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任务
2022-05-26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自本期开始,《国企管理》将独家策划并推出系列报道“新国企的新角色新使命”。
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把握人才“源头活水”——国有企业肩负着“头号任务”。
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指导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半个月后的3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官网发布消息称,为切实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工作,经中央编委批准,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社会责任局正式成立。
而在一年前的2021年2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着重提出,“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最关键的是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国资委将围绕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
掌握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主动权,突破更多“从0到1”的革命性创新,实现更多“从1到N”的改善性创新,努力成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国有企业使命在肩。
自立自强——抢占科技制高点
“人们已经摘完‘所有低垂的果实’”,2011年,美国经济学家泰勒·科文在《大停滞》中断言。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方向何在?
泰勒·科文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源不是周期性的经济动荡,而是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技创新的停滞。当时,以计算机及互联网为代表的IT科技创新,虽然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但是比照20世纪初推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大变革性科技创新,比如电、马达、汽车、火车等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显然还没有成为划时代的动力源泉。
历史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大牵引作用,而原始创新能力则深刻影响着时代发展语境中文明主体的生存质量与把握命运的自主程度。对国家发展来说,由创新带动社会变迁、产业升级、新产品涌现、竞争力提高变得愈发关键。
进入21世纪,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性应用,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方面的原创性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快调整科技创新领域布局,围绕前沿关键技术展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科技創新已然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利刃尖兵。
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将科技投入上升为国家战略,拟投资1900亿美元于芯片、锂电池、人工智能、量子等关键技术。紧跟着通过的《202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又批准了147亿美元的科技研发费用,重点投资微电子、高超声速、人工智能和5G等“先进能力赋能器”技术。
欧盟设立了欧洲创新理事会,2022财年研发和创新投入约为131亿欧元,并计划在未来7年,额外投资逾100亿欧元,重点支持自我感知人工智能、细胞和基因治疗、绿氢和活性材料等绿色、数字和健康技术。
日本也在2022财年,加大了科研预算资金,达到了107亿美元,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量子技术、太空技术等领域,并制定了“科技工业联盟”发展战略。
此外,英国发布了《英国创新战略》、法国发布了《未来投资计划》、德国发布了《2020高技术战略》、澳大利亚发布了《澳大利亚关键技术蓝图》......各国围绕科技创新纷纷进行战略布局,明确技术发展方向和路径,抢占发展制高点。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也在奋力追赶中得到迅速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1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II)显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132个经济体中位列第12位,较上年再提升2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自2013年起,我国排名保持持续稳定上升势头,9年间提升了23个位次。
2021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2.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2%。R&D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再创新高,接近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参加的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我国在量子通信、5G通信设备、电力装备、高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其中5G网络设施和应用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七年世界第一,光伏组件产量全球占比超过七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整体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国内一些科技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已初步具备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
在看到优势和长板的同时,还有一些短板不容忽视。研发投入相对不足,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目前我国在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短板。比如,近年来发生的美国断供华为芯片、汽车等制造领域芯片短缺等问题,造成了相关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高企。
此外,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高筑技术壁垒,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科技进步。
2021年12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34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实体清单是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BIS)对特定对象实施出口限制的手段,凡是被列入该名单的实体,必须在获得许可的前提下才能与美国企业进行商业交易。这意味着进入名单的企业无法与美国有着任何商业交易,这是赤裸裸的打压举措。
在所谓实体清单中,包括8家A股公司及新三板公司,具体为航天晨光、景嘉微、火炬电子、杭州海康微影传感科技、内蒙一机、亨通光电、中天科技,以及新三板公司亚成微。
事实上,美国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还在不断扩充。而这只是美国对中国技术封锁的一部分。
