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讲坛
2022-05-26
“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是艺术类综合性公益讲坛。讲坛邀请省内外知名文艺家,根据不同艺术门类,每月举办一期,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永不落幕。讲坛旨在为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及文艺爱好者搭建一个面对面交流、互鉴、学习、共享的平台,宣荐优秀文艺作品,推出优秀文艺人才,探索优秀文艺理论,助力文艺作品高质量创作,推动文艺川军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为文化强省文化强国贡献文艺力量。
魏学峰
中国书法艺术散论
美术史及美术考古学家、书画鉴定专家。四川博物院原副院长、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诗书画院学术顾问、成都画院艺术顾问、四川大学文物与艺术史兼职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特聘教授。
“浣花溪边濯锦裳,百花满潭溪水香”,2022年4月12日下午,由四川省文联指导、《现代艺术》杂志社主办的“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2022年第5期(总第53期)书法艺术专场在倚着流水淙淙、碧绿清澈的浣花溪而建的四川博物院内举行。美术史及美术考古学家、四川博物院前副院长、首席专家魏学峰以《中国书法艺术散论》为题,从“书法概述”“书法的特征”“书法艺术的审美”三方面,为现场观众讲解中国书法这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的魅力。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艺术始于殷商,历经甲骨、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书、草书(章草)、行书、楷书等阶段。在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自觉时期,以后逐渐产生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朴的时代风格。康有为把书法归为“形学”,清人刘熙载则将书法称为“心学”。正如唐代张怀瓘所言:“文则数言及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简易之道。”书法因此成为艺术家心灵的迹化和最富情感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书法这種艺术形式之所以能产生在中国,是因为汉字符号形体这一先决条件和毛笔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工具”,讲座伊始,主讲嘉宾魏学峰老师对书法的产生和发展为观众进行概述,并引用现代作家林语堂的观点为观众讲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之间的深刻联系,魏学峰认为几千年的书法史蕴含着无数人的精神付出,凝聚着无数人的精神力量和历史记忆,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是当之无愧的民族文化艺术精神的载体。
讲坛中,魏学峰还为观众讲解书法的四个特征:线条是书法的形态符号;书法是有节奏的活动;书法的空间美;书法的生命形式。有人曾经说过,只有读懂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才能真正懂得中国的美学。然则书法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审美活动,要把握其奥秘,魏学峰认为圆识、活参、彻悟缺一不可。所谓“圆识”即圆融通识,“活参”即书法欣赏中不受外界干扰、精神沉醉其中,在顿悟中产生心灵的象征表现活动。魏学峰认为书法是一种高扬主体精神的艺术,精神是艺术家最隐秘和最深沉的灵魂,他的力量决定着艺术作品的伟大和永久,“一切意境的产生皆缘于情,而一切艺术都是从体贴生命之伟大处得来,艺术家的生命之流已贯注了更大的创造力,故能臻于更高的精神境界”。魏学峰总结道,中国书法的创作和审美可以从四个大的方面来把握,即:把书法当做一个抽象的生命形象来创造;把书法当作人的,人所感悟的生命形态来营构;把书法作为民族文化,民族哲学、美学的直观形态来表现;把书法作为时代的人的精神气格的对象化为观照。
讲坛中,观众于线上和魏学峰老师热烈互动。其中一位观众向魏老师请教书法执笔中“龙眼”和“凤眼”的区别,魏老师对着直播镜头认真答疑,为提问粉丝现场演示“龙眼”“凤眼”执笔法,“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魏老师引用苏轼的话告诉观众执笔需根据自己的艺术实践而来,不可拘泥于某种固定执法。另一位观众则向魏老师“讨”一份书法爱好者的入门书单,魏老师也耐心地给出了意见,他认为书法的基本技法和书法理论类书籍于入门爱好者适宜,并强调,“最重要的一点,字帖要选择与自己审美相通的类型。”
本次讲坛,魏学峰为喜爱书法艺术的朋友概论了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其出言有章、博古通今的精彩讲解让观众受益匪浅。讲坛最后,《现代艺术》杂志社总编辑蒲秀政为主讲嘉宾魏学峰赠送《现代艺术》2021年度百家“推优工程”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