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桂林自然景观为特色的民宿室外景观沉浸式设计
2022-05-24杨晶晶
杨晶晶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文旅融合的定义与特点
文旅融合的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又充分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文旅融合的概念应运而生。2018年我国取消了文化部与旅游局的独立行政机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自此,我国开启了文旅融合时代,2018年也成为了文旅融合元年。
狭义的文旅融合,是将文化资源嵌入到旅游产业当中,即传统的景区主题文化包装。狭义的文旅融合是在旅游景区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通过文化艺术表演、文化作品展览、民族元素设计等方式赋予旅游产品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也能够充分体验到不同文化形式的魅力,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民族特色,实现文化对旅游产业的赋能。但是随着我国文旅融合事业的发展,文旅融合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广义的文旅融合实际上是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的交叉渗透和整合重组,其消除了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价值界限。在广义的文旅融合中,旅游是文化传承的工具和平台,而文化则是旅游发展的动力和内涵,文化赋予了旅游产业旺盛的生命力,使得旅游产业“活”了起来,旅游产业有带给了文化更加生动的表现形式,能够以人们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文化的内在价值,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一般情况下,广义的文旅融合可以包含思想理念融合、产业机制融合、设计规划融合、产品服务融合、空间载体融合、社会资源融合等多个方面。
二、桂林文旅融合表现形式
(一)桂林文旅融合的特点
桂林地处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使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并成为世界著名风景游览城市,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桂林不断打造文旅产业,并提出了“山水城文”的发展理念,将自然环境、城市建设、人文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古镇村落为核心的、以慢节奏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具有健康旅游、生态旅游的显著特点的旅游模式。在城市的不断建设中,桂林也围绕“山水城文”的发展理念建立起了一大批古村落。这些古村落将现代文明与地域传统和自然环境相融合,有效提高了旅游体验,其中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宿深受游客喜爱,为桂林的文旅融合创造更多元的发展方向,并推动了桂林文旅产业的发展。
(二)桂林文旅融合在民宿设计中的视觉呈现
在桂林“山水城文”的文旅融合发展思路的影响下,为了充分适应桂林旅游资源特性以及桂林的地域特点,桂林的民宿建设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静、雅、淡、趣”四大特点。
静:是指桂林民俗的居住环境具有安静的特点,受到气候的影响,桂林植被茂盛,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清幽宁静的生活环境,大范围的植被簇拥下,外界的噪音被有效的隔绝,使得桂林的民宿形成了“静”的特点,而“静”也是桂林民宿与桂林山水形成有效呼应的重点。
雅:桂林虽然地处广西,但是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自然环境也颇有江南风韵,具有小巧玲珑的特点。在桂林的山水影响下,桂林的民宿也应被赋予了“雅”的底蕴,即雅致、优雅的视觉特点。在设计上桂林民宿更加强调简约的设计与富有文化内涵的图样,环境更加注重细节的修饰。
淡:为了适应桂林山水城文的建设理念,凸显桂林钟灵毓秀的自然气质,桂林民宿普遍形成了“淡”的视觉特色。在设计上表现为了色彩的简单与凝练,在空间上讲求空旷与自由,减少了大量繁复的设计元素。
趣:趣是桂林民宿突出“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式,也是将文化融入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当桂林文旅融合理念渗透到民宿的建设与设计当中时,这些充满故事的文化内涵就演变成了大量具有生动趣味的设施和空间,大幅增加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互动感受。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桂林民宿室外景观设计原则
(一)融入自然环境
融入自然环境是指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与生活需求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民宿的室外景观设计过程中,结合民宿所处的地理位置、植被覆盖情况、地形地势、特殊的自然资源等因素,尽可能地消除居住环境与自然之间的屏障。
(1)自然环境的引入:融入自然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民宿设计中不是一味地改造自然,忽视自然条件,而是应当合理地利用自然,将自然引入到民宿的室外环境当中。借助山川、河流、树木合理的设计民宿的室外环境,使得自然环境成为民宿室外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打造独立的民宿室外环境,却将自然环境隔绝出去。
(2)自然环境的适应:融入自然环境是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即在民宿的室外环境设计中,应始终将自然规律作为设计的依据,在色彩、空间、材料等方面都选择与自然亲近的方式,不违背自然的特性,即将民宿充分的融入自然当中,使得民宿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
(二)传承历史文脉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化作为旅游产业的背书,其能够为民宿室外环境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底蕴,使得自然环境在融入民宿时,更具有内在审美价值。同时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民宿的室外环境中传承历史文化,有利于民宿的居住体验提升,可以帮助民宿形成纵向的时间体验线,以深化民宿内涵。而在民宿的室外环境中,要想传承历史文脉,就需要尽量尊重历史事实,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场景。在不破坏历史文脉原型的基础上,适当的融入艺术设计,美化室外环境,使得具有历史文脉特点的景观能与现代生活需求相协调,既满足民宿的住宿与生活要求,又满足文旅产业对文化传承的要求。
