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的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类型研究
2022-05-24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
文/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 李 耀
0 引言
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指历史保护建筑外围墙与周边建筑及道路之间的区域,是展示地域特色和文化属性的重要窗口。相关研究表明,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对城市整体风貌和历史文化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学界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规划设计和保护更新等中观层面研究[2],而关于该类建筑周边空间构成特征的微观层面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以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查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法探究此类空间的构成特征。
聚类分析法作为研究分类问题的多元统计方法,按照个体特征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类,使同一类别内的个体具有较高的同质性,而类别之间则具有较高的异质性,从而实现多个指标的分类探讨[3]。目前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的研究中,张樱子等[4]探讨了拉萨市各类传统商业街道的物质空间构成特征;杨戈[5]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景观空间进行分类,分析各类景观空间中游憩行为的分布与规律。以上研究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分类分析。本文结合实地调查结果,从空间构成的角度出发,对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进行类型化分析。
1 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现状
1.1 研究范围与对象
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保护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联系的介质和纽带。目前,随着呼和浩特快速发展,历史保护建筑周边原有的空间关系解体,导致该类建筑周边空间的功能发生改变,逐渐成为公众日常休闲娱乐的场所。本文重点研究在复杂多变的建筑类型、尺度比例等条件下,城市空间变化较明显的区域内的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以呼和浩特二环内现存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为例。
通过对呼和浩特二环范围内历史保护建筑实地调查,发现佐领衙署、土默特文成庙大殿和东岳天齐庙等历史保护建筑分别位于住宅区和学校内部,其周边空间不属于城市公共空间范畴,故将此类历史保护建筑排除后,最终选取金刚宝座舍利塔、大召等13处被评定为自治区级以上的古建筑周边空间作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内容与结果
调查13处历史保护建筑的分布位置,初步了解其分布特征,再从空间尺度、活动空间、绿化情况、周边建筑类型、周边道路等级和空间设施等方面展开调查,以获取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的基础性数据,并探究城市的快速建设对于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的影响。
结合实地调查结果与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近年来呼和浩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改造工作虽丰富了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的活动类型,但也使其出现活力不足、认知困难、特色消失等诸多问题。如何在城市快速建设进程中合理地改善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是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亟需解决的问题。对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的构成要素进行基础性调查与解析,并对周边空间进行分类,为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 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构成要素
通过实地调查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测绘和记录入口前广场面积、绿化面积、道路等级、交通和游憩设施的种类等基础样本,基于孔明亮等[6]的分析方法,总结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为活动空间、景观空间、交通空间和器具设施。
1)活动空间 即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中为市民提供的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空间,基于实地调查结果,活动空间主要由入口前广场和区域性广场构成。在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中,除清真大寺外,入口前广场主要位于建筑主入口正前方,是进行休闲娱乐、宗教活动、文化展示等公共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区域性广场主要位于历史保护建筑一侧,指由景观和围栏等围合而成、供市民游憩和散步的空间,其对于提升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趣味性具有重要作用。
2)景观空间 即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中景观绿地与水体等自然空间,主要由树木、花卉、绿地等植被构成,是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中为市民提供游戏、拍照和散步等休闲活动的场所。
