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婷婷:在方寸间打怪升级
2022-05-24张博陈小敏
张博 陈小敏
在航天领域做科研很辛苦,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研究所(以下简称8511所)的韩婷婷却甘之如饴。作为航天科研战线的“90后”女设计师,韩婷婷肩负国家级项目,躬耕于集成电路的方寸之间。一路上,她打怪升级,在“卡脖子”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结缘航天,执笔方寸之间
从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毕业时,面对10余家企业抛来的橄榄枝,韩婷婷不为所动。无论是外企、民企的高薪岗位激励,还是大型研发机构相对纯粹的学术工作,都没能改变她对自己职业规划的设想。
怀揣着“用所学知识服务国防建设”的信念,韩婷婷毅然选择了加入8511所的微波与天线技术研究室,在射频集成电路这一“方寸之地”默默耕耘。
作为单位微波室的年轻一代,韩婷婷主要负责集成电路相关的研制和创新论证工作。她说:“工作不分男女,工作只有难易。既然决定了自己的主攻领域,那就要静下心来好好做事。”
新技术的发展对底层硬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国家大力倡导相关技术自主可控的背景下,韩婷婷所在的科室陆续接到了重要任务,论证研制工作接踵而至。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90后”新人,韩婷婷针对重要应用需求和国内相应的研究空白,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科研想法,主动请缨负责论证工作。
在韩婷婷的策划和组织下,一支包含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等国内知名高校和优势单位的攻关团队逐渐形成。经过数次磨合,团队提炼出了项目所包含的核心科学问题,并梳理出了相应的科研计划。
小试牛刀后,韩婷婷所在的团队研究项目进展顺利,连续取得多个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研究成果得到相关专家的高度认可。
寸积铢累,一路打怪升级
规律的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韩婷婷尽量保证规律的作息,每天一早梳理一整天的工作计划,想到的事情立刻去做。韩婷婷入所以来,工作时间总是在科研楼的仿真计算机前和堆满书籍的学习室里来回穿梭。她的办公位上厚厚的产品手册摞起来比坐着的人还要高。
在当下电子设备一体化、小型化的趋势下,从集成电路领域衍生出的微系统技术成为科研领域的热点内容。一个完整的微系统由传感器模块、执行元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外部环境接口模块以及定位机构、支撑机构、机械结构等部分构成。“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在课题论证工作之外,韩婷婷还积极与部门同事一起参加相关国防科技创新赛事,凭借创新的理念和认真钻研的态度,韩婷婷所在团队屡获佳绩。
韩婷婷认为:“做事情就是要磨,就是要和困难博弈,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通宵写报告、打地铺做实验,对于她来说也成了家常便饭。在为预研报告与课题论证事项攻关期间,完成几厘米的模块设计往往需要数百上千页的论证分析报告。将系统功能集成在一块小小的芯片上实现,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从系统应用、芯片架构、指标分配到具体的每个模块的电路设计,都需要仔细去分析。
韩婷婷的丈夫也是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工作结束后一起探讨前沿领域的技术话题,成为他们每天的必修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了解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不够。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韩婷婷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博士学位。从一开始的不在状态到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她的秘诀就是每天睡前“雷打不动”坚持两个小时专心读论文和思考科研项目。
组建团队,“矽望”屡获佳绩
在前期攻关努力下,以韩婷婷为带头人的微系统创新攻关团队逐渐成形。团队名为“矽望”,“矽”与“希”同音,与芯片的核心材料“硅”元素同义,取名“矽望”,包含了团队对专业领域未来的美好愿景。
这支团队现有成员16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10人,“90后”共产党员11人,是一支先锋党员突击队。团队在韩婷婷的带领下,坚持原始创新、刻苦攻关,对“急难险重新”任务抢在先、干在先。
近年来,团队成功研制了國际领先的芯片样片,打破了欧美在该领域对我国的封锁,实现自主可控,为电子信息系统装备高功能集成、小型轻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团队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可极大降低卫星载荷成本,有力支持卫星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天基通信组网与商业航天的发展。韩婷婷和团队先后获得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年度科技进步奖”、中国航天科工一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先进个人”“创新团队”等奖项。
韩婷婷还是共产党员突击队队长,她深有感触:“作为航天人,作为共产党员,要有责任与担当。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团队要在创新与‘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积极亮身份、当先锋!”
面对未来,韩婷婷认为,微系统有大能量,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在微系统的方寸之间,有一点突破,就能够让我们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走得更加踏实、更加坚定。”她说。
(摘自《莫愁·时代人物》)(责任编辑 王艳)