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阵痛
2022-05-26徐姝静
徐姝静
还未从“缺芯”中缓过劲儿,国内车企又一头栽进产业链断供的漩涡。眼下的车企,正在饱受疫情、缺芯、转型三者夹击的阵痛。
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车产业链条长,涉及行业广,集成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一组组齿轮精准咬合、密切配合,一辆辆汽车才能顺利地驶下生产线。
然而,自3月份以来,因疫情原因,严重影响了零部件正常供应甚至造成中断,汽车驶下生产线变得极不容易。
停工的供應商
4月14日晚间,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微博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5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虽然自2021年以来,“缺芯”问题就已经让车企饱受苦楚,但人们没有想到问题已经严重至此。
很快,这一观点得到了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CEO余承东的认同。4月15日,余承东在朋友圈发文称,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5月之后所有科技或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汽车产业。
他表示,4月中旬开始,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因上海等封闭导致供应链断供停产了。如此持续下去,产业经济损失将会很大。
“真急了。”一位汽车专家这样评价这些声音。
3月开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停产,随后的4月9日又宣布整车生产暂停。4月9日,蔚来汽车发布公告称,自3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目前尚未恢复。受此影响,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
4月13日晚间,长城旗下坦克品牌宣布,因疫情因素,坦克300车型共涉及8家供应商停工、停运,受此影响坦克300于4月14日起暂停生产。
生产端停产的压力很快传导到市场。4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产销情况显示,3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24.1万辆和223.4万辆,同比下降9.1%和11.7%,2022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似乎按下了“暂停键”。
断供的零部件
根据蔚来汽车CEO李斌的说法,停产的直接原因是2022年初的新一轮疫情。
本轮疫情中的两个焦点城市——长春和上海,恰恰是我国汽车生产的两大重镇。产量在全国占比合计超过20%,而且又分布着众多的配套零部件企业。长春的一汽和上海的上汽,这两家国产汽车龙头的下属工厂,在疫情中都遭遇大面积停工。
3月13日,受长春疫情的影响,中国一汽决定包括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企业在内的长春五大整车工厂有计划停产,历时将近一个月。上海疫情爆发后,特斯拉停产,上汽大众和上汽乘用车等车企则进入了闭环生产模式。
局部地区的停产何以影响全国所有的整车厂?答案是零部件断供。
汽车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最精密的工业产品之一,一辆家用轿车有上万个零部件。从发动机、车身、底盘,到各种电子电气设备,产业链条纵深复杂、分工细,上下游企业多。仅宝马一家公司,就在全球70余个国家有12000余家供应商。
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新能源汽车,架构虽然比传统油车简化了很多,但同样需要全球采购,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包揽全流程。
而且,汽车生产对成本和效率的控制非常严苛。绝大部分整车厂为了降本增效,都是低库存或者零库存,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多数汽车企业的零部件库存深度在14天左右。
此外,车企的零件供应商很多分布在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比如,上汽大众公司配套的零部件厂有200多家,在上海本地只有五六十家,核心零部件还依赖从国外进口。
在平时,有发达的物流体系,空间上的分散并不是问题。但到了疫情中,全国多地封路,物流阻断,这条供应链的脆弱就会瞬间体现出来。哪怕只缺一颗螺丝钉,整条汽车生产线可能就要停下来。
和时间赛跑,尽可能多囤货源,成了重中之重。
虽然车厂尽力组织核心人员驻厂保供,但他们已有的零部件存量,只能维持一两个月的生产。
小鹏汽车产能主要集中于广东肇庆工厂,蔚来的制造基地在合肥,都不在疫情“重灾区”,但都无法置身事外。“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受长春和河北疫情影响,3月中旬我们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持到上周。最近又碰上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李斌表示。
相比之下,比亚迪由于拥有高度垂直的供应链,诸多核心零部件自产自供,目前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松动的产业链
今天的中国,一年汽车总产量超2500万辆,工业产值近10万亿元,占我国GDP的10%左右。此外,汽车产业对上下游产业拉动力强劲,汽车制造业每增值1元,可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增值2.64元。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双双超过2600万辆,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汽车还是主要大宗消费品,稳定汽车消费,对于稳定消费基本盘同样关键。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汽车零售额达4.3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因此,汽车产业的稳定与否,无论对于制造端还是消费端,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稳增长,离不开稳定汽车产业链。
2020年,武汉、十堰等汽车重镇生产一度中断,全行业都受到了冲击,但恢复也比较快。在疫情没有停止迹象的今天,长期的停工停产将对产业链造成不可逆的冲击。
整车厂上游的供应商一般可以分为一二三四不同的级别,其中,二三四级零部件供应商以中小企业为主,前端车厂多停一天,后端的中小供应商资金断裂的风险就会多一分。如果没有外部的纾困措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产业生态一旦被破坏,修复十分困难。冗长的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买单的是消费者。
近几年,全球疫情大流行,加上地缘冲突、贸易冲突频发、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本身就已受到严重影响,“缺芯少电”一直都制约着汽车产业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疫情、缺芯、转型全都指向了产业链升级优化和产业链安全。
复产的“白名单”
停产数周后,上汽集团试图打破僵局。
4月15日,一份由上汽集团副总裁王晓秋签发的红头文件显示,上汽集团计划在4月17日反馈复工复产摸排情况,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上汽集团将统一为下属企业上报申请提前启动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批准的名单将在各属地街道、社区备案。
对于具体复工日期,上汽集团方面并未详细透露,“集团内部有目标,但也会根据疫情受控情况和自身准备情况适时调整。”
然而,在整体产业链受影响的大环境下,车企复工并不容易。据了解,在正式复产之前,车企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压力测试,包含复工人员摸排、供应链保障、物流保障、封闭生产管理和防疫措施等多个方面。
业内人士表示,“上汽集团旗下拥有多个业务板块,各自分布在金桥、嘉定、临港新片区三个片区,实现员工复工要遵循各区的疫情管控政策,需要一定的准备工作及时间,另一边供应链的问题也需要解决。”
但上汽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停工时间越长,重新启动的成本就越大。上汽集团的率先复工复产,将为上海地区企业提供复产运营的样本。
同期,政府也在积极协调。重新打通物流的毛细血管,无疑是稳定汽车产业链的第一步。
4月11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正式上线“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用来征集全国车企和供应链企业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时协调解决。通过平台可对复工复产、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信息交流,建立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问题诉求与反馈机制,以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问题。
针对各地“一封了之”的做法,交通部开展纠偏工作。截至4月13日,全国关闭收费站数量从678个减少到469个,关停服务区数量从364个减少到201个。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发布全国统一式样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要求各地保障顺利通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有关部委也进行工作部署,浙江在杭州部署建立产业链应急保供中转站,以期缓解上海部分车企零部件供应链的短缺危机。
4月16日晚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设立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包括汽车制造在内的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666家白名单企业中,数量最多的是汽车及配套企业,占比37%。其中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福耀集團上海公司等知名企业。位于临港片区的特斯拉被列为“必须复工的停产企业”。
这张珍贵的“白名单”,将很大程度上疏通疫情对生产制造行业,包括上下游产业链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助于企业生产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