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连环画《天渠》中的沉浸式互动设计研究

2022-05-26曹岩松

艺术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新媒体技术传统文化

摘要: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交互技术被应用于各类数字媒体当中。荣获了中国新闻一等奖的连环画《天渠》应用了HTML5技术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文章分析H5交互技术在《天渠》中的运用,探讨其优势与特征,从而思考如何运用H5交互技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

关键词:互动设计;沉浸式体验;新媒体技术;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2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2-00-03

1 数字连环画概述

1.1 新媒体时代的数字技术特点

新媒体时代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提出。新媒体时代即在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盛行之后,数字化媒体占据主流地位的新时代。

新媒体时代的数字技术强调与用户的互动。交互的形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则是在手机等移动平台浏览网页,通过点触或者滑动等操作来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比较先进的交互技术中最为人所知的是虚拟现实(VR)技术,通过辅助设备使用户沉浸在特定的场景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与虚拟环境中的事件进行互动。

同时,新媒体时代的数字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整合。以浏览网页为例,很多网站都会在文章当中标记出专有名词,并在用户点击该词语时跳转到该词的释义界面,用户能更快、更便捷地了解词义。很多网站在展现文字信息的同时也会添加播放音频的选项,在用户不便一直盯着电子设备时能够用事先录制的语音向用户传达信息。

1.2 数字连环画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连环画的传播介质发生了变化。数字连环画不同于传统的在纸质媒介上印刷的连环画,它能以数字化图像的形式在各个网络或其他数字平台上进行传播,这使连环画更易于传播。

数字连环画必然也具备数字技术的最大特点——交互性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读者和连环画之间的交互,不同于传统的纸质作品,读者在阅读数字连环画时并非单一被动地接收信息。有些数字作品允许读者主动去选择剧情的走向,根据选择的不同呈现的后续剧情也不相同。

其次是读者和读者之间的交互。在互联网上阅读连环画,可以与其他读者互相交流阅读之后的感想,通过其他人的评论对连环画的内容主旨有深入的理解。不仅如此,弹幕文化的不断发展更是为读者提供了即时交流的平台,让连环画的阅读不再孤独。

新媒体时代的数字连环画是能够跨文化传播的作品。互联网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作品能够被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看到,反之读者也能看到来自不同国家同地区的作品。连环画作品往往是通俗易懂的,这也使文化的输入与输出更加便捷,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也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1.3 数字连环画的呈现方式

传统的连环画常常刊载于各大报纸上,因为要大量印刷出版的关系,多数为黑白连环画,并且线条简单,人物特征突出。数字连环画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不受实体材料的限制,多数用数字绘画的方式呈现。相比传统连环画,画面色彩更加丰富,绘画也更加细致。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融合音视频,画面能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再融入音效,使读者获得更强的沉浸式体验。

2 数字连环画《天渠》互动设计研究

2.1 作品介绍

《天渠》原为刊发于2017年4月的新闻稿,讲述了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村支书黄大发花费了36年的光阴,与村民一同修筑了一条长达万米的天渠的故事,从此,村民们脱离了贫穷,拥有了更高的生活質量。《天渠》结合了H5交互技术,将该故事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读者在阅读这一作品的同时,不仅能看见画面中穿插的全景照片,而且能听见山涧的水流声等各种自然环境声,有身临其境之感。

不仅如此,每一张实景照片会附带相关的介绍,用户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能了解这条天渠的详细介绍并欣赏沿途美景。

2.2 互动技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

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之一的连环画,其将造型艺术和文学艺术完美结合,具有图文结合、漫画角色形象生动活泼、情节可读性较强的特点。连环画集绘画艺术、文学艺术于一体,常刊载于报纸杂志,受到大众的喜爱。

我国连环画的题材常常选自传统文化,如经典文学著作、历史典籍、哲学思想、民俗文化、革命历史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连环画不能脱离传统文化和民众的日常生活而存在,它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反映了当时的民众生活、思想潮流以及流行文化等。

互动设计即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即把用户作为目标,根据用户的需求,使用户和设计的产品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从而提升用户对该产品的使用体验,在用户与产品之间构筑一座桥梁,满足设计者与受众的不同需求[1]。

如今交互技术的发展使连环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借由这些新的技术,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公共网络平台接触到优秀的连环画作品,不论是对连环画的传承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将互动设计与传统艺术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播,另一方面可以诞生形式丰富、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的作品,促进各国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2.3 H5交互技术在作品《天渠》中设计特点

2.3.1 H5交互技术简述

HTML5简称H5,能够在移动设备及多个平台上生产并传播多媒体内容,融合了动画、音频、文字排版等多种视听元素,在实现视听结合的同时能够让用户在碎片时间中快速浏览。其较强的交互性也使用户能够充分参与其中,获得更好的沉浸式体验[2]。

2.3.2 视听结合

作品中的交互技术主要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进行呈现。视觉上,《天渠》的漫画呈现为下拉的阅读方式(见图1),读者可以获得较强的阅读连贯性,每一页之间几乎达到了无缝衔接。不同于传统的静止不动的漫画作品,画面上的色彩和部分物体(如落石)会随着读者手指划动的方向及速度产生变化,具有一定的动态效果。

《天渠》中加入了360°的全景照片,将真实的环境展现在读者眼前。读者在阅读连环画的过程中,通过划动屏幕可以查看当前画面对应的实地全景照片,照片中标明了各个地点的名称,读者可以通过点击地名进一步查看其他地点的照片,弥补了连环画不够写实的缺陷。

听觉上,《天渠》在介绍相关人物时并没有运用文字,读者可以点击人物身边的“喇叭”图标来获取角色的语音介绍,从而避免了大量的文本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纵观整个故事,流水声、落石声、爆炸声配合动态的画面使读者身临其境,跟随黄大发见证了天渠的诞生。