美国还不断加强其政府机构间的组织协调,继续扩大对中国实体和机构的制裁范围和力度,不仅对我国断供芯片、工业软件、科研仪器等关键技术产品,甚至还设法阻断西方发达经济体与中国科研合作,阻止中国接触世界最前沿的知识、成果和原创思想。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丁任重教授认为,从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来看,一方面,国际形势日趋复杂,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创新能力却并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且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弱点。因此,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国有企业无疑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主要力量,应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有效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和产业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切实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
原始创新——抓住“关键的关键”
如果说科技创新的地位至关重要,那原创技术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曾发表署名文章,划出了重点:在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方向,加快布局一批基础应用技术;在人工智能、空天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加快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在电力装备、通信设备、高鐵、核电、新能源等领域,加快锻造一批长板技术,不断增强行业共性技术供给。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
原创性技术创新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创性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创技术策源地”的说法即肇始于此。
近几年,国有企业越来越重视科技方面的研发投入,仅从央企公开数据就可窥见一二。截至2020年底,央企的研发投入强度达2.55%,拥有国内研发机构超过4700个,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735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91个。
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认为:“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面,中国企业过去
有很多短板,跟随、同质化比较多,差异化、源发性创新比较少。而今天,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走出这一步。”
在布局基础应用技术领域,2021年9月5日,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联盟正式揭牌成立,中国科协、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担任联盟指导单位,联盟共有成员单位300余家。该联盟在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发挥了国资监管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央企业高质量参建北京未来科学城,就是在实践层面的一项具体举措。2021年9月24日,国家电网、中国石化、兵器工业、国家电投等在未来科学城集中签约,落地12个央企项目,计划总投资108亿元。其中,2个央企高精尖项目主要涉及先进能源、先进智造领域科技创新。
在未来科学城东区“能源谷”核心区,目前,74家能源领域研究院、科技型企业已集中布局涉及能源转型发展的6个细分领域、21项关键技术,成为先进能源产业的主要创新力量。
在突破前沿技术领域,2020年5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12家央企发起成立了中央企业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如今,成员单位已达到83家,北斗高精度服务全球用户也突破了10亿个终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现有1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50余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36个国际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等20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创新平台,建成了专业化、开放式、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有研集团在山东设立首个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有研稀土(荣成)磁性材料研究院。研究院将聚焦稀土磁性材料前沿发展方向,重点开发满足5G通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发展亟需的关键磁性功能材料及其产业化共性技术,建成集创新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应用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实现稀土高端应用方面的提升跨越。
中国机械总院以基础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重点,累计组建科研创新团队44个,明晰技术研发方向43个。同时,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国防军工等领域需求为导向,积极申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智能制造专项、工业强基工程、国防军工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95项,形成十大关键技术、十大标志性装备和五大成套装备,有效保障探月工程、两机专项等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型号任务攻关。
2021年,通用技术集团牵头成立了“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相关部门指导,联盟的理事单位已扩增至48家。该联盟定位于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以提升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竞争力为目标,运用市场化机制聚集、优化、整合数控机床技术创新链上下游资源,形成数控机床产业链集群,打造技术、人才、市场资源与信息共享、协同创新及产业化合作服务平台。
此外,通用技术集团还与天津市共同出资100亿元组建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有限公司,深耕高档精密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及工业互联网服务等产业领域。
在锻造长板技术领域,中核集团掌握了核工业全产业链的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的、基本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
以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玲龙一号、实验快堆、高温气冷堆、燕龙泳池式供热堆等为代表,中核集团已形成了“大中小特微”全型号的产品体系,实现了核电技术型谱化、产品系列化、功能多元化。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集团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一系列前瞻性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2021年11月11日,中核集团首次发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4278项意向转化项目加入“硬核购物车”正式上新。当天,中核集团还揭牌成立“核创空间”京津冀成果孵化中心。
高铁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2021年,中国中车研发投入合计132.05亿元,占营收比例5.85%。目前,中国中车已经打造“技术集中研究、产品联合开发、能力共建共享”的两级研发管理模式。
