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钢园区:从工业遗址到奥运遗产传承的设计探讨

2022-05-24易兰规划设计院陈跃中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家体育总局首钢高炉

文/易兰规划设计院 陈跃中 王 斌

0 引言

大工业时代背景下,1919年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西部石景山区建设炼厂,钢铁之城“首钢”的百年历史由此起步。自建厂以来,首钢历经4次较大规模的扩建[1],逐步发展为国际大型集团。进入21世纪,首钢贯彻奥运国家战略和钢铁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率先实施并完成史无前例的搬迁调整。搬迁后老工业区的转型发展成为新问题。2014年11月,首钢开展首钢园区城市风貌研究,探索以建筑文化复兴为出发点,共同打造既具首钢特色,又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园区风貌。沉静的石景山老厂区正转型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成为北京西部发展的核心地带。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为首钢园区的建设带来新契机,曾经辉煌的钢铁巨龙腾空飞去,充满活力的体育基地孕育重生。首钢园区景观设计地块包括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北京六工汇、北七筒仓RE睿·国际创忆馆、首钢网球馆及运动员公寓、洲际智选假日酒店秀池店、星巴克冬奥园区店、首钢极限公园等。风景园林师用设计智慧助力百年首钢园区转型,沉浸式参与首个设立在城市工业遗址上的永久奥运场地设计工作,以设计之力赋能冬奥,为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城市更新作出重要贡献(见图1)。

图1 总平面

1 功能重组、倾注活力: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

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地块位于园区北区,面积12hm2(见图2,3)。通过修复、改造和加建等织补方式,建设符合国际比赛场地规格的冰上训练场馆、高标准的运动员公寓与网球场馆。利用精煤车间厂房的空间优势打造“四块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和冰球训练场馆;金工车间改造为配套商业;职工网球场改造为网球馆。景观设计与建筑功能紧密结合,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运动精神交织融合(见图4~7)。

图2 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

图3 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广场与建筑立面

图4 场地内远望四号高炉

图5 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广场的“铁轨”线性铺装

图6 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广场与三号高炉遥遥相望

图7 会展中心入口

在精煤车间东侧开辟入口广场,作为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建筑前的开放性临时空间。沿建筑立面延展的线条,将广场切割、缝合出丰富多样的功能区块:可寻找旁落的集体归属,举办小型仪式和演讲,以及为游客穿行提供通道,以实现与训练中心的功能互惠。在网球馆、运动员公寓与冰球馆之间的道路两侧穿插绿化,营造户外活动空间,在网球馆北侧营造绿色静谧空间。

2 梳理历史、重塑印迹:北京六工汇

六工汇位于北京首钢园北区的核心地块,秀池和群明湖之间,处于冬奥入口板块、滨水商业板块、文化体验演艺板块,两大生态绿轴贯穿其中。共6个地块,呈C字形,与石景山共同环抱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形成完整的冬奥广场中部片区景观体系。项目占地13.2hm2,地上建筑面积16.5万m2,总建筑面积(含地下)22.3万m2,包括23个建筑单体,是拥有国际甲级办公、全新零售餐饮体验和充满艺术、文化多功能区域的综合体项目(见图8,9)。“六工汇”的名字源于《礼记》:“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图8 与四号高炉对望的六工汇购物中心

图9 六工汇购物广场

项目包括五一剧场、工业废水沉淀池、冷却塔、九总降、十四总降、制粉车间等多处特色工业遗存,具有较高历史风貌保留价值。但原有厂区规划受生产工艺影响,与重塑后的场所功能格格不入。草率或过于主观的场地设计会把仅剩的标识物打散,将场地记忆与情感抹杀殆尽。因此,景观设计团队从空间结构、场地功能、建筑风格、景观形态、场所记忆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挖掘和重塑大工业时代印记,并使之成为文化与艺术的核心,同时,结合项目定位打造多功能创意产业园区空间,在赋予城市场所新功能的同时讲述历史故事。

将五一剧场等建筑进行新旧结合改造;7000风机房等老厂房原汁原味地保留框架结构;加速澄清池及附属建筑改造为餐馆、咖啡馆或便利店;项目南侧两座巨大的冷却塔底部改造为设备间,以最大程度地改造利用工业遗址。项目将建设与体育产业相关的运动休闲、体育健身、国际交流及配套的商业和办公设施等,建成后提供17万m2的低密度商业办公区域。

在此,精煤车间被改造为冬奥会运动健儿训练的世界一流场馆;运送煤炭的“铁路”穿过六工汇场地通往雄伟的三号高炉博物馆;巨大的冷却塔依然矗立,成为时代的丰碑;往日陈旧的污水浓缩池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社交的下沉广场(见图10~13);锈迹斑斑的钢架焕然一新成为历史的指针永远驻停在重生的时刻(见图14,15)。