(三)演绎地域生活
地域生活是民宿的最根本特性。桂林地区的历史悠久,由于良好的生存环境,一代又一代桂林居民在这里繁衍生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桂林已经形成的个性鲜明且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正是文旅融合最迫切挖掘的文化内涵。将生动的地域生活融入到民宿设计当中,可以使得民宿不仅具有居住和自然景观观赏的功能,同时也能够令民宿具备文化体验的功能,令民宿本身不再是单纯的房间或房屋,而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而实际上,地域生活本身也是桂林当地居民融入自然的一种成果,是当地人适应自然的方式,因此,在演绎地域生活的同时,也是在推动民宿更好地融入自然,不仅融入自然环境本身,同时也融入到自然环境所形成的生活理念与方式当中。
四、民宿室外景观沉浸式设计方法
(一)空间结构:半开放化的过渡空间
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桂林自然景观为特色的民宿室外沉浸式景观,其本质是通过合理设计,使得民宿的室外环境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进而令游客在居住民宿时如同沉浸在风景秀丽的桂林山水当中,而不仅仅是居住在民宿房屋当中。为了满足这一特性,在空间结构上,桂林民宿室外空间在设计中应当尽量采用包容的围合理念,将室外空间打造为半开放化的过渡空间,即将民宿的室外空间设计为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过渡带,是封闭居住环境与公共环境的缓冲带,其具体表现在围合程度与景观表现两个方面。
(1)围合程度:实现半开放化的过渡空间,应避免全封闭式的院落围合方式,采用开放的围合方式,利用自然植被或人工镂空隔断(如藤条、老树、篱笆、围栏、镂空墙体、石柱等),对民宿室外空间进行分割,依托通透的材料形成空间的互动交流,同时确保民宿室外空间与外部自然环境存在一定的联系。令室外空间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界限处于“存在且模糊”的状态,并满足视野、通风采光、节能保暖等使用要求。
(2)景观表现:秉承生态良好的原则,因地制宜,尽可能地保留民宿室外空间中的植被,通过对植被的合理修剪、再造、丰富,令自然植被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同时,合理利用园林造景中的“漏景”和“借景”手段,将民宿外围的自然环境引入到民宿的室外空间当中。如通过对民宿室外空间的树木修剪,使其形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既能在视觉上带来内外环境的分离,又能透过树木间隙远望桂林动人的山水,以达到“漏景”效果。
(二)建筑材料:以原木与石材为主的多层次立面
桂林自然环境以和谐统一、小巧玲珑为特点,其风景均为天然风景,充满着蓬勃的活力与生机,在民宿的室外环境设计中,要实现沉浸式的设计并确保民宿具有桂林山水的原始特色,就需要在建筑材料选择时尽量尊重自然环境的原生态特性。民宿的外立面是民宿室外环境不可分割的部分,其也是民宿室外环境的背景,而材料则是决定外立面以及整个民宿外部环境的基础。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当尽量确保利用原木、石材等天然材料,尽量保障立面肌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实际的建设设计当中,原木与石材为主的立面肌理能够保障民宿与自然环境从视觉质感上形成共鸣。但是单纯地利用石材和原木的堆叠并不能达成良好视觉效果,更不能满足“传承历史文脉、演绎地域生活”的文旅融合背景下桂林民宿室外景观设计原则。这就需要在里面设计中,对建筑材料进行一定的优化升级。一方面,注意景观元素中现代与乡土造型的矛盾,通过合理的原生态建筑材料组合,实现民宿与自然环境的对话,利用石材传递出的稳重、木材传递出的素雅、青砖传递出的宁静,实现林、湖、山、室的多空间共生。另一方面,在生态材料的基础上,适当的融入具有地域文化生活符号特点的素材,通过叠搭、再造的方式,将特色造型或成品素材融入到建筑材料中,以形成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和历史情趣。如在室外的石砌围墙中,可以嵌入石磨、石墩等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具,打造出具有层次感、韵律感、情趣感的立面状态。
(三)色彩表达:低饱和度的色彩搭配
民宿室外空间的色彩决定了视觉沉浸的程度,为了追求良好的沉浸效果,应尽量避免色彩的突兀表现,在外立面及墙体、景观等色彩上,尽量选择低饱和度的色彩,以避免民宿色彩从自然环境中“跳脱”出来,并强化民宿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从桂林自然景观特点来看,以古村落和生态景区的民宿为例,在色彩上,可选择白、灰为主的色彩搭配,并点缀低饱和度的黄色、绿色。
(四)小品景观:生动精致的生活场景
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桂林自然景观为特色的民宿室外沉浸式景观,不仅仅是对自然生态的充分融合,同时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活文化。生活文化是人们适应自然所形成的生活经验,融入生活文化不仅不会破坏自然景观的合理融合,同时还会丰富自然景观的内涵,并满足文旅融合的需求。在小品景观方面,可继续延伸桂林自然风景“小巧玲珑”的特点,在民宿室外空间中打造生动精致的生活场景,将耕作工具、饮食器具等具有鲜明田园记忆的元素作为景观设计的依据,增加室外景观的情趣,并在室外空间中形成自然、休闲、生活层层递进的主题层次,丰富居住者的生活趣味。
五、民宿室外景观设计遵循文旅融合理念的保障
(一)加强地域文化探索
民宿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旅游服务不可或缺的部分,从民宿的本质来看,其本身就是文旅融合的产物。但民宿的设计不仅仅是艺术和环境设计层面的工作,其需要融入文化研究和历史研究成果。要推动民宿室外设计更好地体现文旅融合的理念,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挖掘,充分分析地方自然环境、历史进程、人文特点、社会风气等多种因素,以民宿为载体,推动自然、文化、历史、产业等资源的充分融合。
(二)保护既有环境与建筑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加强民宿居住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性和融合性,居住环境到自然环境(或景区环境)的过渡,室外景观既要保障人们室外活动的功能需求,同时更好保护好民宿建筑与自然环境不受破坏。这种保护不仅要体现在建筑施工层面,同时更要体现在文化理念、居住氛围、旅游项目定位等层面,只有先确保室外景观与其所处的环境和建筑高度融合,才能为其实现文旅融合的促进作用提供有力的空间。
六、结语
文旅融合背景下以桂林自然景观为特色的民宿室外景观沉浸式设计,是对自然、人文、生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所形成的设计理念。既要保持民宿室外环境的独立性,同时也要尊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充分利用桂林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民宿居住体验赋能,同时也利用合理的民宿设计,点缀桂林风光,为桂林优美的生态环境赋予更加深厚的人文与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