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救风尘》的悲剧性

2022-05-24王蕾

河北画报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关汉卿风尘秀才

王蕾

(信阳农林学院)

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关汉卿是非常重要的代表,历代史学家始终将其放到了头把交椅的位置,其杂剧题材多样,形式也善于变化,且不全采用大团圆的俗套。在《录鬼簿》中,贾仲明评价他是梨园领袖,杂剧班头。《救风尘》是他杂剧的代表作之一 ,粗略读来,《救风尘》的确是一出极富喜剧色彩的杂剧,不仅语言诙谐幽默,情节设置更是充满喜剧冲突。然而,细细体味,会发觉笑中有泪。喜剧主人翁的际遇在读者或观者心中常常引起痛感,在发出笑声的同时即有悲哀袭来。当年诗人朱湘把《救风尘》称作悲剧,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无论是古代的评论家还是近代的文学研究者,都将悲剧与社会不同层面的丑恶直接联系到了一起。“追求在笑声中揭露社会悲剧性是关汉卿喜剧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一点在《救风尘》中表现非常明显。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评价《救风尘》展现了被压迫者以弱胜强、以胆识、谋略取胜的情节,让观众在笑声中体会处于下风的女性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赵盼儿以她的勇敢、智慧成为中国古典喜剧的典型形象之一。虽然结局是宋引章脱离苦海,嫁于安秀才的“好出路”,这是传统的“大团圆”结尾。王国维认为中国人精神来源于世间的欢乐,作为精神代表的小说和戏曲也是一样,往往是大团圆的结局,开始时别离、困苦最后都会变成欢聚、发达。笔者认为,在这喜剧的背后更多地折射出悲剧的意味。

一、赵盼儿理性悲剧

剧本中的正旦赵盼儿,虽然是一个风尘女子,但又与风尘女子不同,她勇敢机智、清醒老练带有一丝见义勇为,侠肝义胆的气质。但是,通过对作品的品读鉴赏,不难发现,在其形象的塑造上,有着显而易见的喜剧色彩,但是喜的背后却是无限的悲剧所在。

在第一折出场就是帮安秀才劝好友宋引章不要嫁给周舍。赵盼儿提前想到了宋引章嫁过去会变成“容也波仪,瘦似鬼”,只怕有苦难言,无法诉说,并且举例之前俏女郎最后落个一生孤苦无依,被抛弃的下场。从分析宋引章的婚姻可以看出,赵盼儿处世经验丰富,知道大部分妓女的婚姻观念,并且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婚姻观念往往导致的悲剧。虽然剧本没有描述她以前的生活,但从她的唱词中能够看出她经历的沧桑。多年受人玩弄的屈辱生活,使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对恶势力充满仇恨,不能容忍自家姐妹被玩弄。想必她也如宋引章一样不谙世事,在经历了一次次被骗之后才学会了圆滑世故。所以,当她听说自己的好友要嫁给贪婪狡诈的周舍时,毅然劝说好姐妹要三思而行,现在年龄尚小,不要意气用事,慢慢寻个姻缘有个好去处,周舍这纨绔子弟只不过是甜言蜜语一说,能不能兑现承诺,结果未知。从这里可以发现赵盼儿对这个姐妹是真心实意,对现实认知清楚,知道这些男子伪善的一面。劝说未果之后便说“久以后你受苦呵,你休来告我。”从思考问题的方面来看,赵盼儿确实是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但我认为这种过于的成熟是有利有弊的:利在于她能够在压迫的环境下保护自己不受侵害,保护自己的权益。弊在于,在这个美好花季的年纪,过早的丧失了少女应有的天真烂漫情怀和对美好事物充满憧憬的心。所以,在这理性与冷静的背后是何等的艰涩与痛苦。

当宋引章渴望嫁作人妇,“立个妇名”时,洞察人情的赵盼儿早就悟到了,果真从了良又怎么样呢?

通过对【商调·集贤宾】部分的解读,我们对赵盼儿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字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悲”,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世道的黑暗、不公,也更能够让我们引起心底的共鸣。①

赵盼儿这等聪慧的女子身处烟花之地,若是糊涂终了也就罢了,偏又看透世情,如此清醒。这般心知肚明幸福的渺茫,比起宋引章的一时痛苦来则更为悲哀。她熟悉那些“情肠甜似蜜”的浪荡子弟的性格,在过去的经历中也受过欺骗,早就看透了周舍的虚伪恶毒。作为当时社会最底层的人,没有背景、没有权势,只能靠自己,所以在和周舍的斗争中,她深谋远虑,出奇制胜,她知道自己只得以“风月”“救风尘”。清醒地知道自己妓女身份,只能用色诱的方式,别无他法,而对于周舍这类人只能以这种方式来反抗,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虽然结果非常令人满意,但这种做法透出几许无奈、几许辛酸。

