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研究①

2022-05-25张洪淞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血尿酸半胱氨酸胆红素

张洪淞,刘 擎

(1.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多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造成急性脑梗死重要病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也与疾病发生存在密切关系[1]。相关研究证实,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其更容易形成微血栓,并发生脱落阻塞脑血管,诱发急性脑梗死[2]。本次研究收集2020-05~2021-05本院收治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血清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0-05~2021-05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进行分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40):男23例(57.50%)、女17例(42.50%),年龄43~75岁,平均(59.12±10.23)岁,体质量指数20~26kg/m2,平均(23.25±1.12)kg/m2;稳定斑块组(n=40):男24例(60.00%)、女16例(40.00%),年龄42~75岁,平均(59.05±10.34)岁,体质量指数19~26kg/m2,平均(23.18±1.09)kg/m2;两组基线资料统计学分析(P>0.05),研究可行。

纳入标准:(1)纳入患者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指南与标准;(2)对研究涉及内容、目的等完全知情;(3)研究向医院伦理委员会报备且在审核批准后开展。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如心脏疾病、血液疾病等;(2)语言、听力以及精神等功能异常及障碍者;(3)中途脱落、退出等未完成研究者。

1.2 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影像形态、回声特点等对斑块性质进行明确,不稳定斑块:软斑、混合斑,稳定斑块:硬斑、扁平斑。

两组均接受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血清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检验,具体检查方法及步骤如下:

血清炎症因子检验: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静脉血5mL,经抗凝、离心、分离等处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血尿酸、血清胆红素、同型半胱氨酸检验: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静脉血3mL,经抗凝、离心、分离等处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血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水平。

为确保检验结果有效性,检验各个环节,如血液采集、储存以及运送和检验过程均需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和标准展开,采血阶段,一定要确保患者处于空腹状态,且采集血液不可受到污染,获得高质量检验标本,检验阶段,应严格按照仪器、试剂以及试纸等使用说明和标准进行检验,最大程度避免外界相关因素对检验结果的不良影响。

1.3 观察指标

(1)血清炎症因子水平。(2)血尿酸、血清胆红素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稳定斑块组性别、年龄以及体质量指数与不稳定斑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稳定斑块组TNF-α、IL-1β、IL-17、MMP-9以及hs-CRP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不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血尿酸、血清胆红素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水平

稳定斑块组血尿酸及Hcy水平低于不稳定斑块、TBIL及DBil高于不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尿酸、血清胆红素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水平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类型,所占比例约在70%~80%,急性脑梗死病因、发病机制均极为复杂,普遍认为主要病因包括血管、血液以及血液动力学的异常[3]。伴随临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深入,指出炎症因子介导免疫炎性反应、血尿酸及胆红素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等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存在密切关系[4]。当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可诱导形成泡沫细胞,同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会随之发生迁移,浸润动脉血管壁,导致级联反应,最终形成粥样硬化斑块[5]。尿酸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代谢废物,但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尿酸为抗氧化剂,可发挥清楚过氧化氢、氧自由基作用,抑制硝基酪氨酸生成[6];同时,国内外较多学者研究中均发现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比健康人高,由此便可得知,血尿酸水平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7]。同型半胱氨酸属于蛋白酶抑制剂,其能够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过度增殖,同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致使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对炎症反应、免疫细胞也具有一定刺激和激活作用[8]。胆红素是内源性抗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甚至比部分维生素更强,故可以明显抑制脂质过氧化,对血管内皮功能起到保护作用,阻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9]。

本次研究:稳定斑块组TNF-α、IL-1β、IL-17、MMP-9以及hs-CRP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不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血尿酸及Hcy水平低于不稳定斑块、TBIL及DBil高于不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急性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一般病理病变过程为颈动脉血管壁受损、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及脱落,其中,不稳定斑块脂质成分通常较多,且极易发生破溃、脱落等现象,因此,更容易形成微血栓,导致脑血管狭窄、阻塞,引起急性脑梗死。稳定斑块大部分形态比较规则,坏死部分较少,故破损几率较小,诱发急性脑梗死风险相对较低[10]。

综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不稳定斑块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风险、概率更高,同时,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TNF-α、IL-1β、IL-17、MMP-9以及hs-CRP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尿酸、Hcy以及TBIL和DBil等多项生化指标水平差异较大,早期进行上述指标检验,可尽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在未发生急性脑梗死时进行积极干预,以期降低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或延缓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进展。

猜你喜欢

血尿酸半胱氨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究竟是什么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