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疝气手术患儿的麻醉效果
2022-05-25古永强陈永添
古永强 陈永添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蕉岭 514100)
疝气为儿科常见疾病,疝气修补术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案。疝气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特点,需进行全身麻醉,但不需进行深度麻醉。选择合适麻醉方法可促进手术顺利开展,提高麻醉质量、提升麻醉安全性,为手术成功的关键[1]。静脉麻醉药物应用剂量大,麻醉深度深,影响术后苏醒时间,吸入麻醉则具有诱导时间短、可控性强、苏醒迅速等特点[2~3]。七氟烷为新型吸入麻醉剂,诱导快,苏醒迅速,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本研究对比疝气手术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于我院行疝气手术治疗的67 例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3 例和实验组34 例。实验组男20例,女14 例;年龄1~9 岁,平均年龄(4.74±0.51)岁;体质量6~31 kg,平均(14.27±2.05)kg;手术时间32~45 min,平均(37.61±2.76)min。对照组男21例,女12 例;年龄1~10 岁,平均(4.69±0.82)岁;体质量7~32 kg,平均(15.25±2.68)kg;手术时间32~44 min,平均(36.91±2.91)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入标准:腹外疝;符合手术指征;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麻醉药物过敏;存在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合并精神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儿均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电监护。实验组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咪达唑仑注射液(国药准字H19990027)0.1 mg/kg、注射用维库溴铵(国药准字H20063411)0.15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4171)0.7 μg/kg 麻醉诱导;2%~3%吸入用七氟烷(国药准字H20173007)吸入,4 L/min 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静脉麻醉: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0300)3 mg/kg、咪达唑仑0.1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舒芬太尼0.7 μg/kg 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乳状注射液3 mg/(kg·h)微泵注入进行麻醉维持。
1.3 观察指标 (1)麻醉质量:记录两组睁眼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并应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价患儿行为目的性、服从指令、可交流、关注周围环境、哭闹等,得分越高表示患儿症状越严重[4]。(2)记录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切皮5 min(T2)、切皮10 min(T3)、手术结束(T4)时两组患儿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3)T0、T1 时取两组患儿静脉血,离心取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水平。(4)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质量指标对比 实验组睁眼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AED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质量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麻醉质量指标对比(±s)
组别 n 睁眼时间(min)清醒时间(min)定向力恢复时间(min)PAED评分(分)实验组对照组χ2 P 34 33 11.36±2.09 16.74±2.95 4.249<0.05 18.71±1.35 26.63±2.93 5.021<0.05 20.41±2.09 29.95±3.52 6.257<0.05 1.26±0.14 2.73±0.31 4.001<0.05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T0 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 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高于T0 时(P<0.05);T1、T2 时实验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
注:与同组T0 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指标 n 组别 T0 T1 T2 T3 T4心率(次/min)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34 33 34 33 34 33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103.46±6.79 104.21±7.14 112.56±12.47 113.09±11.36 78.21±5.75 77.98±6.02 114.57±9.67*#124.01±10.23*121.53±6.79*#129.97±7.12*85.64±5.08*#91.23±6.32*107.89±7.45*#128.78±9.96*118.41±8.91*#131.29±6.72*82.16±5.01*#93.56±6.72*108.64±11.26*111.38±12.09*118.74±9.08*118.39±7.24*81.02±3.12*81.25±3.57*104.09±7.83 108.79±8.15 114.36±6.79 115.21±7.01 78.94±5.12 80.03±5.66
2.3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T0 时,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 时,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均明显高于T0(P<0.05);T1 时实验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ng/ml,±s)
表3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ng/ml,±s)
注:与同组T0 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组别 n 时点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肾素实验组34对照组33 T0 T1 T0 T1 66.58±6.09 89.43±8.93*#66.67±6.42 124.97±13.45*78.22±6.02 102.35±12.68*#78.12±5.47 139.76±17.09*1.92±0.21 2.65±0.45*#2.03±0.27 4.26±0.71*
2.4 两组躁动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麻醉诱导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躁动发生率对比[例(%)]
3 讨论
腹外疝为儿科常见疾病,其中腹股沟疝的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仅占5%左右。腹壁肌肉力量不足为引发腹外疝的主要原因,在哭闹、排便和用力咳嗽等情况下,小儿腹腔压力增加,更易出现疝气[5~6]。疝囊可引起疼痛和腹部坠胀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肠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临床多应用手术治疗疝气。儿童时期机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手术麻醉提出更高的要求。静脉麻醉虽效果确切,但麻醉深度大,苏醒慢,并发症发生率高,限制了其在儿科手术中的应用。儿科手术应选择具备诱导快、麻醉可控性强、苏醒快等特点的麻醉方式。吸入麻醉为新型麻醉方法,七氟烷为临床常用吸入麻醉药物,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物相比,七氟烷具有麻醉诱导快、溶解度低、呼吸道刺激小等优点。与此同时,七氟烷可被快速吸收与清除,麻醉苏醒快,可对麻醉深度进行调控,对循环的抑制程度较轻,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肌松作用[7]。现阶段,七氟烷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小儿麻醉中,麻醉诱导易于被患者接受。小儿手术麻醉过程中,七氟醚具有血气分配系数(0.63)低、刺激小、吸收与清除速度快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小儿麻醉诱导。与成人比较,小儿心排血量、肺泡通气量更大,具有丰富的组织血液循环,再加上小儿血/气、油/气分配系数低,吸入麻醉药物之后,更加容易到达血供丰富的脑组织,所以在小儿临床麻醉中,已经有越来越多采用七氟醚吸入的诱导方案。有研究显示,麻醉诱导时应用丙泊酚与七氟醚,可提供相似的插管条件,诱导过程中,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均能够实现快速诱导,而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相比,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下的患者呼吸暂停发生率更低,对心率与血压产生的影响也更小,能够维持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麻醉诱导平稳度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睁眼时间、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AED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提示七氟烷吸入麻醉可控性强,可缓解手术过程中的刺激,促进术后苏醒。T1、T2 时实验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七氟烷吸入麻醉可促进术中生命体征稳定。麻醉诱导、手术操作均可激活应激反应,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促进儿茶酚胺合成、释放,其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肾素为儿茶酚胺类神经物质,对血管收缩舒张造成影响,使血流动力学波动[8~9]。T1时实验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七氟烷吸入麻醉可减轻术中应激反应。躁动为麻醉常见并发症,实验组麻醉诱导期、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这是由于七氟烷吸入给药会产生刺激,增加躁动发生率[10]。
综上所述,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疝气手术患儿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缓解应激反应,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但躁动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时应引起足够重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待多中心和大样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