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加一”安全防线体系的建立及其特点

2022-05-25田世龙史金丽

四川建材 2022年5期
关键词:防线排查管控

田世龙,李 坤,史金丽

(山东理工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0 前 言

施工安全是整个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近年来,我国建设飞速发展,但安全问题仍旧频发,施工人员的安全需要建设更加完善的体系去保障。本文借用SNA(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数种建筑施工安全因素及其联系[1],且从中筛选出关键风险进行探究,并以安全监管制度标准化为基础,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范体系”两道防线,同时利用BIM技术的关键特征,从隐患处提前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建筑安全水平,确保工程按时顺利完成交工。

1 建筑施工安全因素识别

1.1 基础安全因素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基础安全因素影响着施工安全,工程事故的发生是安全因素积累的结果。通过对2014年至2020年三级以上工程事故[2]的采集分析,利用查询事故发生原因主体的方式,将基础安全因素分为环境、人员、技术、机械、材料、管理这六大板块,在大量数据中利用同类汇总的方法将六大板块的内容又细分为33种,如表1所示。

表1 基础安全因素分析

1.2 根据SNA构建风险网络

因施工安全中各种安全因素互有联系,并非独立存在,故先将上述数种安全因素构成整体网络及个体网络。即一种安全事故与其他安全事故的联系以及数种安全事故与其他安全因素之间的联系。根据网络进行量化评估,越接近核心位置则与其他安全因素相互影响越多,其在施工安全中也越重要。反之,则相互影响关系越少,在施工安全中处于小概率发生事件。根据SNA构建属于基础安全因素的风险网络,可以直观明了地分析出在一般工程中哪些基础安全因素最为重要,更值得被注意,应该着重于加强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1.3 计算关键安全因素

根据公式(1),可以计算出每个安全因素的中间中心度[3],越靠近中心,则越为关键。

(1)

通过对33种安全因素的计算,并筛选出其前百分之20得出关键安全因素如表2所示。

表2 关键安全因素

2 “二加一”安全防线体系

2.1 体系概念

以SNA分析结果为基础,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范体系”两道防线,实现“二加一”的安全防线体系[4]。SNA风险网络的构建,就是针对工程中最容易触犯的基础安全因素而产生严重事故的情况,进行严格规范性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综合素质和安全技术水平,让管理人员有重点,知道着重管理什么,该如何管理,从而起到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效果。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防范体系,就是针对安全建筑领域“查不清、没想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防范关口的前移,从排查安全隐患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加强监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能对事故提前制定预防措施,抓住关键环节,防范因管控不到位致使的隐患变事故。

2.2 体系建设原因

根据SNA安全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现如今安全监管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并未实现标准化,使得监管不到位,安全事故频发。主要欠缺及问题之处主要体现在对监理工作认识不足、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员工能力有待提高、安全资金投入少这四个方面。监理工作的标准需要进一步的改善,而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是工作制度不完善导致的,使得监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松懈管理,无法严格按照要求安全生产。对于安全管理资金的投入以及员工能力问题,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体制,进行规范化要求与管理,确保员工的招收符合要求,工作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同时确保安全管理资金的切实投入、足额投入。除安全监管制度不完善外,对于工程的隐患发现排查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处理存在不足。往往总是在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分析和再次预防,无法第一时间进行隐患预防,从而造成财产损失以及工程进度缓慢。

2.3 体系建设意义

2.3.1 实现超前预防

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多以事前预防管理、事后被动处理的模式,而“二加一”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防范关口的前移,在施工过程前进行系统性分析可能因素与采取措施的方法,超前对基础安全因素进行把关,做好系统控制,实现超前预防,降低隐患变事故的可能。

2.3.2 实现定量分析

传统的安全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对定量的安全评价依据。传统的分析方式属于事故后处理,只能在已发生事故造成财产人员损失伤亡的前提下进行经验总结性分析。而“二加一”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建筑安全风险评估的制度标准,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同时利用BIM建立数学模型,能够定量地分析现阶段的安全生产现状与趋势,使得可在模型上显示出潜在的隐患提示,实现定量分析管理。

1)BIM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施工现场存在着流动性强、密集性大、困难性高、协调性复杂的特点,极易出现各种安全问题。而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BIM数字化、空间化、量化、包容性、可用性和永久性的特征,结合相关工程信息,使管理人员能提前通过虚拟建模预知安全隐患与工程困难节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2)BIM在安全管理体系上的具体应用。针对以SNA分析法得出的六大安全因素,协助“二加一”安全防范体系的顺利构建,利用BIM技术进行对施工现场的全管理模式。首先进行基于BIM的危险因素辨识[5],然后列出危险因素清单,实施分级管控,接着进行基于BIM技术的危险因素预管控措施模拟与验证,最后进行基于BIM技术的危险因素过程管理且进行危险因素评价。

有效利用BIM技术的信息化,当施工单位对设计做出相应调整修改时,利用BIM技术及时进行数据的更新,实时同步施工,避免因施工信息不同步而造成的工期延误或施工安全问题发生,弥补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存在的缺陷。

利用BIM技术数字化手段,在三维模型上对施工复杂工艺及安全隐患地点开展三维交底,提前预知困难施工点,提前做好防范部署,巩固“二加一”防线,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解决安全监管制度问题,安全监管制度标准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将制度标准化,加强监管人员对制度的认知与执行,且合理增加安全资金投入,才能使监管更加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而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以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两道防线,建立双重的防线制度,可以有效地在事故前起到排查、预警、消除的作用;即使未能完全消除隐患,也能在事故发生时,起到分级管控、快速到位、有效处理的作用。尽可能将事故的严重性降到最低,保障施工人员安全以及工程进度。

2.3.3 实现常态化管理机制

传统的安全管理以大检查及一些安全活动等为检查方式,存在检查任务量重,检查单次耗时长、检查过程繁琐的问题。使得施工人员及监管人员思想消极麻痹。施工人员出现应付式措施,只顾表面工程,实则安全隐患众多。监管人员抓不住重点,没有统筹的安排,管理分散,无法规范进行监管。而“二加一”安全管理模式实行的是隐患检查常态化,隐患排查日常化。将安全管理规范化,进行专项性、季度性检查,实现常态化管理机制。

3 结 语

以BIM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二加一”安全防线体系可综合解决由SNA分析法所得出的关键风险因素。其技术与体系的融合可标准化安全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能力,排查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存在的缺陷,避免了因施工机械设备的不正确操作以及施工技术复杂引起的安全故障,总体提升了施工人员的安全综合素质和安全技术水平,可更好地保障施工安全。

[ID:013150]

猜你喜欢

防线排查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做好三道防线,孕育完美“天使”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如何排查并改错
TD-LTE网络F频段干扰排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