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2-05-24黄颖仪
摘要: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是当下高等教育发展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广东音乐是我国地域性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支奇葩,是岭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高校教育中,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广东音乐有机融合,有效提升音乐教育效果的可能性。该论文以广州大学为例阐述广东音乐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较系统有效的实施办法,最后对广东音乐在高校中的传承路径提出建议。旨在对现今传统音乐教育理论及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广东音乐;高校;艺术教育;实践;思考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How Guangdong Music being Applied in the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uang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Huang Yingyi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dongGuangzhou 510405Abstract: How to better realize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i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common concern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Guangdong music is a unique section in China's regional music culture and a treasure of Lingnan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llege education, it is possible to organically integrate with Guangdong music as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music education. Tak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integrating Guangdong music into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mmarizes more systematic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inheritance path of Guangdong music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new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music education theory and model.Keywords: Guangdong Music;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rt education;Practice;Critical thinking
廣东音乐是流行在中国广东地区的一种器乐表演形式,是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乐种,亦是岭南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广东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独特韵味与地域性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将广东音乐有机融入,使大学生充分感受地方音乐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提升民族自信感。然而,当今受西方外来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广东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对于立足于高校的传统音乐,借助于大学生的传承与创新,其实践与传承能够有更广泛的路径。高等院校作为一个稳定的文化传播平台,有明确的规范性,也有一定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探索高校的传承方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广州大学一向注重办学与区域文化的结合,学校非常注重体现岭南文化的办学特色。下面结合笔者在广州大学开展的广东音乐教学与理论研究经验谈谈如何将广东音乐融入高校的艺术教育中。
一、开设课程:传习与感知广东音乐
(一)理论课程
开设广东音乐理论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广东音乐理论的认识和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是了解广东音乐的历史与现状,掌握该乐种主要的特色乐器、基本调式,风格特点等。旨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广东本土音乐及音乐的多元化结构,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地方传统音乐的了解,提高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创新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音乐在大学课堂中传承。如笔者开设的课程《广东音乐名曲导赏》,此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广东音乐音乐名曲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鉴赏力,分析广东音乐在不同乐器中的表现技巧,让学生能够基本把握广东音乐的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广东音乐音乐名曲导赏》为2个学分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5-14周授课,每周4学时,共40学时,考核方式是关于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对岭南传统音乐名曲理解的试卷考试。
技能课程以专业技能训练为目标,侧重演奏能力培养,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各种技能训练活动,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的基本技能。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乐曲韵味、多声部合奏能力的基础上,对广东音乐的名曲演奏技法进行深入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作品的能力。如开设的课程《广东音乐及其演奏》,此课程主要训练演奏技能,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乐曲情感、多声部合奏能力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加花、装饰音等技法演奏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广东音乐作品的能力。《广东音乐及其演奏》为2个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共32学时,教学对象是音乐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考核方式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期末考查的综合考核方式。
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与特色,打破年级壁垒,以曲目课程的形式教学,即教学内容是排练某一首音乐作品,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修实践课程的曲目。这样,便打破了原有的班级乃至年级的编制,以曲目为原则形成实际的教学班。不同年级的同学可以进行交流与学习。如开设的课程《艺术实践(广东音乐)》,该课程在授课方式上,以曲目课程的形式教学,教师根据曲目内容需要,确定学生名单。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广东音乐合奏技能、视奏能力和培養多声部的和声感等,通过不断的表演,提升学生舞台表演能力。授课32个学时,教学对象是音乐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学生,考核方式是舞台汇报展演。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构建了一系列的课程,配置合理、有效的理论课程、技能课程与实践课程,使学生更好的传习与感知广东音乐,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将“广东音乐”这一特色作为核心目标,探索并实践了以广东音乐为特色的教学新模式。
二、建立乐团:推广与弘扬广东音乐