中国中车构建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产品谱系: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全面投用,高原双源“复兴号”动车组在拉林铁路上线运营,实现“复兴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同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时速350公里货运动车组、首列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先后下线。
此外,我国高铁建设不仅强化了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而且推动了关联产业集群式发展,拉动了对钢材、水泥等基础建材的需求,带动了机械、冶金、建筑、橡胶、合成材料、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高端产业发展。
不拘一格——撒下一把催化剂
“我是写科幻的,他们是把科幻变成现实的人。如果将人类比喻为在非洲荒原上行进的人,科学家就是走在最前面的那群”,4月22日,科幻作家刘慈欣公开表示对科技工作者的敬意。
“你们负责想象,我们负责实现”。巧合的是,早在3年前的“走进新国企”活动中,一名国企工程师就代表无数科研人回应了刘慈欣。这好似一种超越现有认知、突破时空的对话。
一直以来,科研人才都被视作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
在去年召开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强调,要紧盯企业自主创新深化改革,着力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英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力度。
对于国有企业人才激励,国家层面非常重视,一直给予鼓励。早在2018年10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三部门印发《关于扩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实施范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国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出资的各级未上市科技子企业、转制院所企业投资的科技企业纳入激励实施范围。
2021年1月26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超额利润分享机制操作指引》。
在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及“十四五”规划中,都提出要实施灵活多样的中长期激励。
在人才激励方面,中国电科优化分配结构,对高层次人才和关键核心人才工资总额实行全额单列,国家科技奖获奖单位工资总额奖励最高可达2亿元,部分“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实施工资总额备案制。
中国华电也在积极向人才倾斜,进一步加大薪酬分配向基层关键岗位和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倾斜力度。实施高技能人才专项激励,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薪酬分配向关键岗位、核心业务和急需紧缺人才倾斜。对入选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培养支持计划人员给予一次性奖金20万元,并成立以其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对入选“华电工匠”的高技能人才按照每人15万元的标准发放人才津贴,并推荐个人及所在团队申报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
中国化学选拔出高端领军人才、专业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人才三支人才梯队及培养对象200余人,形成公司骨干人才库,积极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文化建设,推动“一十百千”人才计划落地,对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工作者进行表彰,未来将持续对科研岗位的优秀人才进行嘉奖。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开展“13个人才计划”,制订“人才发展30条”具体措施。“我们一线人员很明显地感觉到,过去两年时间里,各个层面大量政策的落地,对创新体系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兵器青年科技带头人崔岩说,“这给了年轻人更多创新创业的平台,今年青年设计人员将占到项目设计队伍人数的三分之一。”
地方国企在实施中长期激励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广西柳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下属上市公司柳工股份公司、欧维姆公司、柳工农机公司等科技型企业实施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共有约25%的技术人才获得股权激励,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激发科技人员的内生动力。
“云天化积极运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具,对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关键核心员工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肯定,增强了资本市场对云天化发展的信心,近三年公司市值增加了5倍。
此外,年度考核加分、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资本金注入、工资总额单列......
作为一种科技悬赏形式的“揭榜挂帅”制度,就是“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近年来成为企业鼓励和培育人才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健全奖补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揭榜挂帅”制度有助于针对最迫切的科研难题,以开放式创新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界智力潜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月25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继续深化“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模式。目前,科技部在“十四五”首批重点研发计划中已经部署实施了87项“榜单”任务。
“我们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项目开展‘揭榜挂帅’,倡导‘谁有本事谁揭榜’,在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技术攻关上应用‘赛马机制’,倡导‘谁有能力谁第一’”,中国建筑有关负责人说,在科研投入和有效激励的促进下,企业收获了空中造楼机、智能造塔机等一批智能化建造技术,大大提升了精益建造水平。
国有企业相关探索在积极推进。
2021年,中国海油在所属研究总院启动了一批“揭榜挂帅”制重点科研项目。不受职务、职级、职称等门槛限制,研究人员根据榜单内容形成实施方案后,即可“揭榜”。项目长“挂帅”后,在项目运行期间不受原岗位工资级别限制,执行“项目长岗位奖”,实现“职级分离”。
山东重工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设定“揭榜挂帅”项目,采用内部公开竞标机制,明确项目奖励金额并设置标准化激励规则。
“‘揭榜挂帅’制度具有不论资质、不设门槛、选贤举能、惟求实效的特征。‘榜单’主要聚焦那些關键核心技术项目和重大应急攻关项目,瞄准基础研究、底层技术、颠覆性技术,尤其是对卡脖子技术设定清单目标,并建立健全符合这些项目特点和规律的评鉴机制”,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季冬晓解释道。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张定法认为,国有企业能否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尽早迈出实质性步伐,对我国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由大变强具有深远影响。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国有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犹如撒下了一把催化剂,助力创新之火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