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内涌动着家乡情怀
2022-05-26仇秀莉
仇秀莉
庚子年,2月9日晚上8点半,一架从山东省济南市飞来的客机,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这趟航班上运载着山东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在这批援鄂队员中,有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三病区主任曹伟,当他的双脚落在机场的地面上,跟队员们乘坐大巴去驻地的沿途时,映入眼帘的是空荡荡的机场、黑暗的城市、萧条的武汉街道。这是他从来不敢想象场景,从心底泛起些许凄凉,泪水在这位七尺男儿的脸上默默流着。他在心底不断喊着:“武汉,我来啦!亲人们,我要用多年学得的医学技术为家乡人民做贡献,你们都会好起来的,武汉会好起来的!”
曹伟和爱人余小妹毕业于湖北医药大学,俩人都出生于荆楚大地,又一同來到莒县人民医院工作,在山东工作生活的18年里,已经对山东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他们从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每年春节都提前买好机票,回老家与年迈的父母团聚,好好过一个年。然而,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家乡肆虐,身为湖北人,怎能袖手旁观?当余小妹得知曹伟的想法后,为他鼓劲打气说:“我支持你参加援鄂医疗队,放心吧,家中一切事有我呢,我会带好孩子的。”俩人决定退掉机票,做好了支援家乡的准备。
山东省号召各医院参加首批援助湖北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医疗队时,有着18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曹伟积极报名,多次向医院领导明确表态:“我是湖北咸宁人,家乡有难,我不难坐视不管,危难时刻,我要尽自己之力帮助家乡人民尽快走出疫情阴霾!”
医院领导考虑到曹伟的专业要求受到限制,因此,莒县人民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没有让他参加,然而,曹伟是“一根筋”,想到家乡在疫情暴发的紧要关头,作为医院的骨干力量,学科带头人,却远在山东观望,心就感觉很痛。但他不死心,从大年三十开始连续3次向医院领导提交“请战书”,希望回湖北参加战“疫”,希望医院领导能给自己支援家乡的机会。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医务人员告急!
2月9日清早,曹伟得到院领导批准,他如愿以偿,终于成为莒县人民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接到通知后,他立刻收拾行李,与日照市其他援鄂医疗队员集结后,赶赴济南,再统一乘坐飞机到武汉。
在开赴湖北一线的途中,曹伟和一同来援鄂的队友得知,根据当地防控工作需要和援鄂抗疫医疗队的整体安排,他们这批医疗队不去黄冈,而是被安排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感染的轻症患者。
对于方舱医院的概念,有着这样的解释,它是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完成救治伤者的场所,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在普通人眼里,方舱医院是个神秘的地方,但在医护人员和患者们眼中,那就是与死神搏斗的战场!
2月9日晚上,曹伟和援友们乘飞机到武汉机场后,需要分期分批转乘大巴去武汉市区,他到指定的宾馆办理入住手续,整理完自己的行李后,已经是2月10日清晨3点多钟了。曹伟在房间内整理行李时,才发现莒县人民医院办公室卢主任,给他的三个大纸箱子里装满了医院准备的防护物资,防护服、护目镜和N95口罩,就连纸尿裤也准备了一摞。
在武汉医用物资非常缺乏的情况下,拥有足够的物资,如同走上战场的士兵,手中有足够的弹药一样。尽管旅途很劳累,但曹伟清点完这些保命的物资后,内心充满了感激,更激发了他的斗志,希望能早一点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在方舱内,曹伟查看病房
曹伟和医疗队们从到达武汉的宾馆入住,到第一次用餐后,再到把山东来的303名医疗队员编组为分工明确的10小组,再经过入仓前的培训,到第一次进仓,在非常时期,仅用36个小时就迅速组建完成一个小型的“战地”医院。
在正式进入战斗前,专家现场给医疗队员们进行培训和防护服的反复穿脱,讲解在方舱医院里工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为了让大家能够一次性通过培训考核,顺利进入战场,圆满完成工作,曹伟忍痛拆了自己带来的防护服,让同事们反复练习。他考虑到自己是油性头发,在方舱医院内极易感染病毒,洗漱起来也很费劲的情况,于是,在同事的帮助下,用了一个小推子,给自己剃了一个亮铮铮的光头。
