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道于根中

2022-05-26陈瑞涛

理财·收藏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根雕文化底蕴技艺

陈瑞涛

根艺与其他类艺术相比有一些自己的特性,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自然性。根雕是根据原材料的自然形态,因势造形、因才施艺,所以,欣赏一件根雕作品,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感悟力以及美学知识。因为根的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才能从它的奇、怪、妙中悟出它的神韵;只有充分发挥想象,才能领略自然的妙趣,体味更深刻的内涵。

根雕艺术的魅力点燃了我求法的激情,能静下心来一丝不苟地打牢基础,确实不易,我想艺术风格,或者说个性,大致可以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技艺,二是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文化底蕴以及自身的修养,三是眼界或者说是境界。

首先,艺术是一门技术,是人实现精神表态的必备工具,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中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技术是功能与理性的良好表达,它的不断更新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多样性,艺术的东西具有共通性,而技术这个东西确实没有任何相同性,所以有“隔行如隔山”的谚语,我们必须经过技术来实现艺术创作,这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技艺是一切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没有精湛的技艺,多么巧妙的構思。深邃的思想都不可能在你的作品上得以表达。就像海市蜃楼,只能在你的思维中灵光一现,如常人所说“心有余而力不足”“眼高手低”等等。

技艺的获得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是不懈努力积累的结果,必须不怕吃苦,反复琢磨体会师傅的手法和前辈们的各种精湛技法,要笔(刀)耕不辍。技艺是要一辈子磨炼的,我到东阳参观,见一位女工运刀自如,不经意间雕出的松叶流畅自然,比某些大师所作毫不逊色。可见她专注这种技艺,多年运刀体会,那种对技艺的精益求精,那种挥洒自如的熟练,从技艺的角度讲,是我所不及并要虚心学习的。

技艺讲究精、熟、难、巧,常说徽派技术有三宝,即建筑、砖雕和木刻。古时徽派砖雕大师能在方寸之间雕出九重情节,广东潮州木雕的传统作品金漆虾篓能在偌大的樟木上雕出虾篓和虾篓内活灵活现的海虾。其技术之难度,让后来吾辈感叹不已。我们处于浮躁现世,往往难以静下心来,但讲继承和发展传统艺术,首先就要在技艺上专心致志,老老实实做事做人,“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磨刀不误砍柴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既要做到如庖丁解牛般的游刃有余,还要有更高层次的得心应手。前边提到的女工刀法如此精湛流畅,若甘于其巧,则终究只是一位匠人;若想成为艺术家,则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格调高雅的人格修养。我们祖国五千年文明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已经从哲学、文学等领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文明至今给我们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有人讲,艺术家是伟大的匠人结合半个哲学家,这是有道理的,比如道家思想讲的道,不光是指客观存在的规律,更是指一种混沌物质运动的状态,这与西方哲学所讲的“是即是,非即非,写真以致精微”的观点相比显然更深刻、更博大。极累深厚的文化素养,你的思想才能更睿智,你的创作激情才能更澎湃,你的作品才能意蕴深厚。当作品以精致显摆其巧的做工不见时,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充满艺术美的灵动,这才能问心无愧进入艺术家的殿堂。而进入艺术家的殿堂之后,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观众,要放光明就要有精气神,古人云“文若其人”,从艺者的人格魅力是会展示在作品之中的。只有毛泽东这样具有伟大人格和智慧的人才能创作出《沁园春·雪》这样的不朽词作,《大卫》《摩西》这样传世的雕塑名作,也只能出自米开朗琪罗这位大家之手。我们从艺之人要有王者之气!易经乾卦三中间一横为人,上有天下有地,中间一竖则为人顶天立地,艺若其人,千真万确。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对自然的造化之妙的亲身体验,只有经历才能让形象在心中活起来,开眼了就是活起来了,而且眼界往往又决定了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到了目标就明确了,相比较差距就明显了。站得高,心胸就开阔,能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就能长足进步,也为求创新集聚了力量。当前是信息世界,书籍、网络为我们学习大家提供了诸多的方便,理应较古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好。当然,世界的多样决定了艺术形式的丰富多彩以及艺术风格的迥异不同,因为艺术本身就是多样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充分表现它们各自不同的美,这就是好的。从无法到有法有时就像蚕作茧,精心织造了一个漂亮的房子,只有破茧而出,才能化蝶。

回到对根雕艺术的体会上来,我认为根雕作品重要的是要做到气韵贯通。自然造就的根千奇百怪,乍一看,往往是杂乱无章,但你仔细观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形体较为灵动的,二是形体较为凝重的,前者多用于根艺,而后者往往用于根雕。从根材中将其中美的形态提炼出来,升华为艺术美的形式,这包括具象意象和抽象的形式,作者读懂了根材的自然造化之美,激情就会油然而生,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创作冲动,而这时反而应该冷静下来,从充分发挥自然美出发,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搜尽奇峰打腹稿,才能使根材的自然造化之美和人文精神巧妙地结合,这种结合必然是气韵贯通的,最后通过精湛的技艺,就使得一件件作品活起来啦。

说到气韵贯通,我认为自然美包括三种:一是充分展现根材本身的自然造化之美;二是作者人文精神融会于自然造化之美中的天人合一之美;三是一切人为雕琢痕迹都应清除,让观赏者以为巧夺天工的技艺之美。目前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以及对艺术品的欣赏、拥有、收藏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层次也越来越高,所以根雕艺术品的市场潜力巨大。人们已经不再仅仅迷恋于金银玉器、古玩等那些资源紧缺、价值高昂的艺术品,反而更想玩精神需求,玩文化底蕴深厚的东西。我这里用了一个“玩”字,古语说“据于法、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艺”,这个“游”字在游玩的基础上,更有一层心系流云的含义。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沉重,往往处于心竭物累的地步,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而心爱的艺术品能使欣赏者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满足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慰藉和需求,是语言所难以表达的。

目前根雕市场作品多以传统题材为主,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很少,传统题材人们喜闻乐见,从市场角度讲,受众广泛,但造像意境有灵性有神韵者不多,多以模仿的手段追求精致堂皇,没有个性,千人一面,受众满足于虚荣,商家苟利于金银,这些东西不耐看、不久远。创新意味着观念的解放,虽说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但风险也大,多数人有法得巧后会选择入俗,能破茧求法者少,能达到主客观物我相融,达无法乃为至法境界者更少。但时代需要这样的开荒者,中华文化从春秋诸子百家奠定基础后,新的中华文化复兴需要这样一批人,前路漫漫,希望能有众人同行。

猜你喜欢

根雕文化底蕴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泥灰雕塑:青砖黛瓦上的技艺传承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浅谈幼儿园大班根雕活动的研发与实施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根雕》
传授技艺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
刘勇根雕艺术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