时效性刻不容缓,急需探索和完善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案。
关键词:信息素养;评价方案;目标分类;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7-007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7.02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以及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逐年增高,因此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对于学生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现实意义。同时,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深入探究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却将更多资源和目光放在了方法和途径上,过多地关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也无法让学生真正清楚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程度。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此背景下,笔者深入探究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方案,并进一步结合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八年级信息技术课本纲要,以学生发展目标和教学要求为原则,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案。
一、理论依据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
当前国际上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有很多种定义,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给出了不一样的定义和要求。笔者结合中学生信息素养要求和众多专家学者的定义将信息素养的内涵概括为:“能够深度地内化和理解信息知识,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和动手能力并能根据需要而进行实践,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拥有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检索和处理的能力。”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是理论层次,是对信息有着正确的认知,在信息处理整合等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第二是实践层面,即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掌握研究检索的技能,动手能力较强,拥有良好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自我定位清晰。第三是理念层面,根据信息处理的要求来整合处理信息,能实现自我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知识技能体系,发散思维,建立创新创造意识,且拥有一定的批判和责任意识,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信息素养是理论和动手能力发展到一定高度而来的,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接受教育来获取,综合性和发展性极强。
(二)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在中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教学任务,简言之就是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和了解信息技术,进而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且能深入解析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科技和个人的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促使学生对信息的传输和获取有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并进一步掌握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从而在生活实际中建立起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价值观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终身学习的项目中,且能根据个人发展和就业的需要进行学习,为之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分类
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培养目标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师既要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最终以情感为纽带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中要秉持负责任、客观的态度,同时要符合社会法律的要求,不能滥用。教育学家布鲁姆曾经对三大培养目标进行了精细化描述:在知识方面,对于知识要进行逐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做到活学活用,在自学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分析理论,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技能方面,从模仿走向内化,实现巧妙利用,并能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做出相应反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注重对情感的接受和判断,有较高的辨析和反应能力。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信息素养评价方案也要以学生的发展和实际情况为本,进一步利用教学评价的功能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发展。同时,对于信息素养评价方案的确立,教师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摸清学生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此外,对于评价方案,要做到保密与知情的统一,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评价方案要做好保密工作,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同时鼓励学生质疑评价,在质疑中实现进一步的理解和内化,摸清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项,从而在之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改正和完善,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体现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
众所周知,每一门学科都是人文性、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因此在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方案中要体现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工具性和实践性极强,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必须有一定时间的操作,只有亲自验证所学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只有做到熟练操作,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这也体现了实践性的重要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学习更好地完善自我素养,使自己有更好的优势,并能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和面对工作中、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这也提醒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在不断获得经验的过程中解決其他问题。
(三)体现开放性和可行性
信息素养评价方案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至关重要,对于教师教学工作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也能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完善信息知识体系。同时,信息素养的内涵极为丰富,教师在制订评价方案的过程中不能过于片面,要体现开放性和可行性。这也是因为不同地区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条件不同,对于评价方案的设计要因地、因人而异。具体来说,不能在农村地区制订极高的评价方案或者城乡共用一套评价方案。评价方案面对的学生要有共同特征,在保证共性的基础上增强变通性,让不同的学校或教师能够灵活地利用这套评价方案。总之,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案的设计还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明确评价标准的可行性,进而帮助师生实现教学目标。换句话说,评价标准要在不同地区充分地发挥作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标准中的每一个要点要直观,要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有利于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调整。这要求评价标准具备可操作性。
三、中学信息素养评价方案
(一)确定信息素养评价目标要点
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我国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纲要来确定信息素养评价目标的要点,可以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具体综合评定。将知识层面分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术水平的层次两大要点。将技能分为操作应用、整理处理、运用能力、创造水平、评价方式五个要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自学情况和价值观三大要点,并且每一个要点都分为ABCD四个等级,再将学生的每一要点的达成情况作为评价依据。另外,教师可以学生平时的上课情况加上每次考核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平时分数占30%,考试成绩占70%,以此来制订综合评定表。一般而言,考试成绩只是考核体系的一部分,只能作为某一段学习情况的参考,而将考试成绩与综合评定的等级表进行整合则能具体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二)确定信息素养评价项目
如果教师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情况单纯地以学科式的评价方式为参考是缺乏科学性的,也不符合学科人文性的特征。因此,对于信息评价项目的确立,教师要根据学科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实现。简言之,教师可以将学生信息素养评价项目分为学科、活动课程和其他课程三大方面。其中,学科主要包括平时表现,如上课听讲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等;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基础是否扎实;操作能力是指在上机的过程中能否按照教师要求完成目标。活动课程分为兴趣和参与情况两大项目。其他课程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整合和收集能力,对信息的处理程度以及生活中是否应用信息技术来帮助生活三个项目。对于这三大项目的评定可以利用权重的方式来进行,学科项目达70%,活动和其他项目分别为20%和10%。不同地区对于活动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参与度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实际情况为准,灵活调整其中的权重比例。
四、评价方案的操作说明
评价方案必须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制订,同时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式,以更科学、更全面的评价项目为参考依据。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而增加或删除评价项目,修改或完善评价分类,从而更好地适应自身的教学需要和评价要求,用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看待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进而真正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五、调研评价结果分析及思考
(一)结果
笔者在甘肃某中学某班共发放50份信息素质评价分析表,回收率100%,其中得到A评价的共有35人,得到B评价的有12人,得到C评价的共有3人。该班中信息素质良好优秀的学生占绝大部分,合格率达100%。
(二)分析
首先,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分析结果,只有教师能够看到,进而将属于个人的评价表分发给每位学生。教师并没有打出具体的分数,只是通过ABCD的级别来进行评价,而对于考核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系统会直接体现出来,并帮助学生改正。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很好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其次,评价结果充分显示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有很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有部分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但是总体的评价结果是好的。
通过自评,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但是对于艺术字或图片的插入设计还会出现失误。在对学生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获得A评价的学生都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习题要求,对于一些失误也能通过撤回的方式来解决;而获得B评价的学生容易在图片的插入和编辑上失分,或对于页码、页眉的编辑出现失误;而获得C的学生是因其上课听讲不够认真,一些细节出现错误,没有将文档保存在指定位置,通过教师指导才重新找回文件。
(三)思考
通过大量调研,我们深深感受到在每周或定期开展信息素养评价的重要性。而当前大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相对较少,很多教师一个人则带了一个年级,往往一个人面对数百名学生,同时每班平均一周只有两个课时,对于考核和评价无法真正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而服务,评价的精确程度不足,且过于耗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若想在全校进行信息素养的评价具有很大难度,还需要对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案进行改革和优化。信息素养评价方案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更要学校积极完善相应设施,增加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以及信息技術的课时,让学生了解更多信息知识,为之后的学习减轻负担。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过程性评价给予学生一个阶段性的成绩,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之后的学习中改正错误,获得发展。同时,各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案的设计应向学校或上级部门进行报备,通过审核或完善再统一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成绩要以以往的考核评价为参考且占50%的最终成绩,期末考试占50%。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和信息素养的发展完善有着极强的指导价值。在构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主动地联系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在长时间的学习和应用中遵循网络文明道德,树立起正确的信息道德规范,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习,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道敏.关于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案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2(9).
[2] 钱柳松.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案的实践与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 马晓玲,张心如,阮凌志,等.亚太地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信息素养评估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8).
[4] 杨华安.培养提升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
[5] 王晓红.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和资源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5).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赵涛(1979.10— ),男,藏族,甘肃肃南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