第二天出发前,他发现男同事几乎一律都剃光头,就连女同事也全部理成短发,还有一名女同事理了光头,大家满怀豪情,又有些忐忑不安,谁也不知道到,在方舱医院里面工作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在这种环境里能工作多久?大家彼此鼓励着援友,有一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
位于武汉市汉阳区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于2月11日下午2点,正式启用,按统一标准,“方舱医院”用隔板分隔,共设置了960张病床,一个单元30张床,每480张床设一个护士站。医患流线完全独立,污物单独处理。因场馆无暖气,方舱医院内紧急准备了1000张电热毯。
经过紧张而简单的防护培训与考核后,曹伟和另外16名山东医疗队队员分在同一组,于2月12日晚,他成为首批进入方舱医院开展救护工作的医护人员。穿着笨重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还有两层口罩,全副武装进舱后,不仅憋闷,就连活动也很受限,平时一项简单的检查操作,在这里却要迟缓很多。刚开始穿着这种装备,医护人员不太适应,与患者隔着1米左右距离说话,声音要大,说话特别吃力,工作1个小时就累得喘不上气来,大家为避免大小便,入舱前不喝水,等到出舱的时候,医务人员几乎要虚脱了,有时看到“舱友”们喝水,真恨不得马上摘掉防护用具,大口大口喝水。
清舱后,曹伟和同事合影
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开舱后,陆续收治了836名患者确诊轻症患者,曹伟所在的小组要负责390多人,值班当天,他负责管理危重患者6人,及时转出危重患者3人,同时管理轻症病人120余人。每天的任务是给患者测体温、血样饱和度检测及核酸检测等工作,密切观察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为病情不稳的患者做检测。
每天进方舱前,曹伟把每名队员的防护装备认真检查一遍,就要花费半个多小时,入仓后,由于长时间戴着防护镜,很快镜内就起雾了,起雾的防护镜还不能脱下来,不能用手擦,他只能睁大眼睛,仔细辨别病房号和病情报告上的字体,平时花10分钟就能解决的事,在这里却要花40多分钟。为了节省防护服等物资,他们在方舱医院内不吃不喝,纸尿裤成了必备品。
曹伟接受采访的时候介绍说,在方舱医院工作期间,山东医疗队都称患者为“舱友”,显得很亲切、妥当。2月13日凌晨2时30分,一位重症“舱友”突发病情需及时吸氧,由于方舱医院没有中央集中供氧設备,曹伟和助手只能借来一个轮椅,将他扶到氧气瓶前吸氧,眼看他将要奄奄一息,赶紧找执勤公安借来板凳让“舱友”倚靠,并在氧气瓶边实施了必要的抢救措施。由于抢救及时,这位“舱友”在转到定点医院前状态慢慢好转。
每天,曹伟与“舱友”要进行充分交流,与同事及时沟通,了解最新的病情进展和处置措施。每次从进仓前到出舱,几乎都用10个小时,他除了在方舱内工作之外,还要在结束的时候,监督所有队员按正确操作脱防护服出舱,他总是第一个入舱,最后一个出舱。有时忙到凌晨四点,才算结束了当天的工作。高强度的工作量,值完一个班后,大家的身体和精神都疲劳到了极点,他们出仓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想着尽快回宾馆躺在床上好好地休息。
“是湖北养育了我,让我学有所成;是山东培养了我,让我愈发强大,当家乡需要我的时候,我要尽自己所能回馈家乡人民。”曹伟进方舱内工作后,发现“舱友”大多是湖北人,有的人年龄偏大,不善于讲普通话,而山东援鄂医疗队员大多数都听不懂当地浓重的方言,导致交流不畅,曹伟主动承担了“翻译”工作。
进入方舱内工作的第三天,一位低头不语的大妈,神情淡然,引起了曹伟的注意。经询问得知,她85岁的母亲因患新冠肺炎在两三天前去世了,如今儿子也被确诊,感觉生活无望。曹伟安静地听她讲完后,用一口浓重的湖北家乡话耐心开导她,让她振作起来,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还与大妈拉起家常,渐渐地,这位大妈对曹伟产生了信任,情绪也稳定了许多。有一次,她正在吃橘子,看到曹伟来查房,赶紧把一大块橘子塞进嘴里,迅速戴上口罩,连连摆手说:“离我远点哦,免得传染你。”那种善良让曹伟感到心里暖暖的。
还有一天深夜,曹伟正在方舱内值班,听到四川医疗队负责的区域有一位女患者情绪激动,不知什么原因,嘴里不停地大声嚷嚷,影响到周围“舱友”的休息。曹伟立刻上前用湖北方言跟她交流,经过10多分钟的耐心劝导,那位女患者急躁情绪缓和许多。随后,曹伟让四川医疗队员马上给这位她进行相关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这件事对曹伟有很大启发,救死扶伤、给药治疗和疏导患者情绪同样重要。为化解“舱友”们的心理问题,辅以“心理治疗”,曹伟积极向山东省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领导建议,针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医疗队组建了一个针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微信群,并将群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到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上,让患者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进群,这样能极大方便医护人员与患者交流、沟通与倾诉。这个建议很快得到大家认可。
