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2022-05-26刘大林
摘 要:生活化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理念具有紧密的联系,它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将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并从在教材中挖掘生活化内容、在情境中引入生活化元素、在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游戏、在教学中使用生活化语言、在课堂中选用生活化道具、在实践中组织生活化活动、在作业中融入生活化素材等方面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对策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素质教育;游戏;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7-004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7.015
在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是为了满足教育改革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掘数学学习素材、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下将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有效的对策展开分析和解读。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也促进了小学生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创新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在生活化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和更新,突破“讲解式”和“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约束和禁锢,使得数学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开放式和体验式的成长环境。其次,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在课堂中融入大量的生活化素材和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数学知识的价值和应用性,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得到不断提升,这就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除此之外,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学生也要在课堂中树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就提升了他们应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在教材中挖掘生活化内容,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育改革新时期的数学教材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而成的,涉及大量的生活化元素,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脱离实际的问题。所以,在生活化教学中,为了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在教材中挖掘生活化的内容,将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此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教材资源的辅助下形成生活化的学习意识,加深他们对教材知识的印象,从而使他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可以利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不过,当下的大部分数学教师自身缺乏生活化的教学意识,这就使得他们在利用教材展开教学时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解释和分析理论概念和公式中,既没有深入分析教材中的生活案例,也沒有根据教材内容引入生活化资源。部分教师甚至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导致教学内容偏离实际,这不仅浪费了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也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对于上述分析中提到的教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和探讨教材中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中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或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文字理论、分析教材图示案例等资源时产生生活化的数学思维,并积极调动他们的数学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由此,数学课堂就会焕发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基于此,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在课堂中学会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对知识运用的灵活度。
(二)在情境中引入生活化元素,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问题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正确率,而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引入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探究问题,那么学生的数学理解力就能大大提升。因此,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情境中引入生活化的元素,为学生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正确地解读和分析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他们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在数学课堂中表现极强的积极情绪,摆脱被动学习的状态。可是,在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影响下,部分数学课堂还不具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仍是每天在枯燥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同时,教师没有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化元素,也没有为学生营造适合思考和探究的生活情境,只是按部就班地再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机械地记忆所学知识。在如此不知变通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和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就迟迟不能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效率也就无法提高。针对学生理解力不强的现实问题,教师可以改变当前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带领学生回顾或模拟特殊的生活现象、生活事件等,并提出相应的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其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其中蕴含的知识也有更直观化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在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游戏,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欲望是建设高效课堂的前提,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游戏更符合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有利教学方式。基于此,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生活化的游戏,将数学知识与游戏形式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知识、理解知识,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数学课堂中保持较强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有效性。而在大多数的小学课堂中,出于维持课堂秩序和完成教学计划的目的,教师不会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游戏,也很少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刻把握着课堂的教学节奏,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在教师干预性过强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欲望都会被削弱,他们只会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再乐于主动去获取知识,严重的甚至已经失去了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为了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数学教学的内容展开生活化游戏,为学生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真正落实“玩中乐”“乐中学”的教育理念,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进而在“玩”的过程中找寻到最佳的学习方法。由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大幅提升。当学生具备了学习主动性之后,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在教学中使用生活化语言,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数学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和公式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原因是其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且教材并没有详细给出推导过程。尤其是對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难度会被自动放大,严重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所以,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将难懂的数学概念以通俗化或口语化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中理解数学概念,进而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此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然而,部分教师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不强,他们转化数学语言的能力比较弱,所以他们在课堂中只能以固化的形式展现教学语言,而无法将专业理论或词汇以生活化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还有部分教师为了凸显自己的“知识权威”,不仅没有意识到专业化术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还更喜欢在课堂中运用数学语言,这为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增加了难度。在这种固定化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难题依旧存在。对于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教学语言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化理念结合起来,借助口语化的讲解和生活化的情境来展示知识点,让学生在形象化、通俗化的生活语言的指导下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热情,进而降低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记忆和储存数学知识。由此,学生就能在遇到具体问题时灵活地调集知识储备,久而久之,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在课堂中选用生活化道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课程改革新时期小学生的必备能力,而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如果教师能够选用学生熟悉的教学道具,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就会得到大幅提升。因此,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选用生活化的教学道具,让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意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使他们正确地使用道具验证数学理论、解决数学问题。由此,数学教学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对于生活化教育理念还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他们在选用道具时经常会出现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所以他们在课堂中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道具的用法,这就在无形中浪费了教学时间,也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教具选择不当还会影响到教学实践,不利于课堂质量的提升。针对道具选择不恰当、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和数学教学的内容,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道具,通过在测量教学中使用绳子、直尺,在建立时、分、秒概念时运用时钟,在了解正方形面积时运用魔方等形式,让学生产生“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和想法,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地利用生活道具进行操作。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具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通过亲身操作或直观性观察来锻炼自身的实操技能和动手能力。
(六)在实践中组织生活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小学生检验知识和巩固知识的前提,只有具备实践能力,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卓越的成果。所以,为了增强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实践中组织生活化的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检验和运用知识的环节,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知识基础,促使他们在现实场景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不过,为了在短时间内追赶教学进度,大多数教师都将理论教学和习题训练视为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很少会在课堂中设计教学活动,这导致教师既没有在课堂中组织教学活动,也没有在生活中组织实践活动,同时学生在课堂中一味地获得知识,却没有渠道输出知识,影响知识内化效率。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全面考量教学实情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以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借助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由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逐渐加强,综合素质也会逐步提升。总之,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验到失败的痛苦,又能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七)在作业中融入生活化素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知识应用能力是小学数学的终极培养目标之一,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课后作业是提升小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融入生活化的素材,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元素或是情境中完成作业,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场景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由此,小学生就能高效地完成课后作业。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虽然绝大部分教师都会布置家庭作业,不过他们会以教材中的习题作为布置作业的主要依据,没有引入生活化的元素,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所以学生也没有掌握应用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对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布置课后作业,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机会,在习题的题干中多融入一些生活化元素,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在现实中应用知识的意识,促使他们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由此,小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能够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化其理解能力,也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所以生活化教学理念与小学数学的融合发展很有必要。因此,为了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语言等进行改革和优化,以此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任新姿.小学数学知识走向生活化的实践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169.
[2] 李彩霞.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科学咨询,2020(7):190.
[3] 刘俊英.基于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4):40.
[4] 李云妍.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的途径分析[J].才智,2020(9):161.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刘大林(1979.2— ),男,汉族,甘肃民乐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