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逃富”与“逃死”

2022-05-26桑林峰

党员文摘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严嵩赏赐高标准

桑林峰

纵观史书,凡青史流芳、为人称颂者,无不是头脑清醒,循理依法,逢利必思害,遇福必虑祸。

《国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楚国的斗子文有很多政绩,楚成王时常要给他一些赏赐。一到这时候,他就逃走,等楚成王不赏赐后再回来。

有人對他说:“人生谁不求富,你何必逃避呢?”

斗子文说:“从政是为了庇护老百姓,老百姓的财物空了,而我却得到了富贵,这是用百姓的怨恨来自封,那不是找死吗!我是在逃死,不是逃富。”

好一个“不是逃富是逃死”。所谓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大概指的就是斗子文这类人。

在生活中,有人认为,收礼离坐牢很远,贪腐离死亡更远。殊不知,不懂得“逃富”,不知自律,收受贿赂,等到党纪国法找上门来,再想收手已经晚了。可以说,不懂“逃富”的深意,贪欲膨胀,大肆敛财,无异于自寻死路。

柳宗元笔下有一种动物,名曰“蝜蝂”,对“财物”来者不拒,越背越多,身累而死。现实中的“蝜蝂”何其多也。其结果,正印证这样一句话:“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明代的严嵩,但求富贵,大肆敛财。其被治罪后,有人把他生平搜刮所得的稀世珍宝列出清单,名曰“天水冰山录”,洋洋大观,令人大开眼界。不知“逃富”者,大抵就像严嵩那样,发财一时,遗臭万年。

历史证明,为官之清,首要的是“清醒”。面对商贩送来的五百两白金,高汉筠说“吾有正俸,此何用焉”;当家人提议大建宰相宅时,李义琰道“岂可尚营美宇,以速祸咎”;面对有人献的紫团参,生病的王安石言“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

自觉“逃富”,保持廉洁,乃为官应有的操守。这与我们党提倡的“当官发财,当走两道”,具有一致性。

古之为政提倡三种境界,即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尚名节而不苟取、见理明而不妄取。从一定意义上讲,古人的“理明”,就对应今之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标准”。党员干部只有一辈子守住底线,追求“高标准”,才能成为“逃富”之人,成为群众赞誉的公仆。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意林》)

猜你喜欢

严嵩赏赐高标准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明代大老虎严嵩可能不是穷死的
李绅和严嵩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严嵩父子的贪经
西夏赏赐制度述略——以律令为中心
国王的赏赐
北宋赐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