图10 冷却塔附近的生态廊道

图11 流线型带状台地丰富高差边界,同时为公众提供剧场看台及休憩设施

图12 丰富的季相颜色变化

图13 冷却塔浓缩池运动休闲公园

图14 步行桥设计语言与工业遗存钢架呼应,保持历史风貌延续性

图15 “浓缩池”穿过历史的指针遥看六工汇购物中心

3 重构元素、记忆感知:北七筒办公区

北七筒办公区位于冬奥广场的最北部,面积7440m2,原为一组圆筒状储藏工业原料的仓库。其建筑设计保留原始工业风格,在原有400mm厚的混凝土筒壁上切割出方形洞口用以采光,成为单层办公面积近400m2的创意办公空间。景观设计就地取材,回收利用筒仓开窗时切割的边缘锯齿状圆形混凝土废料,重新赋予其景观生命。混凝土块成为园区坐凳主体,另一部分则是裸露的钢筋支架、木质座椅,实现与建筑改造痕迹的呼应(见图16)。改造后不仅可减少建筑垃圾和碳排放,而且保留了场地记忆。二者以自身独特的构造方式并置,共同唤起特定的记忆感知,呈现对原有工业建筑元素的拆解与重构,在旧有场地记忆的基础上,延展新的记忆,也与建筑改造的思路不谋而合。

图16 北七筒办公区改造前后对比

景观设计团队顺应带状场地与7个圆筒嵌套出的异形空间,基于线性铺装延展空间形成路径,通过错落的空间边界将绿地、铺装穿插织补,导入变化(见图17)。简化繁琐的竖向处理,通过景观台地化解高差,台阶状的混凝土挡墙与建筑材质相得益彰。在筒仓南北两侧营造不同的空间感受:南侧贴近建筑种植乔木,软化建筑立面,营造场地的开放感;北侧远离建筑种植乔木,通过绿植软化北侧挡墙,形成私密的庭院感受。

图17 北七筒办公区

4 借景入境、重构记忆:星巴克咖啡厅

星巴克咖啡厅位于冬奥组委办公区东侧,是首钢园区极具特色的独立小型建筑体,占地面积2225m2。咖啡厅由原干法除尘器罐体设备旁的控制室改造而成,并非新建。原控制室有3层,为确保冬奥组委办公区向东的良好视线体验,拆除遮挡罐体的2,3层,仅保留1层框架,不遮挡原干法除尘器罐体(见图18)。通过架空挑檐等设计手段强调咖啡厅的横向线条,与其背后的除尘罐体形成强烈的横纵构图关系。充分理解建筑设计师意图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前提,景观设计团队以此为基础衔接建筑功能,呼应建筑语言以重构记忆,在星巴克咖啡厅南北两侧形成不同的景观空间和感受(见图19,20)。

图18 咖啡厅与改造完成的控制室

图19 咖啡厅南侧较为开放的空间

图20 条形清水混凝土座椅

改造的咖啡厅南端为高大的三号高炉,其烈焰般赤红色的灯光效果已成为园区独特的打卡景点。设计团队为加强咖啡厅南侧室内与三号高炉和工舍酒店的对视框景关系,于窗外设置静水池,充当反射镜面,倒映高炉的镜面水景,使咖啡厅南端的室内卡座成为观赏三号高炉的最好位置之一(见图21)。在新的景观空间中,室内外观者的视线除与周边风景直接相遇,还可通过咖啡厅南侧底层的静水面反射,拉近二者在“看与被看”间的相互关系(见图22,23)。西侧面向冬奥组委的立面,因道路和西晒问题需进行一定的视觉遮蔽,但地下遗存管线较多,因此种植设计需以根系浅的竹类植物为主。

图21 咖啡厅边的静水池倒映高炉的“火光”

图22 竹丛掩映的坡道

图23 静水池倒映咖啡厅的灯光

5 结语

在设计中,“记忆”语汇有时是名词,有时是动词。“名词”指留在脑海中的场所与事件;“动词”指去发掘和展示易被忘掉的场所与事件。作为“名词”,记忆仅是一些场景片段,连接某一时刻的情感与思考;作为“动词”,记忆往往能主动选择片段或构建符号来传达场所的精神。

首钢林立的烟囱、高炉曾是大工业时代的骄傲,钢水飞溅的车间曾有年轻人向往的沸腾生活,如今已沉寂为废墟。设计将原有“废料”进行重构与塑造,最大限度地保留、利用首钢的历史信息,通过新的事件、场景、元素、映像,创造属于首钢、属于冬奥、属于未来的场地记忆——重构“记忆”的记忆。

在冬奥组委入驻的背景下,如何把闲置的首钢园区转变成充满商业价值、文化创新和社会活力的新型都市空间,是后工业景观设计面临的全新命题与挑战。过去的记忆不是历史包袱,而应成为重构未来的原点与内核。由此,设计基于“理解过去的工业,而不是拒绝;包容过去,而不是磨灭”的态度,为场地倾注活力,重构记忆。

项目业主:铁狮门、首钢基金、首奥置业、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北京市石景山区

景观设计:易兰规划设计院

陈跃中、王 斌、莫 晓、严格宁、杨源鑫、田维民、杨 宁、胡晓丹、李 硕

建筑设计:筑境设计

图片来源:图2~7,图16~23,一界摄影;图9,图11,图13,图14,Jerry Yin;图8,图10,图12,图15,黄建志

猜你喜欢

国家体育总局首钢高炉
昆钢2500m3高炉改善渣铁排放生产实践
红钢3号高炉全焦开炉生产实践
白雪“水晶鞋”,激情“飞天”梦——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
高炉炉前风口用电动葫芦改造实用技术
【首钢】“老首钢”遇见“冬奥梦”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高炉前
“斗地主”也是体育了!
对国家体育总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探讨
竞技体育的“三驾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