2.3.3 具有冲击力和层次感的色彩

《天渠》中的色彩运用十分灵活,在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色彩变化表现。从圖1不难看出,黑白速写风格的主人公和身后的一众村民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与背景形成强烈对比。白色的小路将整个画面的中心串联起来,身后的景物用了拼贴画的形式,色彩上与主体部分不同,采用了渐变的深色,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图2为了表现黄大发修成天渠的决心,用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同时也暗示这是一条充满困难与挑战的道路[3]。

2.4 交互技术带来的沉浸式体验

如上文中分析的那样,《天渠》运用了瀑布流网页的形式实现了各个页面之间的无缝衔接,瀑布流布局巧妙地利用了视觉元素间的落差感来引导视线的流动,能带来一种轻松愉快的浏览体验[4]。它的实现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开发者可以综合多种方法,达到性能和用户体验的最优化。读者在阅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连贯性,不会因为频繁地点击“翻页”等按钮影响阅读体验。

不仅如此,利用背景音乐和音效使连环画兼顾“视”与“听”两个方面,让读者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氛围并沉浸其中。随着滑动渐渐浮现出的画面配合着背景音乐将故事的节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感受。

3 新时代数字作品的文化传承和意义

3.1 新时代数字连环画中的中国文化的体现方式

新时代的数字连环画相较于传统的连环画传播范围更广。新媒体时代不仅为连环画开拓了一个新的平台,更意味着连环画能够与世界接轨,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应当是多元并且包容的。连环画的创作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工笔画、水墨画等作画方式。年轻的艺术创作者可以运用CG插画等现代的数字绘画手法表现中国的元素符号。新时代的连环画应当是多样性的,要融合现代的绘画技术,从传统的创作手法中吸取精华、舍弃糟粕,描绘更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更多以叙事的手法呈现在数字连环画当中。数字连环画因为有了音频和动态效果的加入,能够使叙事的手法更加丰富。有声读物是利用数字新媒体技术将文字或者画面转化为音频,从而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内容。在数字连环画的基础上加入音频,如传统乐曲、戏曲配乐等,能以华丽的视听效果渲染氛围,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2 运用新媒体技术讲好中国故事

数字连环画只是新媒体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方式之一。随着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新媒技术体能够融合数字、音频、图像等元素,为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在和作品本身进行互动的同时,用户能够对作品提起更多的兴趣,以数字化技术展现中国故事,是新媒体时代数字作品的优势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媒体技术带来的跨文化传播的优势有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

2017年,百雀羚的一张约427厘米的连环画广告《时间杀手》刷遍了朋友圈。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广告,《时间杀手》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背景,用一张长图展示了一位女杀手行走在街道上,想要刺杀名为“时间”的目标人物(见图3)。

《时间杀手》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上海滩特有风貌,图文并茂地向读者介绍了民国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从最早的西式餐厅,到当时主流的服装款式一应俱全,若不阅读到最后,很难猜出它其实是一则广告。《时间杀手》利用了数字连环画便于传播的特点,通过展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及人文特色,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巧妙引入想要推广的产品,不论是作为产品广告还是民国文化的科普作品,它无疑都是成功的。

此外,2021年由凤庆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市、县党史研究室推出的H5连环画作品《护国之神赵又新》也是一部讲述中国故事的佳作。不同于使用瀑布流长图作为表现形式的《天渠》和《时间杀手》,《护国之神赵又新》由于篇幅较长,采用了翻页浏览的形式。用线描的手法配以文字讲述了革命先烈赵又新探寻救国之路,为革命而献身的故事,一页一图,更加接近传统连环画的架构。但运用了H5技术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在背景音乐的引导下沉浸到故事中,并能够随时查看其他读者对这一故事的评论(见图4)。

新媒体技术的加入使赵又新这一人(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物再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革命故事以全新的姿态站在了新媒体平台上,作为互联网时代原住民的“90后”“00后”年轻人能够不受阅读媒介束缚,自由浏览这位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不只是《护国之神赵又新》,越来越多的革命、抗战故事以数字连环画、数字绘本的形式“复活”。

互联网将世界连接在一起。在这个新的平台上,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以数字化的形式配以种种有趣的交互手段被传播出去,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中国传统的文化与精神在新的时代里依旧闪耀着璀璨光芒。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类新的技术与传统的中国艺术进行了融合,带来了艺术创作的革新。以数字连环画为例,在继承传统绘画手法的基础上融合了新的数字绘画技术,画面的色彩以及精细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加入了音频以及动态交互效果使传统连环画上升到了更高的维度,不再停留在向用户单向灌输信息的阶段,用户在读取信息的同时也能主动与作品互动,数字连环画的沉浸式传播使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以及故事产生更大的兴趣。

不仅仅是数字连环画,新媒体时代的数字作品种类繁多,利用新媒体技术跨文化传播的独特优势,能够让中国人,让世界听到“中国故事”。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使国内优秀作品能够更轻松地走进大众的视野,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李佳璘.新媒体交互设计在现代展陈空间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4):253.

[2] 赵世聪.浅议H5技术在融合新闻中的应用[J].现代视听,2020(12):70-72.

[3] 郭芳.跨媒介叙事语境下场景设置与人物再现:以澎湃H5新闻《天渠:遵义老村支书黄大发36年引水修渠记》为例[J].新闻论坛,2019(4):49-52.

[4] 崔浩月.论H5新闻作品《天渠》的“沉浸式传播”[J].今传媒,2020,28(7):25-27.

作者简介:曹岩松(1999—),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沉浸式体验新媒体技术传统文化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指向具身学习的高中物理“沉浸式体验”教学策略
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诗与画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自然交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