3)交通空间 即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中具有交通枢纽作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地铁站、公交站、自行车摆放处和室外停车场等。相关研究表明[7],交通空间中人行流线与车行流线的合理设置,能保证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中各类活动有效进行,同时也能为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创造稳定的人流量,从而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4)器具设施 即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中各类设施,主要包括小品雕塑、休闲座椅、垃圾箱和建筑小品等。调查结果显示,在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中,娱乐设施较少,因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更多的是宗教类建筑和行政类建筑,其建筑周边空间更加强调威严、权利及私密性,故儿童游戏器材、健身器材等娱乐设施较少。
3 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类型化
3.1 分类过程
将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作为分类对象,以空间构成要素为变量,运用聚类分析法对13处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进行分类。首先,强调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的构成特征,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将是否设有器具设施、入口前广场的面积、绿化面积占比等要素作为主要变量;然后,借助SPSS软件,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13处历史保护建筑的周边空间进行分类分析;最后,考虑到分组数量不宜过多,同时分类应具有稳定性,即组间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影响分类结果,最终选取组间距离为1~5,将所研究的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分为3种类型。
3.2 分类结果
以各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的构成特征为基础,结合实地测绘结果,分析总结各类空间的构成特征(见表1)。
表1 使用平均联接(组间)的树状分析
3.2.1 交通型城市空间
包括将军衙署、惠丰轩、小召牌楼、大盛魁、土默特议事厅、乃莫齐召和呼和浩特财神庙。调查可知,这类空间均位于城市主次干道的交叉口,交通便利。因城市化快速发展,活动空间的面积受城市道路及周边建筑的严重挤压,无法开展大型公共活动,同时缺乏遮挡物,如气候条件不佳时影响使用,从而导致此类空间难以形成人流的集聚效应。
景观空间方面,将军衙署和小召牌楼的周边空间中绿化充足,绿化面积占比分别为46%和81%;但惠丰轩、土默特议事厅、呼和浩特财神庙的周边空间中无绿化;大盛魁和乃莫齐召周边除道路的沿街绿化外,无大面积绿化空间和水体,导致此类空间整体品质不高[8]。
交通空间方面,仅有将军衙署有1处公交站,均无地铁站和室外停车场,导致人们无法乘坐公共交通到达历史保护建筑,只能乘坐私家车或使用公共自行车等到达此处,为此类空间的人流上限设置了障碍。器具设施中,休闲座椅、雕塑小品、垃圾箱等服务设施较少甚至没有,人们在此类空间中只能短暂停留。
综上所述,该类空间在城市中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但活动空间与景观空间面积不足,缺少各类器具设施,导致该类空间整体空间形式单一,人气不足。在城市中的主要作用是供人流通行及短暂停留,故该类空间被称为交通型城市空间。
3.2.2 休闲型城市空间
包括金刚宝座舍利塔、和硕恪靖公主府、席力图召和观音庙。调查可知,活动空间中的入口前广场、区域性广场与景观空间完美结合,即使在暴晒的情况下,市民也可在其中聊天散步,极大增加了人流的可利用时间。景观空间方面,绿化面积充足,且集中种植在人流聚集地。交通空间方面,室外停车场、自行车停车点、公交站等合理地连接4处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与其他类城市公共空间,人们可乘坐公共交通或慢行交通到达此处。器具设施方面,小品雕塑、休闲座椅等随机布置在周边空间中,未与其他构成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导致其无法发挥最大效能。
综上所述,此类空间人车流线布置分明,活动空间与景观空间充足,活动类型丰富,且由于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呼和浩特市民参观、聊天和散步的重要场所。
3.2.3 地标型城市空间
包括大召和清真大寺。该类空间承担了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吸纳了周边大量市民前来进行日常公共活动,类似行为地理学中的“锚点”,对城市公共活动的协调和组织具有标志性意义。此类空间中,各构成要素类型丰富且布置合理,使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功能。活动空间中,入口前广场面积大于5000m2。艺术展、音乐等活动定期在此举办,激发了人们的偶发性和社会性活动。
景观空间拥有大面积绿色植被,主要布置于人行路线上,可充分发挥乘凉避雨等实际用途。交通空间方面,室外停车场、自行车停车点、公交站等合理地连接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与其他类城市公共空间,人们可乘坐公共交通或慢行交通到达此处。同时,人行流线与车行流线合理设置,使其内部可进行各种公共活动且互不干扰,为此类空间带来稳定的人流,还可创造商业价值。器具设施方面,休闲座椅、凉亭等设施种类齐全,其中还有著名的雕塑——阿勒坦汗雕像。
综上所述,此类空间可达性高,其中活动空间与景观空间面积较大,活动类型丰富,服务设施种类齐全,是外来游客参观游玩和当地居民举行集会、庆典等社会公共活动的首选地。
4 结语
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作为历史保护建筑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介质与纽带,应让历史保护建筑与城市既紧密相连又远离烦扰,可作为公共空间被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良好使用。调查可知,呼和浩特二环内13处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在微观层面存在空间设计单一、各构成要素整合度低的问题。因此在呼和浩特旧城改造中,在微观层面增加构成要素的多样性和可变性,加强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整合十分必要。
研究结果对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的保护规划具有以下启示:针对交通型城市空间,应合理增加凉亭、小品雕塑和休闲座椅等服务设施,不定时举办社会公共活动,增加人流在此处的偶发性活动;针对休闲型城市空间,应充分利用其现有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其旅游价值,力求既服务于呼和浩特居民又吸引外来游客,使这类空间发挥最大效能;针对地标型城市空间,应适当控制其商业行为,着重强调构建空间地域性特色,从而提升人们来此的目的性。此外,研究结果还可为今后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的更新保护及历史街区建设等规划设计实践提供参考,对呼和浩特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