从这种种的事情中可以看出赵盼儿的冷静与理性,然而更多的感受到她的理性思考和做法背后的悲剧意蕴。

二、宋引章感性悲剧

宋引章是一个刚沦落风尘不久的女子,天真幼稚中带着哀伤。她对勾栏生活深恶痛绝,极力渴望摆脱被人蹂躏的生活窘态。她心里也是舍不得安秀才,安秀才不狂不燥、体贴入微,还教她临帖吟诗,她只是觉得不知何时安秀才才能熬到出人头地,自己又想早日从良,结束风尘生涯。她其实真正想着“今日也大姐,明日也大姐,出了一包儿脓!”想要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目前的处境,彻彻底底地变为张家妇或李家妻。认为自己只要从良就会过上满意的生活。这说明她骨子里带有一种很天真的感性,涉世未深,对从良生活充满着美好幻想。

当赵盼儿询问宋引章嫁周舍的原因时,宋引章的回答是:“则为他知重您妹子,因此要嫁他。”“知重”是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他把周舍的虚情假意当作是对她的爱护与尊重,作为社会最底层被别人看不起的妓女,她非常渴望能得到别人正常的尊重的。由此可知,宋引章弃安秀才嫁周舍的举动正是她追求尊严、幸福的表现。当纨绔子弟周舍用他的花言巧语,“暑月间扇子扇着睡”、“冬月间着炭火煨”、“吃饭处,把匙头挑了筋共皮”、出门时替宋引章穿衣、戴首饰,极尽献殷勤之能事时,宋引章便不顾姐妹劝说,失约于安秀才嫁与周舍。但是在真正完成婚嫁后,才发现并非自己期待的那样,而是满是挨打被骂,何谈幸福与否。宋引章以为嫁作人妇便可“立个妇名”,脱离苦海,获得幸福的天真想法,被周舍的虐待欺凌全部打破。被打破幻想的又何止宋引章一人呢?勾栏瓦肆中苦苦挣扎的风尘女子有多少人的幻想也一并被彻底地打破了。像周舍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可见,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女子尤其是烟花女子更是被欺骗、压迫的对象。在当时,即便是从良,从前的污垢一如烙印,终不得摆脱。关汉卿是善良的,目睹宋引章们的悲哀,充满了同情和爱惜。于是,他为宋引章“谋”了个好出路,让她嫁与安秀才。可是是否就此高枕无忧了呢?关汉卿不知道,他的现实主义精神只容许他说道“花柳成花烛”。无论结局是否幸福,天真的像宋引章这样的女子们曾对生活报有的一切美好想象都已无情地化为虚无,这是怎样一种悲哀啊!

三、《救风尘》的社会悲剧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以男权为中心的、对女子要求特别苛刻的封建社会。在古代一直盛行男尊女卑,妇女无法具有自己独立的意志,难以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实际想法,任何的行为举止都需要服从于男权,所谓的自由与尊严更是无法落到实处,透彻的说,女人就是男人的奴隶,纯粹的附庸,终生要活在屈辱之中。良家妇女尚且如此,妓女可想而知了,有之过而无不及。在赵盼儿救宋引章的过程中,体现了赵盼儿率性自然、有勇有谋、对姐妹宽容爱护、自我牺牲、对困难知难而进、对恶人嫉恶如仇、对权贵不卑不亢,面对危险机智勇敢、随机应变的特质。这个过程实在大快人心,剧作家关汉卿肯定和赞美了这些社会底层且充满才气的女子,通过女子的反抗形式侧面反映社会现实,这其中更多的体现出社会的悲剧性。

首先宋引章的婚姻悲剧体现的是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摧残和迫害。本来宋引章和安秀才情投意合,由于安秀才没能考取功名,宋引章在周舍的花言巧语、假意温存、荣华富贵下被诱骗成婚。第一折提到宋引章“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这样一个全能美貌的女子嫁给周舍后不久,周舍就原形毕露。他说宋引章在轿子里“精赤条条的在里面打筋斗”还说宋引章套被子把自己和隔壁王婆婆翻到被里了。这段话极尽夸张之能事,反映周舍非常无赖。周舍这种前后不一的态度,打骂伤人的行为对一个天真、对美好生活抱有巨大幻想的女性来说无论是对她的身体还是她的精神都是一个巨大的伤害。关汉卿的思想中蕴含着浓厚的人道主义关怀,他写成了一个大团圆的喜剧结局。但剧作毕竟是剧作,试想如果没有赵盼儿或者赵盼儿营救失败,那么等着宋引章的是无尽黑暗、无尽深渊的人生。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像宋引章这样的女子不计其数,她们中遭到婚姻的不幸必定不在少数,况且又有几个像赵盼儿这样的奇女子。而文中宋母和赵盼儿的担忧不正是因为看了太多这样的女性悲剧吗?