(一)民乐团建立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民乐团成立于2011年,乐团成员是按照中国民族管弦乐团的四组乐器:拉弦组、弹拨乐组、管乐组和打击乐组进行组建,刚建团由于民乐学生偏少,只可以建立一个十多人的小乐队,配置不够齐全,所以只能根据有的乐器选曲排练。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现在民乐团规模慢慢壮大,成员人数已经达到五十多人,乐器种类配备齐全,包含:高胡、二弦、椰胡、中胡、琵琶、古筝、扬琴、中阮、二胡、打击乐、大提琴等乐器。其建制也可以完成大部分广东音乐合奏乐曲的演奏。
(二)以广东音乐风格特色铸造乐团形象
近十年来,民乐团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一直致力于广东音乐的推广与传播,以广东音乐风格特色铸造乐团形象。排练曲目题材涵盖不同类型的广东音乐作品,所有演出乐曲都进行重新编配,其最大的亮点是特别善于挖掘与发挥各广东音乐特色乐器音色的个性化特征,创新采用多线条、横向、复调性的写作形式进行编排,并以各种各样的组合形式进行演奏。如以高胡领奏的合奏作品:《柳浪闻莺》《小鸟天堂》《醒狮》《月圆曲》《步步高》等。以五架头组合形式排练的作品:《雨打芭蕉》《娱乐升平》等。以古筝、洞箫、椰胡三重奏形式排练的作品:《禅院钟声》《春与荔枝湾》等。以高胡齐奏形式排练的作品:《春郊试马》《旱天雷》等。以独奏形式排练的作品:《鸟投林》《思念》等。以女子丝弦组合排练的作品:《春满羊城》《粤乐三章》等。通过排练与舞台实践,民乐团产生了一批较高质量的节目。经常在全国各级各类舞台展示排练的成果,如2018、2019、2020广东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广东音乐专场音乐会项目,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走出校门分别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演出了多场广东音乐专场音乐会,音乐会节目集合排练的广东音乐精品,每场演出均座无虚席,反响热烈,让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得到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的滋养。经过不断的实践,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多次以演奏《小鸟天堂》《粤乐三章》《春满羊城》《鸟投林》等广东音乐经典作品在全国、省级等各级专业大赛中荣获大奖。民乐团自成立至今一直承担校内外推广和弘扬广东音乐的角色。
三、理论研究:挖掘与整理广东音乐
(一)师生共同开展广东音乐相关研究
项目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同时也都是岭南音乐研究者。我们不仅在教学中认真传授岭南音乐的知识,同时还积极从事、并带领学生开展广东音乐的相关研究。课题组制定了详细的田野工作计划,明确现场的研究意图和目标,亲自带领学生搜集整理广东音乐的活态资料,使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形成“教师研究项目-学生毕业论文-学生研究项目”三者之间形成了联动效果与模式。
(二)撰写教材的实践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实施课程的标准,实现教学目的的根本保证,纵观以往出版的广东音乐书籍中大多是编订一些名曲的乐谱或单个乐种的研究等,理论性相对薄弱,内容重复性较多,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较难合乎于高校广东音乐课程教材的标准。所以撰写集理论性、综合性、系统性为一体的“岭南传统音乐”综合性教材尤为重要。由于缺乏教材,笔者开始整理挖掘广东音乐资料,进行教材撰写的实践工作,经过多年艰苦撰写,现已出版了《岭南音乐——粤乐·潮乐·汉乐导论》、《岭南音乐名家研究》、《岭南音乐舞蹈发展研究》等多部教材,这些教材作为广东音乐课程的主要教材使用多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解决当前高校缺乏地方音乐文化教材的问题。该类教材已被多所高校作为岭南地方特色课程的主要教材使用,教材的出版具有一定的推广性意义和价值。
四、关于广东音乐在高校中传承的路径思考
(一)构建合理的广东音乐课程体系
笔者认为,应合理构建集理论、技能、实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广东音乐理论课程有助于学生提高广东音乐的理论素养,是广东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课是实践课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演奏能力,才可以进行基本的合奏排练,所以技能课属于必不可少的课程。实践课能对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化与提高,实践是检测学生对广东音乐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准,同时也是广东音乐最直观的文化传播方式,因此实践课在广东音乐课程开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建立理论、技能、实践为一体的课程模式尤为重要。
(二)强化广东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对广东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如邀请在广东音乐演奏方面具有极高造诣的演奏家、广东音乐理论研究的学者,定期对高校的相关教师进行广东音乐文化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广东音乐文化修养和水平,让其成为具有广东音乐文化素养的综合性人才,以达到广东音乐在高校中更好的传承的目标。教师通过广东音乐的培训,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们接受到广东音乐文化的熏陶。除了定期對教师进行广东音乐培训以外,更重要的是吸引广东音乐优秀人才。高校领导应该对广东音乐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相关教师待遇,并投入更多教学资源包括教室、课时、设备等,这样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入到广东音乐的教学当中,以壮大广东音乐的师资队伍。
(三)慕课与广东音乐的教学相结合
为了使更多人关注与学习广东音乐,可以尝试开设慕课。慕课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首字母缩写(MOOC)的中文音译词,指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慕课与传统网络课程的区别在于慕课将视频内容模块化,便于利用零碎时间按主题学习,并且随着课程的进展而延伸学习内容。通过开设慕课,将广东音乐历史与发展、流派、主奏乐器、乐曲风格、辨析名曲介绍等模块通过平台进行传播,不仅可以突破地域的局限让更多人了解广东音乐,慕课中的视频资源和文本材料还可以辅助学生深入学习音乐,慕课利用机器测评的方式及时反馈作业和测试结果,可以使学习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有效节约教师的时间为学生答疑,分模块的学习方式使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容易接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使更多学习者了解与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的精髓。
(四)挖掘广东音乐资源,撰写教材
随着大量实践课程开发,教材的缺乏成为广东音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的一大障碍,这是值得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深思问题。此类教材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学科发展,长期研究此学科领域,进行系统地总结归纳及编写出成果。如大量搜集民间独奏谱、重新编配合奏谱、创作新作品等,只有教材的不断完善才能使广东音乐的传承更具规范化。
结语
随着我国对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视,高等院校应该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民族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大学文化教育功能,把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纳入到学校艺术教育中。为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搭建平台,为社会培养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人才和“非遗”保护的研究者。现今,将传统音乐融入高校课堂的问题,已经引起专家们的关注,在高校艺术教育研究部分成为新的目标所在。本文的研究旨在呼吁人们对高校融入广东音乐教育产生共鸣,培养高校音乐艺术文化的传承人,为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提升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甘洁.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分析——以豫南本土音乐罗卷戏为案例[J].音乐创作,2018(2).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编号:(GD19LN01)
作者简介:黄颖仪(1968— ),女,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生导师,教授,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表演系主任,主要从事器乐表演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