2月17日下午,曹伟作为第一批心理疏导志愿者,在进舱前,把打印在大纸上的二维码贴在防护服上,除了有自己名字以外,还在二维码下方的空白处写上了“湖北咸宁人”几个字。许多“舱友”看到他身上的二维码感觉很新奇,同时,“湖北咸宁人”几个字一下子拉近他和患者之间的距离,第一次就有50余患者扫码入群。
医疗队员都把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并在自己负责的病区内来回走动,与“舱友”们多一些沟通和了解,有的舱友笑称这是方舱医院内“行走的二维码”。单线与其联系的“舱友”有五十多位,他们随时在医疗队心理疏导群里找曹伟咨询。
2月18日深夜,回到宾馆的曹伟还没入睡,就收到一条条短信:“医生,晚上我们睡觉不戴口罩没事吧?”“想问问什么时候给我安排核酸检测?”……他捧着手机及时给患者逐条回复,通过沟通了解他们病情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治疗程序或者安排检查,形成一对一精准治疗。轮休中的曹伟依然闲不住,常在宿舍里继续“上班”,对他的“舱友”们进行“云开导”,他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颠覆了以往人们对医务人员严肃古板的形象。
“你的一句话,顶了一堆药。我们要医‘身’,更要医‘心’。”总领队吕涌涛院长给曹伟很高的评价。方舱里的医生们都用扫二维码加微信这个办法,很快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既能尽快了解“舱友”的具体情况,还能更加精准地给予患者治疗和疏导,这种特殊的心理疗法,让医疗队员感到欣慰的是,治愈的患者越来越多了,“舱友”康复后,安然回家,走上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这种新颖的办法,很快在方舱医院推广了,群内很快增加到260余名患者。同时,曹伟还利用休息时间,坚守在“线上”,积极回应群内患者的各种问题,接受咨询达686人次,累计工作时间超过6500分钟。他还为出舱患者回复咨询300余人次,转院患者96人次。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医疗服务、心理辅导,还为转院及出院患者提供后续服务。曹伟记得在汉阳国博方舱医院首批康复患者出舱那天,他主动请缨,入舱协调患者出舱事宜,当天,安全、有序组织首批53名康复患者顺利出舱。
这种工作模式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反响极其热烈,被总领队吕涌涛院长作为方舱医院管理经验亮点,在国际交流中汇报,获得多国专家的认同。
在这场没有硝烟共同抗疫的战争中,医疗队员们周到的服务,给予配合和理解,获得“舱友”们的一致好评,他们通过发微信、画漫画、发视频以及写诗词,来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队员与“舱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曹伟到武汉汉阳方舱医院支援,因父母年事已高,他怕父母及家人担心自己的安危,在工作的一个多月时间,始终瞒着家人。武汉距离自己的家乡咸宁仅有30分钟的车程,但他却只能止步于此。
每到夜深人静之时,故土之情、亲人之爱,一齐涌向曹伟的心头。一天,他给姐姐打电话,得知姐姐借买菜之机本想去看望爸爸妈妈,却被小区工作人员拦在门外,任凭如何解释,但工作人员认真的态度,她只能默默流泪,无奈地返回自家的小区。疫情面前,人们都把新冠病毒视为洪水猛兽,警惕性格外高,也是情有可原的,只有尽快控制疫情,消灭疫情,才能还给人们一个晴朗的天空。
曹伟是儿子、父亲、丈夫,他更是一名普通人,只因重任在肩,他选择了逆行奔赴。他和同事们在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历经38个日夜的奋战,克服艰难,热情为数千名确诊患者服务。当治愈后的患者们走出方舱医院,重见阳光之时,有的人情不自禁地对医务人员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相聚在武汉,那时,我们将摘下口罩,相互拥抱,一起感受我们热情美丽的大武汉!”
武汉人重情重义,武汉热情似火,在送别援鄂山东医疗队的时候,武汉街头聚集了一眼望不到头的武汉市民,他们充满了感激之情,有人大声喊着:“你们为武汉拼过命!你们是武汉的恩人啊!”
在挥手告别的瞬间,曹伟忍不住回应着:“我也是湖北人,我们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