其次社会悲剧性体现在:赵盼儿在营救好姐妹宋引章的过程并没有走平常的报官道路。王季思先生在论及《救风尘》时说:“值得注意的是赵盼儿对周舍所采取的斗争手段实际也是周舍等浪荡子弟习惯地用以欺骗妓女的手段。”②她选择以“风月”诱周舍上当,并非因为所谓妓女的劣根性,反而正是她的无奈与悲凉之举。在戏剧中,她作为一个弱女子也想通过官府正规的手段,以一种公正的方式来帮助宋引章和平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让你周舍绳之以法。但是,事实可曾想是如此的黑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能如她所愿,在她果敢刚强的性格下,更本质的是对世事的厌恶与失望,对自己的厌恶与嘲讽。所以,她被迫采用了烟花女子惯用的伎俩,施展美色诱惑时,她既知自己已然不是良家妇女,那就没必要有良家妇女的打扮,既然是妓女就要有妓女的样子,把烟花女子的看家本领使出来,让周舍爱而不得,激起他的好奇心。在这样一种甚至可以说是自暴自弃式的做法中,蕴藏着她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对命途多舛的叹息与讽,也是对自己的无能为力的无奈之举。

在第二折宋母为周舍辩解说:“大姐,周舍说誓来。”赵盼儿马上就揭穿了周舍的虚伪:“那一个不指皇天各般说咒?恰似秋风过耳早休休!”。所以,当周舍怀疑赵盼儿时,让她发誓,她马上发了“重咒”。她并不是不信守承诺,而且面对这样的无赖之徒,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对抗。在第四折,当周舍发现自己上当了,在审官面前说赵盼儿先前发的毒誓,赵盼儿绝地反击,誓言就是一句永远不能实现的空话,如果凭誓言判案,周舍早已是牢中人,赵盼儿使用周舍的伎俩狠狠地教训了周舍。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正义并非完全的正义,行正义之事并不能用真正的正义手段,国家管理体制并不能真正的保护底层人民的权益,人民始终处于被伤害、被压迫的地位,只能让人寄予这种充满戏剧性的手段才能维护正义,表现出满满地讽刺意味。

安秀才屡考功名未中同样也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悲剧。第一折中,安秀才在得知宋引章要嫁给周舍的消息时,他没有主动去宋引章面前表明心迹,争取挽回心爱人的机会,而是去向赵盼儿求助,赵盼儿一听来因,表示愿意去劝说,他没有同去,只是说要回家等信;在赵盼儿劝说未果后,他更没有努力争取,而是想着转身上朝求官应举。这一连串的言行主动,我们看不出他强烈的爱意,更感受不到他为挚爱奋然出击的勇敢与担当。读书使他变得懦弱无能,知道自己也是处于社会底层,只能忍着深层低吟,即便是后来赵盼儿救宋引章出火海,嫁他为妻,也是听了赵盼儿差人相告,才去告官,这是一个多么苍白、懦弱的形象。安秀才的这种举动并不仅仅是因为性格懦弱,而是生于这个社会中求得生存的不得以而为之;而且在引章的话中,能听出书生悲哀低下的命运和地位。“一对儿好打莲花落”,“莲花落”是曲调名,也是乞丐向人乞讨时唱的小调。书生已经沦为乞丐之流,可见作者借戏文唱出了当时读书人社会地位的低下,以及自身的抱负不能实现的无奈。说明在当时的社会,上京赶考是读书唯一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的机会,所以,当安秀才快要失去心爱之人时仍然想着“我上朝求官应举罢”不能因个人爱情失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这难道不是社会的悲哀吗?

综上所述,《救风尘》团圆式结局是关汉卿浪漫主义写作手法的体现,但是他的创作内容基本上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简而言之,他的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故事人物都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没权没势的赵盼儿和宋引章最后获得胜利,但是整个戏剧冲突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中,关汉卿力图用温柔的慈悲书写中国妇女的悲惨历史,只是在救风尘中,他不愿意把身处低位的女性的不幸遭遇写得血肉模糊,骨筋暴裂,而是用婉曲的笔力意味深长地将她们的无奈、无助、无望娓娓道来。关汉卿借喜剧的形式深刻反映了一个悲剧性的社会,揭示了封建时代女性悲剧的必然及根源。

注释

①关汉卿.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中国戏曲出版社,第27页.

②王季思.元杂剧选注(上),北京出版社,1980,第146页.

猜你喜欢

关汉卿风尘秀才
读扶贫日志
趣读篇
悼玲秀
戏词救命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我有一壶酒
关汉卿巧言脱险
秀才与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