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天工蕴深情
——论紫砂壶“一团和气”的设计理念和人文内涵
2022-05-25裴春燕
裴春燕
(宜兴 214221)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是宋代文人梅尧臣对于紫砂的描述,也让我们在今天对于紫砂的历史渊源进行考证的时候有了参考的依据,尽管只是文字的记载,但是却令以紫砂泰斗、布衣壶宗顾景舟为代表的紫砂艺人们兴奋不已,他们确信紫砂发源于宋代。而如今最为流传广泛的就是明代仕人吴颐山在宜兴金沙寺寄宿读书的时候,它的小书童龚春利用闲暇时间,在寺内僧人的指导之下,根据寺内千年银杏树的树瘿形态仿生而成的“树瘿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紫砂鼻祖,于是就命名为“供春壶”。今天,宜兴的紫砂艺人在仿生器的基础之上,不断地传承和完善紫砂器型设计,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创新了许多的器型,形成了包罗万象、千姿百态的格局,让我们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1 紫砂壶“一团和气”的设计理念
紫砂作品“一团和气壶”(见图1)就是在传统紫砂造型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把具体的肖像形态抽象成为了紫砂艺术的线条和语言,进而经过自己的再加工和创造,使其更加具有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此壶壶身线条简洁流畅,器型圆融饱满,壶身的一道纹线把层次感凸显出来,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和鸳鸯相似的形态,在水中游弋;壶底平整、端庄、稳重,壶嘴胥出壶身,宛如鸳鸯的嘴巴,出水非常的爽利;而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圈卷舒适,如同鸳鸯的尾巴一般,二者营造出来的空间也非常的完美;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点缀的壶钮也是一个鸳鸯戏水的抽象设计,或者可以看作是一朵小小的浪花,既可以实用性地当做壶钮拿捏,又非常的美观,令人观之啧啧称赞,巧妙的设计凸显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和对于紫砂艺术语言更为深刻的理解。设计此壶的灵感来源就是看到水中鸳鸯一起游来游去,非常的友爱团结,于是希望把这样的情境用紫砂的材质表现出来。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一团和气壶”,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不拘泥于具体的形态,给人一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觉,但是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那种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把一对鸳鸯和谐戏水,一团和气的场景呈现出来,让我们在喝茶把玩此壶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巧夺天工的技艺水准和希望传递出来的美好祝福,体会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
图1 一团和气壶
2 紫砂壶“一团和气”的人文内涵
紫砂的发源地宜兴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大面积的水域滋养着这里的风土人情,也让紫砂从诞生开始具有着江南文脉的灵秀之气。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之中,把我们日常生活之中观察到的生动情景和所思所想,通过抽象的再加工,赋予紫砂艺术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鸳鸯戏水是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之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在文人笔下的绘画之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其中的鸳鸯总是成双成对地在水上漂浮,或齐头并进,或回眸相视,一派和谐、一团和气,令人羡慕不已。紫砂壶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冲泡茶叶,在设计的过程之中还考虑到茶叶和水的相互交融,茶叶和紫砂壶的相互匹配,不同的泥料、不同的器型对应不同的茶叶,茶叶与人的相互关系等等,这些元素都是在我们设计和创作之中需要考虑的。三五知己,坐在一起享受饮茶的快乐也是一种一团和气的体现。茶作为媒介,壶作为载体,二者将天地之间的祥和之气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件紫砂作品“一团和气壶”正是从造型的演变和茶叶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来演绎和延伸紫砂带给我们的实用功能和情感体验。其中的造型设计从传统器型延续而来,经过改良之后充满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而纯熟的紫砂技艺又将这一切都完美地融入壶内乾坤之中,真正地体现了紫砂艺术天人合一的境界,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着的浓郁的人文情怀,细细品味紫砂文化的隽永悠长。
3 结 语
紫砂器自明代发端以来,薪火相传、绵延不断,在今天诸多的传统工艺日益衰落的背景之下,紫砂产业一枝独秀,成为了宜兴的城市名片,带给我们更多的艺术享受,也成为了许多壶友不可或缺的生活陪伴,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之中寄托了深厚的情感,也达到了修身养性、提高文化水准和艺术修养的目的,从而更加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深厚底蕴和文化脉络,更好地启迪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